这样看“逼婚”

图片发自作者

~1~

对于婚姻,现在有着两代人甚至三代人的观念冲突,作为老一辈人,他们的观念里认为结婚就有了家,有了家有了孩子,心就比较安定,心安定日子就能安稳。

十多年前一位在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的前身)工作的亲戚,因为赌博出了事,家里东拼西凑把窟窿堵上才免于坐牢。当时亲戚父母的说法,他如果结婚了,就不会出这档事。

而这一代人并不认同这样的等式,即使认同,他们在心底也会打个问号。且不说大数据的离婚率,就看看自己,有几个人身边完全没有离婚的亲朋好友。

用结婚了才算有个安稳的生活,明显无法说服这一代的人,TA们需要更具说服力的理由。

~2~

工作独立,也意味着婚姻少了吸引力。

不管是男是女,工作独立就意味着经济独立,口袋有钱,就伴随着人格的独立。

一个人,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上班早上不想做早饭,冲出去买个早点,甚至时间充裕喝个咖啡,不会有人说不懂持家,没和家人一起吃早饭。

一个人,想去旅游就到处去看看。如果有了家人,就少了想走就走的机会。一家子出门,大包小包,这哪是旅游,明摆着是搬个家!

经济独立,或者说相对独立,让人多了很多选择的权力。婚姻1+1>2,看着像是一个美丽的谎言。

但是作为过来人,特别是从农村出来的人,找到一位知心的伴侣,进而打拼事业、经营家庭,在辛苦之余有着别样的幸福滋味。

婚姻不纯粹是感情的事情,也是两家经济的结合。如果以传统的思维来说,组合而成的家庭,抗风险的能力加强了。虽然这种抗风险能力较农业社会的重要性在降低,但不能否定它的作用。

~3~

现代社会,吃饭有外卖,衣服脏了有洗衣店,住的有旅馆,谈天有咖啡馆、手机……

过去家庭物质方面的元素几乎都有了替代的东西,当然也包括性。但是有一个还不能替代或者说完全替代,那就是婚姻带来的亲密,以及由亲密、承诺带来的情感丰裕度。

在有了孩子之后,这种情感丰裕度又进一步拓宽。当然我们会说有了孩子,没有了个人自由,心思全在宝宝的吃喝拉撒上,如果宝宝有个头疼脑热,如临大敌,过后像瘪了的皮球,全无精神。

但是看到宝宝对你笑,看到宝宝一天天长大,Ta的身躯把婴儿车占满,进而蹒跚学步、牙牙学语……我会把所有的辛劳抛至脑后。

~4~

有些人喜欢小孩,也有人不喜欢小孩。有人也会用别的东西,让自己过的快乐而充实。我们庆幸生活在一个物质精神都很丰富的时代,多用心就能找到自己的丰裕。

但我们终究不是一个独立的存在,子女有选择单身的权力,父母也有逼婚的权力。

父母逼婚,就一定是件坏事吗?作为子女,有没有回过头来思考这件事情,我们是堵气的逃避,还是满心的无奈,还是我们有着深层的恐惧?

在一次心理爱好者的活动上,一位参与者说起他小时候对父母关系的记忆。这个记忆和我小时候的很像,父母小时候常激烈的吵架,曾一度我对父亲怀有恨意,长大后对婚姻没有信心。

我们重新审视父母的关系,并做适当的剥离。最近岳母帮我们带孩子,她很多的说话习惯会让我们不舒服,我就用这样的方法,告诉自己~岳母是岳母,我是我,我们有不同,我要尊重她。

如果不是恐惧和逃避,只是单纯享受单身,那就继续往下看。

~5~

如果看清了自己,看到自己一个人的状态真的很好,为什么不和父母做一次深谈呢?

“你不知道,我父母就是顽固不化,根本没有谈的可能。”一次两次确实没什么效果,但是有没有拿出坚持不懈的精神呢?

有躲的“勇气”,为什么没有面对的勇气呢?喜欢自己的生活方式,就要努力的争取。

因为母亲是从内蒙古远嫁浙江,她很知道背后的辛苦,所以在我们兄弟俩未结婚之前,她就一再的叮嘱我们不可以找外地的媳妇。

当我在杭州谈了海南的女朋友时,先和母亲做了沟通。妈担心的距离问题,因为现在便捷的高铁与飞机,都不再是大问题。我们也以实际的行动,让母亲感受媳妇的贴心。

~6~

或许二三十年后,我们也会在心里着急宝宝的婚事,就像以前父母着急我们的婚事一样。

但是和我们的父母不一样的地方,是我们会在她18岁,或者更早些的时候,和她探讨情感方面的话题。

我们过去接受的教育,只告诉我们要不断学习知识,但很少教我们如何面对情感,特别是恋爱的话题,只能在地下进行。但是出了校门,刚工作几年,就要解决这个关乎一辈子的情感问题,是不是有些强人所难?

我们会和宝宝说,清楚的知道自己的位置,真诚地与人交往,了解对方的品性与优缺点,婚姻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7~

婚姻,不仅关乎家庭,也关乎国家。当然这个话题有点大,我们也不需要为了表示自己爱国,就回去随便找个人娶了或嫁了。

当年华老去,闺蜜渐远,好搭档各自奔忙,这时也只有那个以前说两句就吵架的那个TA,依然牵着你的手,走在阳光里。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样看“逼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