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的收获

自恋文化形成的原因包括教育理念错位:父母溺爱孩子,这点我没有什么感触,名星文化蔓延:影视作品传递自恋文化,我想这点对很多人会有影响,高中那会迷周杰伦,仔细玩味Jay的很多歌的歌词你会发现《将军》、《龙拳》好多歌都是第一人称,“我踏上风火轮,在漂移青春”,“我右拳打开了天,化身为龙”,从欧美的个人英雄主义电影再到国内效仿的《战狼》,或多或少都会给人一点自恋的情节,;社交媒体诱惑:潜意识中提高人的自恋程度。很有体会,刚刚开始接触社交媒体会有证明自己的冲动,可以说非常普遍,正所谓爱自己爱过头了,会形成自恋型人格,这种自恋型人格对心理健康和社交关系都会造成严重的伤害。

自恋型人格让我们看待自己的眼光越来越膨胀,可能在别人的眼里却是在“飘”,越来越脱离实际,《原则》里也曾有说,我们必须渴求真相,要渴求到为了换取真相甚至不惜被羞辱的地步。深处自恋时代得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应对,对于成年人来讲,一定要把自我推销和自恋区分开,少点膨胀,多点谦虚,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反思很多遍自己的行为,这就是谦逊的力量。曾子绝不会告诉我们,每天都要照三次镜子,修三张照片,说三遍自己很好看。

如果没有目标,人就不会有行动的张力;如果没有方法,目标就只会制造焦虑,而不会引发有效的行动;如果没有跟现实的接触,思维就会变成脑中僵固的规则,而不会有什么发展。

产生张力的结构:创造的结构和解决问题的结构。只有创造的结构,才能产生持续的张力,而解决问题的结构,是没有持续张力的。创造的结构就像画家想画一幅画,作曲家想作一首曲子。有确切的东西想要把它做出来,这就是创造的结构。而你的目标是“别这么颓废了”,那么你的动力不是来自确切的东西,而是来自问题本身带来的焦虑。只要努力一有成效,焦虑就会缓解,焦虑带来的张力就会消失,张力一消失,努力的动力就会减少,直到问题重新让人变得焦虑,这种张力才会重新积聚起来。所以才出现了从打鸡血到推丧的不断循环。

创造型思维把事情分成了简单的两部分:

第一个部分,是我想要完成的作品。

第二个部分,是我所面临的现实。

创造的思维并不是让我们忽略现实,相反,只有正视现实,才能实现自己想要创造的东西,相反,创造型思维会让我们用一种不同的目光去看待现实。

一个创造型思维的人可能会想:“我想要继续去读书深造,可是我现在确实没钱,怎么才能实现我读书深造的目标呢?如果钱真是我创造的前提条件,那我要先去挣钱。”当他在挣钱的时候,他是知道自己为什么这么做的。

可是一个解决问题思维的人就会想:“现在我连钱都没有,还谈什么读书深造,这压根就不现实。于是他就放弃了自己的目标。”这就是创造型思维和解决问题思维的根本区别。

你可能感兴趣的:(本周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