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观后感(11)—要客观看历史,不带主观感情

历史,是已经发生过的事,已然成为事实,再不能发生改变。

所以,当我们在看历史故事的时候,不能带有主观感情去看,一定要客观,一定要心态平和。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本身写的时候,就倾向于蜀国,倾向于刘备、诸葛亮。有很多不是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都安在了他们身上。比如周瑜心胸并不狭隘,并不是被诸葛亮气死的,东风也不是诸葛亮借的。再比如关羽温酒斩华雄,其实华雄是孙坚杀的,等等。

由于罗贯中写的小说带有倾向性,所以后人读的时候,自然会按照作者的方向倾斜。大部分人都会喜欢刘备的仁义,诸葛亮的智慧,关羽的忠义,赵云的神勇。而却不喜欢曹操的奸诈(聪明),司马懿的隐忍,周瑜的年轻有为,吕布的天下无敌。

电视剧还剩八集,蜀中“五虎上将”已全部去世,诸葛亮的几次北伐也都以失败告终。后面的剧情还是诸葛亮北伐失败,后主刘禅软弱无能,实在不愿意再看下去。这时,我突然意识到,看历史,不能带有主观感情,不能因为我喜欢诸葛亮,就不愿意看到他失败。历史史实他就是失败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惜并没有统一中原,不然也就不会有晋朝了。

就好比说,一名足球解说员,必然有自己喜欢的球队。可当你在解说自己喜欢的球队同其他队比赛的时候,不能有所倾向,不然是很失职业水准的。

所以,读历史,要客观,要平静心态,分析其中前因后果,形成经验教训,指导今后。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国》观后感(11)—要客观看历史,不带主观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