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篇的逻辑理解(上)

众所周知,《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所编的书,该书虽是以语录体为主的作品,表面看起来比较松散,但实际上,其各篇内部,甚至是篇与篇之间都是有很强的逻辑性的。

所谓逻辑性,是说《论语》有它自己的编排层次与顺序。

我们读者若能带着一定的逻辑思路去品读、琢磨《论语》,对理解《论语》还是很有帮助的。下面是我对《论语·学而》篇的阅读体会。


《学而》篇是《论语》的首篇,共十六章。我把它分为5个部分来理解,每个部分有每个部分的中心点,各部分之间也是环环相扣的。如下:


1、讲学习的好处(第一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人从一出生开始,就是要学习的。幼时,学吃饭、学说话、学走路等,及至长大到老,又要逐渐拓展到方方面面的学习。可以说,学习贯穿我们每个人的一生。要遇见未来更好的自己,应该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学习。《论语》的编者们,是非常智慧的,把《学而》篇列为首篇,并在首篇第一章里就开门见山地告诉我们学习的好处,启发我们爱上学习、主动学习、好好学习,学习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习并时常温习它,是非常愉悦的;有来自远方的、志同道合的朋友跟着自己一块儿学习,更是快乐的。也就是说,甭管是自己独学,还是大家伙儿一块儿学,学习都是一件愉悦、快乐的事情。

不仅如此,学习还能提升我们的修养,达到一种“人不知而不愠”的君子境界。所以,紧承上文,又讲“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把学习的好处升格到更高级别,即关乎个人的道德修养层面。换言之,就是告诉我们读者,只要你对自己有道德修养上的追求,通过学习,你是可以成为谦谦君子的。

总的来说,《学而》第一章自成一个小主题,摆出学习的好处,从心灵上引导大家主动参入学习,有主动学习意识。


2、讲学习的内容(第二、三、四章)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第二章从正面论述学习的基本内容,具体指出学习的内容是“仁”学,“君子务本”,治“仁”学要先立本,“孝悌”又是“仁”学之本。讲的就是,一个人从身边的家庭环境开始,对父母和兄弟姐妹尽“孝悌”之本分,设身处地为自己的亲人着想,这样才有利于亲情沟通、家庭和睦。同理,将一个家庭的“孝悌”精神“移情”到更广大的社会生活领域,我们在集体生活中、在社会中所遇到的人,可视为自己的长辈或兄弟姐妹等,学着体谅、尊重、爱护他们,这样有利于社会和谐、人类的素质提高,甚至影响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所以说,“孝悌”是“仁”学的出发点,学习应该踏实,从身边做起。想成为君子,更应如此。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第三章是用反面例子来讲“仁”的。大意是讲,那些花言巧语、专注修饰表象(外表)的人,跟“仁”是沾不上边的。这实际上是告诉我们,不要本末倒置,不要光说不练,忽视内部的充实和自我的提升,只做个样子给外人看。不要嘴巴上老嚷嚷要好好学习,而实际上从未行动过。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第四章用曾子的话告诉我们,关于学习,怎么付诸行动。比如说,每天多次反省自己,在外边上班工作、与朋友相交、各种为人处事等,做到了有忠有信吗?老师讲授的课程(自己学习上的事),每天都坚持温习了吗?当然,曾子所说的“学”自是指“仁”学,本章在第二章“孝悌”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充了“仁”的具体内涵,即为人处事中的“忠”与“信”。

总的来说,第二、三、四章是围绕学习的内容展开的。即学习的内容是“仁”学,“仁”学的具体内涵有“孝悌”、“忠”、“信”等。


3、讲学习应注重实践(第五、六、七、八章)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第五章从执政者的角度,讲如何把“仁”学运用于实践之中。即治理一个大国(千乘之国)应该恭敬慎重地对待政事,并且应做到有诚信;同时,也应注意节省国家的经费,并注重爱护官吏,在征用民力时,要尊重农时,不能耽误耕种、收获的时间。其目的是希望执政者能运用“仁”学保持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第六章从未成年人的角度,讲生活中的实践比学习文化理论知识更重要。即小辈们(小孩子)在家里跟父母相处时要注意孝顺;外出学习时跟老师、同学相处时要尊敬师长、爱护同学;平时跟人说话时要谨慎,要言而有信;和外人相处时,也要友爱和善,亲近那些具有仁爱之心的人。做到这些以后,如果精力还够,就用来学习文化理论知识。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第七章用子夏的话,告诉我们普通人在实际生活中如何实践。即对待妻子应推崇她的贤德,而不是容貌;侍奉父母,能竭尽全力;辅助国君(可以看做是为国尽忠,古人忠君与爱国是一个意思),能豁出自己的生命;与朋友相交,说话一定要讲诚信。做到了这些,即便说你没学习(理论学习)过,我也认为你学习过了。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第八章则是讲君子在具体学习实践中的态度与方法,为我们读者提供了一个可模仿的范式。即如要开始学习,当如何学习呢?首先要庄重,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否则,学习的知识就不牢固;其次,在学习内容的选择上,要以忠和信为主,这样可以避免少走弯路;再次,在学习的过程中,要选择和自己三观相同的人做朋友,这样大家可以一起探讨,会使学习更有趣;最后,不要怕在学习上犯错误,但是错了,就不要害怕改正。

总而言之,第五、六、七、八章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谈了自己学习中的“习”,即实践。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语·学而》篇的逻辑理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