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38-一篇撰文的学习和拆解

一篇撰文的学习和拆解

每个人写作风格不一样,但是大多时候都有自己的套路和框架,值得从写作者的角度来分析和学习。

昨天自己写了一篇 #D137-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极限思维.md,主要内容是从华为海思的这个事件中,提炼出「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极限思维」这个观点,然后辅以投资上的极限思维运用、杠杆在极限思维中的运用,最后得出每个人都应该关注保险这样的一个行动结论。

昨晚写完以后,翻阅自己的微信订阅号文章,偶然看到何加盐老师写了一篇文章叫《云淡风轻时想到死:华为、李嘉诚和芒格的生存之道》,文章的立意和切入点,跟我的文章很相似,大家想到一块去了。

可问题是,为什么我阅读何老师的文章的时候就觉得很轻松,而且他的文章阅读量还算比较高,昨晚9点多发出来到现在已经几千阅读了。同样是文章,为什么他写出来的这么流畅舒适且阅读量高?这就是我今天想学习和拆解的。

0. 标题

标题的开头是[云淡风轻时想到死],这个其实还好,比较容易懂,也能够点题。重点是后面写了华为、李嘉诚和芒格这三个大名人,本身就比较吸睛了吧。

加上「生存之道」这四个字,感觉是焦虑的当下,大家都喜欢看的。

所以这个标题的有点在于,主标题直观的切入,副标题用牛人和焦虑性文字吸睛。

0. 个人标识

何老师的个人标识好简单:「专门研究牛人」,这个好强,短短6个字说清楚自己是干什么的,而且干的这个事情本身就有点自带流量,谁不想看看牛人是怎么做的,特别是如此焦虑的当下。

何老师的这个个人标识,让我想起了韩国场景喜剧《顺丰妇产科》的男主角有句很经典的台词,他每次接起电话都会说一句:「我是跟白英奎学英语的作者白英奎」。

然后写下来这是第几篇原创,这个还好。

第1部分

放了一张海思总裁何庭波女士的照片,我也不知道这样是不是好,因为大家都不认识。但是结合到作者的标识是「研究牛人」,所以老读者一眼看到,就会想,这是哪个牛人?

然后再放一下海思的那封信,避免有些人没看过这个信的内容?

接着用一两句话,很快切入主题,这个好牛啊,我昨天想怎么切入到极限思维,想了很久,结果作者就直接用了标题:

“云淡风轻”的时候,就做出“极限生存”的假设,并且花费大气力坚定地执行应对措施。

干脆利落,这个要学习。

第2部分

讲了李嘉诚的例子,无独有偶,李嘉诚也有这么一段论述:

我会不停研究每个项目要面对可能发生的坏情况下出现的问题,所以往往花90%考虑失败。

这其实就是我昨天想表达的极限思维,我们应该要考虑极限风险的情况。我写的时候吹了一大堆的道理,你看何老师用李嘉诚的话来一说,清晰、易懂还有权威性。

第3部分

这段举的是查理·芒格的例子,我特别有感受,自己在写的时候也想到了查理芒格的这句话

"我只想知道将来我会死在什么地方,这样我就不去那儿了。"

我也认为和是极限思考的一种,但是考虑到大家平常是用来讲逆向思维的,我就没有写了。

这个地方要反思的是,同样一个素材,在不同的人手里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

第4部分

讲的是华为本身的案例,用华为和中兴对比,谈未雨绸缪的重要性。

第5部分

这部分有意思了,同样也写的甲骨文的案例,何老师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开头,之后用了一些他在自己另一篇文章《 甲骨文大裁员,几年前主动离开的他们,早已身家亿万》中的一些内容,

可以进一步对比的是,同样是写甲骨文,他怎么写的,我怎么写的,我的差距在哪里。

第6部分

这部分偏讲道理了,虽然也讲了东北人、周鸿祎等的小故事,但是还是偏讲道理。

提出了一个疑问:我们今天要做些什么,来为这样的极限假设做准备呢?

但并没有就着这个疑问深入下去。

第7部分

先是用了《资治通鉴》里面,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的轶事,说他在太平时代也每天锻炼搬砖运动,未雨绸缪,后来被重用了。

接着用《易经》乾卦第三爻的内容:

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君子每天都要自强不息,勤奋努力,并且要时时心存警惕,好像有危险要发生一样,这样才能避免灾难。

然后是点题

极限假设,并不是必然会发生。但是,它有一定的概率会降临。

到那个时候,我们和家人的命运如何,其实就是在安逸的现在被决定。

就这两句话,很哟意思,我当时想的时候,想到了[未然历史]等概念,不能说不好,但是就是没有给点出来,概念太多,比如简单易懂的两句话。

最后 - 全文完

最后结束的时候,放了个人简介,有点长,对关键的地方做了标红。

然后推荐了几篇之前写的内容。


何老师的这篇文章,也不是完全没有缺点,但是其中引经据典、举牛人的例子、始终贯穿全文的这种写法,的确是值得学习的。

反观自己,写的很吃力,但是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1. 主题虽然清晰,但是不易懂,跟阅读者的日常没有直接关联起来,缺乏吸引力,有点太学术了
  2. 讲道理的部分太多了,不懂得引经据典,让这些牛人为自己带流量
  3. 没有个人标识
  4. 目标不清晰,最后是想导入到保险,但是很牵强

写作是一个需要不断练习的技能,一开始可能就是不断模仿,拆解别人的文章、学习里面的精华,我觉得可能会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努力写出自己的风格来。

2019年5月19日

-EOF-

你可能感兴趣的:(#D138-一篇撰文的学习和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