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英专考研专业选择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2021考研已经进行到中末期,接近尾声了。不管是通过一志愿顺利走成还是通过调剂战泅游上岸,大家的一致心声是:太难了,卷死了!

卷是正常的,而且正在常态化。国外疫情不明朗,导致很多打算出国深造的优秀选手留在国内参与研究生考试的竞争。加之,一年一年积累下来的存量有待消化,以往奋力一搏一次就可以上比较好的名校的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考研二战三战和多战化,正在慢慢成为新时代的新时尚。以今年各专业各学校的复试线为例,很多都飙到390+, 很多至少是380上下,才有机会拿到复试的入场券。于是,我们发现,国家线已经慢慢失去应有的参考意义和价值了。

各专业考研,其竞争慢慢白热化,考研的整体大环境就如同一个堰塞湖一样。看似高得会炸裂,但就是裂不开,很多神仙打架着,用自己的分数作为法宝,为其不断筑牢堤坝。于是,各个专业的不断卷而又卷就成了大家躲都躲不开的坎。对于英语专业考研同样如此。而且,英语专业考研,大体划入文学类的一级学科,执行文学类的国家线;而文学、金融、法律和新传等,历来都是考研的热门专业选择,因此分数不断卷、不断攀高也就在所难免了。

那么,这里问题来了,英语专业考研,我们应该怎样合理选择、确定自己考研的专业和方向,才能使我们比较清醒、理智和有利地在这场残酷的淘汰性竞争中脱颖而出呢?

这里,我作为一个三次跨入英专考研考场的老生,且浅显地小谈一下我对英专考研专业选择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一、理智选择,不盲从,问清自己的兴趣点,把准职业定位,选择适合自己的硕士类型和研究方向。

现行下的英专考研大抵有以下两个大类和数个方向:第一是英专学硕专业,该专业下面涵盖了英语语言文学(有些学校又细分英国文学、美国文学等子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外国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通常简称为“外应”)、商务英语研究等;第二是英语专业专硕,下面主要涵盖了英语口译、英语笔译和学科英语这三个研究方向。

这边,学硕和专硕首先是我们的第一个选择点。学硕和专硕两个方向,不仅学习年限不同,学硕三年,专硕两年;而且,他们的培养目标也大相径庭,一个侧重理论建树和突破,一个抓专业素养的夯实、提高和精专化。在这里,我们不妨打个比方,学术型硕士是彻头彻尾的学院派,而专业型硕士就是“高级大专”,是以培养一批高素质、强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这也可以明了,为啥自2020年疫情研究生扩招以来,80%的扩招名额都给了专硕。专硕某种意义上讲,更方便批量型生产,而学术硕士的培养就受限于每个高校一级学科硕士点的质量、数量和学校的各种学术资源,不是想扩招就能轻而易举大刀阔斧的。

在这个选择点上,我们就要理智地辩证看待,结合自己以后的职业定位来。假如,你以后想进一步考博,入高校当老师,甚至你对学术对科研有浓厚兴趣,想给整个人类的文明做出自己的贡献,那么,不必怀疑和困惑,大胆选择学术型硕士就可以了。因为,相比专硕,学硕的优势在于“上可进、下可退”。而,专硕,由于培养期间以实践为主,纯理论的学习和训练相对有限,加之,英语专业专硕和学硕不同,不学二外,日后考博阻碍重重。当然,如果你日后的职业定位是高级技能型人才,那么专硕无疑就是为你量身订做的。

所以,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选择英专考研的具体专业和方向,首先要问清自己,摸准自己,找准自己日后的职业规划和定位,然后先第一步确定是考学术型硕士还是专业型硕士。先迈出了这一步,下面的选择就会好做很多。

二、好坏辩证,优势互转,最费力某种程度也是最省力。

英专专业的选择,最大的痛点和堵点其实还是在专硕和学硕的抉择上。前几天,和一个同学交流了一番,反映道:考了Mti(英语笔译硕士),一志愿没走成,被迫打调剂战,结果战况着实揪心,几乎调不动,因为即使是贵州的普通二本研究生院,Mti的调剂都要到395左右的高分。一听,就觉得可怕。还有一所华东的高校,笔译调剂复试线410,而且最好还要辅以二笔,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之类的证书,这行情是一家更比一家难。

相似的情况,也出现在专硕学科英语上。学科英语可谓是英专考研最卷的专业。大家一心想入编,求稳定,纷纷扎堆报考英语学科教学专业硕士。结果,悲剧就来了。一志愿能走成固然好,走不成的话,能调剂的院校寥寥无几,可谓惨不忍睹。最后,连甘肃天水的某二本师院都成了学科英语考研生调剂的香饽饽。这个结局和其对应的一开始专业的选择,着实值得我们深思!

和很多考专硕的同学交流过,里面很大一部分不敢轻易考学硕,倒不是学制多一年的问题,而是畏惧于第二外语这只最大的拦路虎。但是,其实这里更想说的是,所有的怕,如果不敢去克服,都会成为我们日后的噩梦,因为所有的一切日后都是要还的。

对这个问题,理智辩证地看待很重要。选择学硕还是专硕,一方面是个人的职业选择和定位,另一方面,也不可忽略时代的无情拣选。以笔译Mti为例,这个专业未来10到20年,将面临极大的就业挑战。我们清楚地发现,很多高校在笔译这方面扩招力度很大,甚至超过了姊妹专业的英语口译,而残酷的是,目前市场上真正的职业笔译从业者的需求是少之又少的。很多公司,除了少数有名的大企业500强啥的,他们都不会另外设置翻译岗位,都是一才多用,招聘一些英语能力也还不错的其他专业的高才生,在服务于本岗位的同时,也顺带把偶尔出现的一些翻译任务给兼顾了。这里,我们还没考虑人工智能、语料库等科技力量的崛起和介入。

所以,我们可能会发现,世界万物都是好坏、优劣互相转化,不可能有长盛不衰的所谓热门专业和流行专业的。比如,20世纪90年代和2000年初的热门专业,和现在的热门专业已经不是一回事了。辩证地看待英语语言文学、语言学等学术硕士的前景,也清醒、不盲从地看待英语口笔译和学科教学等专业硕士在未来可能出现的瓶颈,而后,不怕难、不畏难,敢于挑战自己,去选择最适合自己日后发展,也最合乎国家和这个时代所需要的专业,我想,只有这样才不会给自己的学旅留下遗憾吧。

三、紧扣自己的优势和初心,最后敲定自己的子方向。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每个人都独具自身的优势和特色。选择学硕和专硕,考虑更多的可能是个人的发展与时代的需要之间的调整,而具体研究方向的选择,则需要紧扣自己的优势、初心和独特的兴趣点。

人与人不一样。有些人沉迷于语言学里的思维跳转,有些人醉心于文学世界里的五彩斑斓,还有人喜欢笔译的打磨的快感,口译的口吐妙莲,种种有别,种种皆是自己的独特兴趣点。一旦我们选定了自己的兴趣点后,就要排除万难,不断地向着我们最终的学术旨趣不断进发。

在这里,我用我的亲身小经历献身说法,简略谈谈学术兴趣点对于三年硕士生活的决定性作用。

2017年下半年,我准备2018届研究生。那时候,是我以应届生的身份第一次考。因为是专升本上去的,二外日语的学习时间比四年制本科少了一年,底子薄,那时候,一番权宜后,选择了英语语言文学的子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当时的想法是,这样可以极大减轻记忆负担。后面,也确实进了一所研究院学习。半年后,我做出了惊骇众人的决定---退学。当然,退学的原因挺多,专业的无感觉是最大的原因。

后面,在连续参加了2020和2021届研究生考试,顺利上岸了自己喜欢的外国语言文学学术硕士研究生。得其所好,尽己所能,真的是一件异常幸福的事儿。当时,因为怕日语而没有坚定追寻自己所爱的专业,后面还不是照样加倍奉还了!

所以,我的亲身经历,无非是给大家一个警醒:除非你仅仅只是奔着一纸学历去读的研究生,否则,一定一定要真正找到自己的热爱,自己的初心和使命,要不然,在硕士阶段学一个自己无感的专业,终究是一种遗憾和痛苦!

选择大于努力!这次的推文涉及的是英专考研的专业选择,后期,还会更新一篇关于英专考研的院校选择,敬请期待! 希望大家都能得偿所愿,学己所爱。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英专考研专业选择的几点思考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