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水浒系列 — 第十章 宋江与李逵 人以国士待我 我以国士报之(下)

第五节 狐假虎威的戴宗

  戴宗说有张顺家书,张顺马上就游回了岸。张顺上岸后,对戴宗说:“院长,休怪小人无礼!”

  表面上,张顺的这句话,很给戴宗面子,但隐含的意思却是,“今天这事,我绝不会善罢干休的。但是,你也不要怪我,因为是你的小弟,做的太过分了。”

  如果说的再直白点,就是,“不是我不给你面子,是你的小弟做的太过分了,而你的面子也不够大。”

  当然了,含蓄起来,就成了“休怪小人无礼!”

  如果张顺真给戴宗面子,当时就把李逵拉上岸上了。从这层意义上,张顺还真没打算给戴宗面子。换而言之,张顺还决定继续收拾李逵的。总而言之,今天不把李逵收拾服了,那是绝不会罢手的。

  问题是,李逵那种人,是不可能收拾服的(如果李逵能让人收拾服的,就不会成为顶级马仔了)。所以,收拾到最后,恐怕就是要出人命了。

  张顺这样做,相当于对戴宗说,“我这件事,不是针对你的,只是针对你的小弟。”从这层意义上,张顺也算给了戴宗的面子。

  但是,不论怎么说,凭戴宗那点薄面,想一句话,救了李逵,也实在差得太远了。

张顺游回岸后,戴宗对张顺说:“足下可看我面,且救了我这个兄弟上来,却教你相会一个人。”

  张顺听到这句话,马上就跳下水,把李逵救上岸了。

  从表面上看,张顺的确是因为戴宗一句话,就把李逵拉回岸了。但实际上,这句话的学问,可大的去了。

  事实上,戴宗这句话的重点是后半句,如果仅是前半句话(足下可看我面,且救了我这个兄弟上来)。张顺虽然未必会说,你算老几,我凭什么要给你面子。但肯定也不会把这句话当回事的。因为,这绝不是戴宗那点面子,可以一句话摆平的事。

  但是,戴宗前半句,只是撑门面的(证明自己在江州城,也算号人物),而后半句话,才是他要表达的重点。如果抛开戴宗硬撑门面的内容,这句话应该是这样说的,“我要给你介绍一个大人物认识,你先把李逵拉上岸来再说”。而且戴宗说这句话时,肯定就是看着宋江,并用眼神告诉张顺,我一会给你介绍这位大哥。

  张顺那种老江湖,一听这种话,又看着戴宗旁边高深莫测的宋江,哪敢怠慢呢?所以赶紧游回去,把李逵拉了上来。

  因为,当时的张顺,大约就已猜到,戴宗身边的人,就是传说是江湖超级大哥。不给戴宗面子能行,不给这个人的面子,肯定是不行的!

戴宗所说的话,其实说得直白一点,就是,“我要给你介绍一个大人物认识,你先把李逵拉上岸再说。你不看我的面子,也得看这个大人物的面子。”

  江湖上,一说到大哥的面子。通常都是非常可怕的事,所以你一听到人家拿面子说事,你必须得掂量好后果,也得掂量好自己有几斤几两。

  就好像张顺的小弟,拿张顺的面子说事。李逵非要继续逞强,那就是不给张顺面子。你把张顺的面子剥了,就必须得给张顺补回来,剥张顺的面子,很简单,但是想补回来,那可难了。

  有身份的人,拿面子说事时。通常包含着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就是,希望你给我面子,否则,你想好后果。第二层意思就是,希望你给我面子,我以后会还你这个面子的。两层意思一块表达就是,现在你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当我的朋友,一个是当我的敌人,你随便选一样!

  现实中的人,实际上都会玩这一手。只是普通人的面子,未必是多么了不起的东西。你不给他面子,他也未必能把你怎么样;你给了他面子,也未必能得到什么。

  但是,大哥的面子,就是另一回事了!你不给人家面子,后果可能会非常严重;你给了人家面子,关键时候,可能会起到千金难买的效果。

如果张顺是一个楞头青,难免会先问一句:“你教我相会的人是谁?”甚至没准儿,就是指着戴宗旁边的宋江,这样去问了。 

  而这样一说,问题就来了。

  首先,你这是怀疑这个大人物的身份、地位,总而言之,“说来我听听,看看这个大人物,真是什么大人物吗?看看值不值得,我给他面子?”

  这种态度,本身就是不礼貌的。而且,也会让自己无法下台的。因为,你现在这样不可一世,对方一报名字,你当时就服软了,你能有面子?

  所以,张顺一听戴宗这句委婉的话。马上就下水,把李逵救了上来。这样一来,大家就都有面子了。戴宗也有面子了,张顺也有面子了,宋江更有面子了。

  戴宗有面子,是因为,他用狐假虎威的方式,凭自己的面子,把李逵救了回来。

  张顺有面子,是因为他现在饶了李逵,并不存在谁怕谁的问题。换而言之,我张顺认识你戴宗,但是我还是敢打你小弟;而且我本来也不想这样放过李逵。只是,既然你说要给我介绍一个大人物认识,我就暂且看在那个大人物的面子上,给你戴宗一点面子。

  宋江有面子,是因为人家站在那儿,连自己的名号都不用报,江湖朋友都会给他面子。

为什么说这些人是老江湖呢?

  戴宗所说的话,一方面是为了硬撑门面,表示自己也是有身份的人。另一方面呢?也是为了照顾张顺的面子。

  如果戴宗开口就是,这是宋公明哥哥,李逵刚才是给宋公明哥哥找鱼,才与你发生的误会。请你先把李逵拉上来,咱们再说话。

  如果戴宗这样说话,自然也能救了李逵。但是这种话,却显然会伤了张顺的面子。因为,这等于明着拿宋江压人。

  给宋江找鱼吃,怎么了?给宋江找鱼吃,就可以踢我的场?给宋江找鱼吃,就可以随便打人了,还可以打我了?宋江怎么了?就是当今皇帝,出来也得讲理啊!

  其实,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也大约可以看出来。为什么李逵一副当顶级马仔的身板,却在一直混得什么也不是,以至只能吃别人的残渣剩饭(一听同桌的客人不吃鱼了,马上毫不客气的拿过来全吃了,而且还是骨头、汤,一点也不浪费)。因为,江湖是非常复杂的地方。

  如果你不会办事,不懂得什么时候该软、什么时候该硬。更不懂的该给谁面子,不该给谁面子,也不懂的如何照顾别人面子。就知道你身手不错,那只也只能给别人当马仔。如果你单独出去混,恐怕早死了几十回,李逵就是这种人。而且李逵也非常有自知之明,所以李逵在遇到宋江前,一直都是一个底层小混混,绝不敢随便招惹江湖大哥,所以李逵在江州也混了好几年,而且见了鱼一副饿死鬼投胎的样子,却从来不敢到张顺的地盘,硬要几条鱼。

  李逵这次敢到张顺的场子硬要鱼,那是因为,他与传说中的江湖大哥喝了二两英雄酒。当时就不知道天高地厚了!结果是什么?我前面已分析了,如果宋江不是传说中的江湖大哥,李逵几天后就有可能不明不白的死了。

最初,戴宗向人打听,修理李逵的人是谁。那是做给宋江看的。其实,戴宗肯定早就认识张顺,虽然他们未必打过交道。

  但是,在当时背景下,戴宗如果表示自己认得张顺,事情就比较复杂了。

  戴宗自从见到宋江开始,就没有干过一件露脸的事。换而言之,一再丢脸,丢了一次脸,又丢一次脸。

  现在,有人竟然当着戴宗的面,把戴宗的小弟,整得要死要活。如果说,戴宗不认识那个人,这并不丢人。

  如果你认识那个人,那个人当着你的面,打你的小弟,你却不敢站出来大喊一声,让对方放过你的小弟。本身就证明,你在当地不是什么有面子的人。

  所以,戴宗自然装模作样的打听,那个修理李逵的人,是谁了。

  但是,江州城有多大?张顺认得李逵,也认得戴宗,戴宗竟然会不认得张顺,这不是太奇怪了吗?因为,张顺并不是普通人,在道上也算个人物。

  我们看《水浒》中的原话。

  戴宗便对张顺道:“二哥,你认得我么?”张顺道:“小人自识得院长。只是无缘,不曾拜会。”戴宗指着李逵问张顺道:“足下日常曾认得他么?今日倒冲撞了你。”张顺道:“小人如何不认的李大哥。只是不曾交手。”李逵道:“你也淹得我够了。”张顺道:“你也打得好了。”李逵道:“恁么便和你两折过了。”戴宗道:“你两个今番却做个至交的弟兄。常言道:‘不打不成相识。’。”李逵道:“你中处休撞着我。”张顺道:“我只在水里等你便了。”四人都笑起来。四人都笑起来,大家唱个无礼喏。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戴宗、李逵,张顺都认识。他们两个人,竟然不认得张顺,这可以想象吗?要知道,张顺也不是普通人,也是当地一霸啊!

  从这层意义上,前面的种种情形,不过是戴宗一直苦撑门面罢了。

 此时的戴宗,一直在卖关子。换而言之,他并没有马上给张顺介绍宋江。而是用宋江狐假虎威,一直再给自己撑门面。总而言之,好像李逵就是凭他戴宗的面子,给救出来的。

  而张顺也给戴宗、李逵做足了面子,总而言之,好像大家早就惺惺相惜了,只时无缘相识。

  其实呢?张顺不给戴宗面子,那是明摆着的。因为,张顺当时就知道,喊自己的人是戴宗。但是,张顺第一次上岸,却并没有把李逵拉上来的意思。当然了,张顺肯定认识李逵,问题是,李逵在张顺心目中,也就是个登不上台面的小混混。对此,绝不是张顺的个人看法,因为事实就是如此。

  宋江不愧为江湖超级大哥,所以看着戴宗绕过自己唱主角,宋江却是一直默默的给他演好配角。宋江为什么这样呢?因为,只有你给大家面子,大家才会给你面子。

第六节 大哥是我的骄傲 大哥是我生命的意义

  戴宗把自己的面子找回来后。才开始指着宋江问张顺。“二哥,你曾认得这位兄长么?”

  其实,张顺也许早已猜到,戴宗身边的人,就是宋江了。但是,事已至此,张顺自然只能假装不认识宋江了。因为,在这种背景下,张顺还认识宋江,就比较复杂了。

  张顺当着宋江的面,收拾李逵。本身就是不给宋江面子。如果说,张顺不知道眼前的人就是宋江,这没有什么关系。因为,我不知道你是宋江,怎么给你面子?但是,你知道眼前的人是宋江,还不给人家面子,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所以,戴宗指着宋江问张顺,张顺自然只能说不认识了。

  当张顺说不认识宋江时。

  “李逵跳起身来道,这哥哥便是黑宋江”。

  为什么说名著,就是名著呢?短短几个字,就把李逵狗仗人势的样子,表现的淋漓尽致了。

  李逵一听张顺说不认识宋江,肯定心中有这样一种冲动。总而言之,这就是宋江,这就是我大哥,你连他不也认识?这怎么可以呢?这怎么可能呢?所以,急得李逵都跳了起来。其实呢?至于这样激动吗?狗仗人势的人,通常就是这样激动。

  你想人家宋江,走到哪里,都不轻易报自己的大号。总而言之,低调、低调,必须得低调。大号是不能随便乱用的。因为,走到哪都是“我是李刚”,本身就是仗势欺人的样子。

  你这样不可一世,人们想尊敬你,也会不尊敬你了,因为在这种背景下,尊敬你,多少有些丢人。因为,这摆明了就是巴结你、讨好你。

  这就是大哥与马仔的区别。换而言之,大哥都懂的低调,马仔却不会懂得。马仔通常都恨不得举着“我爹是李刚”的牌子。所以,李逵一听张顺不认识宋江,马上就急得跳了起来。要知道,李逵刚刚喝了一肚皮水,如果没有喝水,还不愁一着急,飞到天上去。

  当然了,对大哥而言,也需要有这样一个马仔。因为,大哥内心深处,有时也想高呼“我是李刚”,只是大哥也知道,这种做法非常幼稚、可笑,也有失身份。如果身边有个马仔,这一切就方便了。因为,这证明不是大哥幼稚、可笑,而是马仔幼稚可笑。

李逵对宋江的作用,一方面是因为人家有当顶级马仔的身板,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李逵总是一副我爹是李刚样子;一副不给我面子,已够可以了,还敢不给我爹的面子,你真是要反天了。总而言之,谁敢不给我面子,就是不给我爹的面子;当然了,不给我爹的面子,我就和你们玩命。

  许多时候,宋江是有身份的人,如果撕破脸和人争地位,多少是没面子的事。但是,旁边有个李逵,这事就好办了。因为李逵本身就是没皮没脸的人,而且又是狗仗人势的样子,所以需要宋江撕破脸去争的时候,李逵总会急吼吼的冲在最前面,总而言之,谁敢和我宋大哥争,我就和他玩命。

  宋江虽然总是及时的喝止李逵,但是,谁也知道,宋江内心深处,是希望李逵这样做的。所以,你别看李逵总是乱说、乱动,但是,他永远是宋江最贴心的兄弟。

  所以,李逵也知道,大哥是喜欢他这样做的。所以,一说到维护宋江的利益,李逵总是没皮没脸的、玩命向前冲,总而言之,这是我大哥,谁敢不服我大哥,我跟他玩命。

是不是又说的有点远了,我们再回到前面的内容。

  张顺一听李逵说眼前的人是宋江,马上就说了,“莫非是山东及时雨郓城宋押司?戴宗道:“正是公明哥哥。”

  而张顺自然还是那个经典的动作,“纳头便拜”。于是,满天的云彩,顿时全散了。

  虽然,张顺看着这个传说中的大哥时,也会感到非常奇怪。因为,这样一个其貌不扬的,一副迂腐、文弱的宋江。怎么会成为一个江湖上的传说呢?

  但是,面对这个江湖上的传说,张顺可实在不敢大意,于是也不由自主的和别人一样,总而言之,也是“纳头便拜”。

  因为,别的事你可以认为那是传说。但是,戴宗愿意给宋江当小弟,却是张顺亲眼看到的;而且,那个四六不着调的李逵,竟然这样敬佩宋江,也是张顺亲眼看到的。

  从某种意义上,以宋江的身份(只是一个囚犯),想做到哪一件事,也是不可思议的。一个囚犯,让监狱长给他当小弟;一个囚犯,让一个凶神恶煞一样的狱警,发自心底的敬佩他。这有些太不可思议了吧!如果宋江真有一身高深莫测的武功,如果宋江的爹是大官,也自然好理解。问题是,从宋江的背景资料去分析,实在分析不出个所以然来。

  当然了,没有过多久。张顺自然也明白了,人家为什么会成为江湖上的偶像与神话。因为人家的魄力、凶恶、心机、手腕,是他张顺做梦也想不到的。当然了,这是后话,我们这里先不说。

 水浒的故事,恐怕只有大框架是真的。比如,宋朝有一伙强盗,以宋江为首盘踞在水泊梁山上。整体的故事,大约都是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甚至而言,水浒与最早版本的梁山故事,也相去甚远。

 秦明全家死了,但是直接的凶手是慕容知府。如果秦明与宋江同归于尽了,你说秦明算不算报了仇?如果他与宋江同归于尽了,自然算是非不分了。

  宋江有机会杀死秦明。但宋江却是跪在地上,求秦明原谅自己。而秦明趁此机会,把宋江杀死了。你说秦明讲义气吗?

  水浒之中,不计代价复仇的人,好像还真没有。

  其实,在现实社会中。被我朝太祖逼得走投无路、家破人亡的大佬有很多。但是,除了林立果,还有谁敢心生杀太祖的念头呢?

  许多时候,如果一个人去报仇,会获得大家的鼓励、赞扬,他自然有可能去报仇的。

  问题是,报仇的结果,就是留下一生骂名,还真没有人会干这种事。至少,例外的情况是非常罕见的。

秦王杀了樊於期的全家后,也把樊於期押上了刑场,就在被杀头的关键时刻。秦王突然派人下旨,赦免樊於期,并说一切都是误信奸臣之言。

  然后,秦王跪在地上求樊於期原谅自己的过错,并且更加重用、提拔樊於期,你觉得,樊於期还会一心报仇吗?

  如果宋江率人杀了秦明全家,还要一心杀掉秦明。秦明绝不会比樊於期差劲的。

  至于马家爵。如果他的同学,非常尊重他,他会对同学动杀机吗?更主要的是,马家爵绝不是一个适合的例子,因为他显然有人格障碍。作为一个男子汉,别人轻视你,你应该自强,用事实证明,你比他们更优秀,为此杀掉好几个人,这叫什么事呢?

  武松、秦明都是标准的江湖好汉。

  想让他们不计代价的作事,并不需要搞臭他们的名声。你只要不给他们面子,他们就有可能不计代价的做事。

  换而言之,如果宋江不给秦明跪在地上,求秦明原谅他;如果宋江让秦明排在燕顺等人后面;秦明都有可能冲过去和宋江玩命的。问题是,宋江显然给足了秦明面子。

李逵跟着戴宗混时,戴宗总把自己,跟李逵撇得干干净净,那是因为戴知道,李逵这种人,如果知道有大哥罩着他,那他什么事也可能做出来,什么事也敢做出来。

  其实生活中,有许多李逵这种人。传说的“坑爹”的主,大约都有这种特征。总而言之,他们喜欢狗仗人势,喜欢惹事,也敢惹事。

  这种人,通常都存在智力、能力上的缺陷。所以,狗仗人势起来,那是不可理喻的。因为,他总会把自己大哥(或自己爹)的能力、势力无限夸大,更把各种潜在的危险无限模糊。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什么事也敢干。当然了,也正因为如此,他才能把自己爹给坑了。

  李逵一看宋江跟自己称兄道弟,而且有替自己买单的意思(给自己花钱,让自己管饱吃肉)。更知道,宋江就是传说中的江湖大哥,所以马上就不知道天高地厚了。于是,上去就挑了张顺的场子。至于这样作的后果有多大?他才不会多想呢?总而言之,他对大哥的能力非常有信心;至于大哥本人,对自己的能力,有没有信心,那就是大哥的事了。

  幸好,大哥的能力,的确够大,否则,就这一下,就足以把大哥整得两眼翻白了。

  许多坑爹的人,通常也就是这种心态。总而言之,他对自己爹的能力非常有信心。问题是,有时候,他爹还真没有他想象中,那样了不起。

  许多当爹的人,看着一门心思坑爹的亲儿子,也常会恨得,只想灭掉这个逆子。因为,真是家门不幸,生此败类啊!只是,毕竟亲骨肉,所以只能口里咬着牙,心里淌着血的替这个逆子一再买单。最后,弄好了,咬碎了牙,总算能扛住,弄不好,牙掉了都扛不住。

  李逵,那是标准的坑爹型小弟。一会儿不给大哥惹点事玩玩,李逵就浑身难受。这种小弟,谁敢领?谁愿意领?

  这种坑爹型小弟,如果是大哥亲生的,大哥那也只能认命,换而言之,谁叫自己生出这种东西呢?问题是,这种坑爹型小弟,和大哥并没有先天的关系,大哥自然也不想和这种人,弄出后天的关系。

  从这层意义上,戴宗对李逵也够好的,驾驭李逵的本事也够高了。否则,早就跟李逵划清界限了,早让李逵害得两眼翻白了。

一个马仔的最基本的优点。就是敢惹事、敢闹事,如果一个人,什么事都前怕狼、后怕虎的,永远也成不了一个马仔。

  当然了,一个马仔最大的优点,就是能惹事,能闹事。因为,敢闹事、敢惹事,与能闹事、能惹事,那是两个概念。

  如果是一辆老爷车,就算大哥把油门踩到底,时速也上不了一百公里。

  李逵如果不是一辆超级战车。那他就是敢到张顺场子上闹事,恐怕连张顺的面也没见,就让张顺手下打得趴在地上,起不来了。这种人,就算想给大哥惹个大事,也惹不出来。因为他没有这种能力。但是,李逵有!

  剩下的问题,就是开始考验大哥了。总而言之,大哥能不能摆平这件事?

  我们看原著。

  那七八十渔人都奔上船,把竹篙来打李逵。李逵大怒,焦躁起来,便脱下布衫,里面单系着一条棋子布手巾儿;见那乱竹篙打来,两只手一架,早抢了五六条在手里,一似扭葱般,都扭断了。渔人看见,尽一惊,却都去解了缆,把船撑开去了。李逵忿怒,赤条条地,拿了截折竹篙,上岸来赶打,行贩都乱纷纷地挑了担走。

  李逵这种身手,绝对有着当顶级马仔的潜质。所以,李逵敢惹事,也能惹事。现在就看大哥的道行有多深了;以后,就看大哥怎样调教他了。

  如果大哥能摆平这件事,这辆超级战车,就更跃跃欲试了。因为,他对大哥的能力,自然更有信心了,总而言之,没有大哥摆不平的事。更主要的是,大哥愿意为我的行为买单。

  如果大哥摆不平这件事,或是,即使摆平了,也闹得差点吐了血。那他对大哥的能力,自然也没有信心了。更关键的是,大哥肯定告诉他,你以后再惹事,千万不要指望我帮你。而且在生活的小事上,也会处处与他保持距离。如果是这种结果,他以后肯定也不敢随便惹事了,就算是小事,大哥一喊他,他也不敢再闹了。

  李逵与戴宗的关系,大约就是如此形成的。

  但是,宋江不同。李逵惹了大祸。宋江往那一站,什么都没做,这场出人命的事,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更主要的是,宋江连一点责备李逵的意思也没有,甚至连暗示李逵感激自己的意思都没有。好像大哥帮他,那是天经地意的。更主要的是,大哥绝不会让你失望的,因为大哥的江湖地位,绝不是吹出来的。

  写到这里,我们大约就可以知道,为什么李逵会死心塌地的忠于宋江了。因为,李逵这种流动着不安血液的人,多少年来,一直都在压抑中生活着,遇到大哥后,才开始能把所有的冲动、欲望都发泄出来。

  当然了,宋江让他陪自己死,李逵自己心满意足的陪大哥一块去死了。因为,他知道,没有大哥在背后罩着他,他恐怕又得回到从前那种压抑的、处处缩手缩脚的日子了。因为,他的智力、能力存在着不可救药的缺陷。

你想,在遇到宋江前。李逵进了饭店,一副饿死鬼投胎样,却不敢高叫一声,小二,给我上二斤熟肉;吃起鱼来,那是连肉带骨头、带汤全部吃下,却不敢叫一声,小二,给我再上两条。

  后来,李逵走到哪里,都大鱼大肉管饱吃,因为李逵似乎从来不缺钱。就是偶然忘了带钱,也敢闯进去就吃霸王餐。碰见了不长眼的店掌柜出来和李逵要钱,李逵上去就是一斧子。总而言之,一个为了几两银子,出尽贼相的小混混,变得有钱、有势了。

  你想,在遇到宋江前,李逵所认识的大人物,只有一个戴宗,而戴宗也从来与他保持着距离。后来,只要黑道上混上的人,一见李逵,都是李大哥长、李家兄弟短的叫着。总而言之,一个从来都登不上台面的小混混,变成了人见人爱、人见人敬的江湖大哥。

  真是应了一句台:如果没有你,我可该怎么办呀?

  所以,李逵一听宋大哥要死,自然心甘情愿者陪大哥去死了。因为,他只有和大哥在一起,才能找到人生的意义。

  第七节 彼若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

  我前面分析过了。李逵刚才惹的祸,实际上是出人命的大祸。因为,如果没有江湖大哥罩着他,他能不能活下去,都是个问题。

  宋江为了李逵,买了这样一份单。却什么话也没有说,既没有责骂李逵,也没有暗示李逵,应该感激自己。因为,大哥还想激发李逵心中的魔性;因为大哥还想加深自己与李逵的感情。

  换而言之,大哥用无声的语言在告诉李逵,你做的对,以后就这样做,大哥很看好你。

  当然了,大哥更用无声的语言告诉李逵,大哥与你不分彼此,你永远也用不着和大哥客气,你的事,就是大哥的事。大哥帮你,那是天经地意的。

  李逵虽然什么话也没有说,但是对大哥那种崇敬的眼神、行为;让大哥已感觉到,他们之间是心意相通的。

  因为,李逵的眼神、李逵的行为,已告诉宋江。我对大哥,那是越来越佩服了。总而言之,大哥你太神了,你比传说中还神,你从前是我心目中的偶像,你现在就更是我心目中的偶像。

  宋江看着李逵,李逵看着宋江。他们发现,彼此之间的心意是相通的。而宋江那种若无其事的样子,更仿佛告诉李逵。你放心好了,大哥绝不会让你失望的。你相信大哥好了,大哥永远值得你相信。而李逵那副狗仗人势的样子,更仿佛告诉宋江,大哥,我这辈子算是跟定你了。因为,跟着你,我才知道什么叫真正的人生。

但是很快,李逵的心情,就滑落到了谷底。 

  原著中这样写的。

  张顺选了四尾大的,把柳条穿了。先教李逵将来亭上整理。张顺自点了行贩,分付小牙子去把秤卖鱼。

  这段内容,表面看起来,好像很正常。其实,一点也不正常。张顺有的是小弟,这种打杂的事,让谁干不行?为什么要让李逵干呢?

  李逵哭着喊着和张顺出去,那是因为他想和张顺一起,出去摆摆大哥的派头。但是,张顺挽着李逵的手出去,只是为了在李逵面前,显摆一下他的大哥派头。因为,一转眼,张顺就把一件,显然是小弟才会干的事(打杂的事),交给了李逵。

  我们可以想象,李逵独自一个人,提着鱼回饭店时的心情,肯定是沮丧不已。因为,刚才和江湖大哥一个桌上喝着好酒,和江湖大哥称兄道弟;一转眼,张顺随手一指挥,就让李逵知道,自己只是一个马仔。因为,他现在干的事,就是马仔才会干的事。

  比如,两个大哥出去办事。一件随便叫个小弟就能干的事。一个大哥,却对别一个大哥说,你先把这件事给办一下。那个大哥,会是什么心情。肯定会非常不高兴!因为,都是大哥,你为什么非要指挥我?旁边没有小弟,也算个事,你手下有一群小弟,你就让我干这种打杂的事。我跟你一块出来,就是为了给你打杂来的?

  我们可以想象,李逵成为梁山好汉后,和某个人一块出去办事,旁边有一群小弟。那个人,还会指派李逵干这种事吗?肯定不会了。

  因为,这种事,实在不值得李大哥“亲自”去干。问题是,在江州时,李逵显然没有这种谱气,所以,张顺随手一指挥,李逵就得“亲自”去干这件事。

  所以,此时的李逵,难免会感觉。刚才宋大哥对他那样好,给他吃好的、喝好的、给他面子,只是大哥平易近人,并不是因为他一不小心,就跨入了大哥的行列。因为,张顺现在还是把李逵当普通马仔看,而李逵也只能接受这种事实。

当他们几个人一块吃饭时。我们可以想象,基于张顺的想法,肯定是宋江坐上位,接下来是戴宗、再接下来是张顺,再接下来是李逵。

  白道、黑道吃饭,谁坐哪里,那都是有讲究的。正席肯定是大哥坐,剩下的人,自然是谁靠大哥坐的近,谁有身份。甚至而言,同样是靠着大哥坐,坐在左面、右面又有差别了(因为,这有个上首、下首的讲究)。

  白道、黑道,位子是不能乱坐的。

  普通人聚会,坐位子时,你就是坐错了,也没有什么。总而言之,什么本事也没有,却喜欢坐正席;什么资格也没有,却喜欢跟有身份的人紧挨着座。辈份很低,却喜欢往前面坐。大家最多是感觉不舒服,通常不会有什么后果。

  至于普通朋友一块聚会,就更不存在这种问题了,因为大家身份都一样,怎样坐,也不会错的。

  但是,一上道。你也这样乱坐位子。肯定会有问题的。如果大领导在场,大领导没有坐正席,你坐了正席,当时你就吃不了兜着走了;领导没有挨着大领导坐,你却要挨着大领导坐,你肯定是不想混了。当然了,跟大哥们出去吃饭,也是这样的。

  所以道上的人,就是两个人一块喝茶,这位置也是不能乱坐的。宋江一出场,与何涛就为了怎样坐,相互谦让了半天。

  我们看看原著。

宋江道:“惶恐,观察请上坐。”拔涛道:“小人安敢占上。”宋江道:“观察是上司衙门的人,又是远来之客。”两个谦让了一回,宋江便道”茶博士,将两杯茶来。 ”没多时,茶到。 

  看到了吧。两个人一块喝杯茶,都存在着上坐,下坐的问题。一个人,只要觉得自己斤两不够,也不敢随便乱上坐的。宋江与何涛谦让了一会,最后显然是宋江坐在上首了。

  所以,道上的人,就是三个人一块吃饭,也是有讲究的。因为,座位是不能乱坐的。宋江在柴进庄上,与柴进、武松三个人吃饭时,谁坐哪,也是有讲究的。

  我们看原著。

  “宋江连忙让他一同在上面坐,武松那里肯坐。谦了半晌,武松坐了第三位。”

  看到了吧。三个人一块吃饭,都存在排坐次的问题。一个人,如果觉得自己斤两不够,都不敢和人家往一块坐。你看武松,最开始都不敢和宋江、柴进坐在一起,推让了半天,最后终于决定和宋江、柴进坐在一起了,但是,也只能坐在第三位。

所以,宋江、戴宗、张顺、李逵,四个人一块吃饭。自然也不能随便乱坐的。如果按正常排座次。李逵肯定坐最后。宋江那是江湖超级大哥,戴宗是监狱长,张顺是鱼霸,李逵什么也不是。李逵不坐最后,谁坐最后?

  甚至而言,大哥们一块吃饭,李逵都未必有资格坐在一起。比如,武松谦让再三,才敢和宋江、柴进坐在一块吃饭。

  以前的李逵,肯定没有资格,与大哥们坐在一起吃饭。否则,他进了饭店,就不会是一副饿死鬼投胎样了。因为李逵是一个,根本端不上台面的小混混。所以,就算某个大哥,偶尔不长眼,愿意叫他一个桌子吃饭,也肯定会后悔不已的。因为,我前面说了,李逵在饭桌上的表现,也实在太夸张了;更主要的是,你这样一给他脸,他肯定就会给你出去惹事来。

  李逵第一次和宋江吃饭,先是无缘无故的,劈脸把鱼汤泼了店小二一身。李逵中途给宋江出去找鱼吃,直接就把张顺的场子给踢了。

  李逵第二次和宋江吃饭,一个不高兴,上去就把卖唱的女孩打昏在地。

  这种端不上台面的小混混,这种狗仗人势到不可理喻的人,哪个大哥敢让他一桌子吃饭呢?因为,你一给他脸,他肯定马上就给你惹事。而惹出事后,你管是不管?管与不管,都也不是上嘴唇一碰下嘴唇的事。

  其实,如果不是因为宋江是超级大哥,刚才让李逵那样一折腾,早就两眼翻白了。这次再和李逵吃饭,哪还敢叫他一个桌子吃饭呢?换而言之,如果宋江只是普通大哥,肯定会对李逵说:“兄弟,不是大哥不想抬举你,而是你实在太不识抬举了。”再换而言之,你哪凉快,哪呆着去吧!

  总而言之,大哥道行太浅了,实在没有资格领着您混。您还是另拜山头去吧!

  但是,因为宋江是超级大哥,所以他对驾驭这款超级战车,非常有信心,所以更坚定了培养李逵的念头。于是,四人排坐次时,宋江就表示,为了亲近,咱们按年龄排位吧。于是,李逵就坐在了张顺前面。“两个序齿,李逵年长,坐了第三位,张顺坐第四位。”

你别看宋江,这一手非常简单。却是大见功力。因为,这种作法,那是给足了李逵面子;因为,李逵不过一个小混混,现在吃饭,竟然坐在了张顺前面。 

其实,我们可以想象。此时的李逵,更对宋江有一种,爹亲娘亲,不如大哥亲的感觉了。

  因为,从李逵那副饿死鬼投胎的样子去看,李逵恐怕一年也没有下过几次饭店。现在到好,那顿刚刚让张顺打得吐出来,现在一转眼又下饭店了。而且依然是好酒、好菜。

  李逵一直都是个小混混,现在却也有些江湖大哥的样子了,因为饭店吃饭,竟然坐在了鱼霸张顺的前面。关键是,这一切已证明,大哥并不是把他当一个普通的马仔看待,而是当一个真正的兄弟看待。

  此时的李逵,恐怕就有为宋江上刀山下火海的心了。因为,紧跟着宋大哥,就可以保持这种来之不易的江湖地位;如果不能紧跟宋大哥,这种忽然得来的江湖地位,恐怕随时会消失的。

如果李逵不是长着超级马仔的脑袋。刚刚给大哥惹完祸,自己又让人收拾得两眼翻白,肯定会安份一会儿。但是,李逵显然不会这样想。因为,李逵长这么大,也没有这样随心所欲的活过,现在有大哥罩着他,他自然还想过过瘾。 

  “四人饮酒中间,各叙胸中之事。正说得入耳,只见一个女娘,年方二八,穿一身纱衣,来到跟前,深深的道了四个万福,顿开喉音便唱。李逵正待要卖弄胸中许多豪杰事务,却被他唱起来一搅,三个且都听唱,打断了他的话头。李逵怒从心起,跳起身来,把两个指头去那女娘额上一点。那女娘大叫一声,蓦然倒地。众人近前看时,只见那女娘桃腮似土,檀口无言。那酒店主人一发向前拦住四人,要去经官告理。”

  这件事,表面上很小。实际上,绝不是小事。

  因为无缘无故的打一个人,这本身就是社会大忌。因为,就算白道、黑道的大哥,想打一个人,通常也会先找点碴,找点儿理由啊,或是找个没人的地方,悄悄下手。

  无缘无故打人,通常会受到人们的普遍反对,更会引起难以平息的社会舆论。

  因为,这种行为能得到认可,人们还哪有安全感啊?

不管多么不合理的规矩,不管多么霸道的规矩,但是你也得有个规矩。无缘无故的就打人,你叫人们怎么活?

换而言之,普通老百姓并不敢和白道、黑道争取平等的权利,但是白道、黑道也必须得有一定的规矩。换而言之,我们怎样做,才能避免受伤害?你多少也得给我们划出个圈,我们也尽量不出这个圈。如果你连个圈也没有,一切只看你高兴与不高兴。老百姓还怎么活?

比如白道、黑道,总会给老百姓定一些潜规则。这些潜规则,都是登不上台面的;显然都是欺负老百姓的。但是,老百姓通常也愿意接受这些规则,因为惹不起只能躲得起了。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黑道在偷、在抢时。只要与你无关,你就不要多管闲事。你敢多管闲事,那就是你欠揍。而从普遍意义上,老百姓还真不敢无视这种潜规则。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许多时候,你按规定找白道办事,但是白道就是想让你拿出一笔黑钱。否则,他就故意给你出难题。而从普遍意义上,老百姓也不敢无视这种潜规则。

这些潜规则,老百姓愿意接受。那是因为,普遍老百姓都觉的,他只要遵守这些规则,就可以避免明显的伤害。

问题是,光天化日,你一点错也没有犯啊!还是让人照打不误。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因为,这种事可以让人接受,就意味着老百姓怎样防止受伤害,也无济于事了。因为,光天化日,一点错也没有,人家也照打你不误。老百姓还从哪里寻找安全感呢?

据说,有人问:你对潜规则有什么看法?回答是:有规则就好办!

  人们普遍认为,这种回答太堕落了。其实呢?这是一句大实话。明规则也好,潜规则也好,总得有个规则吧!一点规则也没有,就看白道大哥、黑道大哥高兴不高兴,岂不是更乱套了。

  与明规则相比,潜规则自然不好。问题是,与没规则相比,潜规则毕竟也是一种规则。

  比如,李逵当时的行为。那就是,明规则也不讲,潜规则也不讲。因为,从明规则上讲,你一个大男人,把一个弱女子打昏,那肯定是没理的,而且也犯法的。从潜规则上讲,如果那个女孩不小心得罪了你们,你们是大哥,自然有权打她,谁叫她不长眼呢?问题是,人家好好的,你上手就打人家,这叫什么规则呢?这就是没规则了!

  李逵打那个卖唱女孩的行为,就是典型的明规则、潜规则都不讲。换而言之,谁也不觉得那个女孩有什么错。只是李逵觉得她错了,所以就要打她。

  社会如果成了这个样子,老百姓走到街上,还从哪找到安全感呢?

  其实,老百姓最痛恨的,就是这种行为。说到潜规则,老百姓虽然也痛恨,但是潜规则,毕竟还算有个规则。人们只要遵守规则,就可以避免伤害。但是,这种就看大哥们高兴,或是不高兴的规则,老百姓可真不知道该怎样遵守了。

  凭李逵、戴宗的势力,自然可以不给卖唱的女孩子赔钱。但是,所受到的名誉损失,那将是惊人的。因为,这种行为,会受到普遍人唾弃的。因为,这种行为,会让人们缺乏最基本的安全感。而且这种事,也传播的很快,因为无缘无故的把人打坏,本身就是社会大忌。所以这种事,一传十、十传百,恐怕有不了三天,就会传遍整个江州城。

  所以,遇到类似的事情,通常是没人敢拒绝赔偿的。除非你觉得,一笔适当的银子,会比你可能受到名誉损失还重要。如果在人们的鼓动下,人家要和你经公,你就更被动了。

中国人喜欢看热闹,喜欢对各种事说三道四。许多人就说,这是中国人的陋习,因为中国人闲的没事干,所以才会这样闲吃萝卜淡操心。其实,这是普遍老百姓保护自己的一种方法。

现在网络上,非常流行一句话。那就是,围观就是力量!其实,围观就是一种力量!

以前,中国人喜欢看热闹,喜欢对各种事说三道四,就是因为这种原理。总而言之,不论发生什么事,人们都会自觉的围上去;或是发表自己的看法。总而言之,任何纠纷,都是有人关注的,都是有人围观的。

大家都认为一个人做的不对。只要都流露出鄙视他的表情,就足以让他感觉到压力;如果大家再一人一口唾沫,更足以让他感觉到压力。再过激的人行为,就更不用说了。

在小农社会中,不论发生什么事,人们都是习惯性的围上去,或是对它说三道四。这是普通老百姓保护自己的一种最好方法。

面对白道、黑道、无间道,普通老百姓,也许不敢公开反对,但是他们即使不敢言,也敢怒。换而言之,我们不能把你怎样了,但是我们可以当面鄙视你、背后唾弃你。

因为白道、黑道、无间道之间也有利益纷争。如果你走到哪里都让人鄙视、唾弃,你的对手走到哪里,都让人欢迎、尊重,你们实力相差无几,你肯定必败无疑;如果你能胜利,那叫有鬼了。

在这种背景下,白道、黑道都会关心民意的。其实,古代人民手中没有选票;但是他们用这种方法,就可以操纵白道、黑道大哥的胜负。换而言之,一个人想成为白道、黑道大哥,你必须得在乎民意。因为,你不在乎民意,你的竞争者在乎民意,你肯定会输的。我是说,双方实力相相差并不悬殊时。

我们可以想象,李逵白凭无故的打那个卖唱的女孩。肯定会一些围观者,他们虽然不敢对宋江、戴宗、张顺、李逵说什么?但是,他们的脸上,肯定都写满了两个字,那就是鄙视!而且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他们肯定会把这件事,宣扬的满世界都知道。等民怨激起后,自然就会有人鼓动她们打官司。

  面对这种情景,自然把戴宗、张顺弄傻了。因为,和李逵这种狗仗人势的混混一块吃饭,真是倒了八辈子霉。如果没有宋江罩着,这两个人,肯定不会再领李逵这种人下饭店了。因为,李逵就是一个根本端不台面的小混混;你非要他端上台面,就会把自己弄得栽下台面。

  现在,李逵打了那个卖唱的女孩。这件事,说好解决,非常好解决,因为这个女孩并没有什么社会背景。如果这个女孩有社会背景,肯定非常不好解决。比如,雷横一拳,把白秀英(也是卖唱的)的老爸牙打掉了。表面上,这不是什么事。因为,雷横怎么说,也是县里的都头,打一个江湖卖艺的,那算什么事?更何况,还是那个白秀英的老爸,讥讽雷横在前。

  问题是,白秀英是县官的姘头,事情就变得复杂了。

  李逵今天遇到的事,也算命好,因为这个卖唱的女孩,好像一点社会背景也没有。但是,就算如此,你白凭无故的把人家打昏在地,也得有个说法啊!说得直白点,你总得道个歉,并拿一笔适当的银子啊。

  问题是,道歉好说,出一笔适当的银子,这就比较复杂了。因为,到底出多少银子,才比较合适呢?更主要的是,谁来出这笔钱呢?

面对危机,你没处理好,那肯定叫危机。如果你处理好了,那它就是一个机会。

  这件事发生后,大体上有三种选择。

  一种选择,自然是延续开始的风格。那就是,我是大哥,我就这么霸道,谁不服站出来!我们可以肯定,当时不会有人敢站出来。问题是,当这件事,传得全城沸沸扬扬后,就是另一回事了。等产生这种后果时,你再想消除它的不良影响,估计就有些困难了。

  另一种选择,用最经济的钱,解决这件事。换而言之,就是选择一个受害者、围观群众能接受的赔偿条件,尽量减少这件事产生的不良影响。

  再有一种选择,那就是拿出一笔,远远超过大家预期的赔偿。换而言之,用实际行动向人证明,我们刚才的行为,确实是无心之过,而且我们也愿意用十二分的诚意,表达我们的歉意。如果你愿意这样做,不但可以消除这件事的不良影响,还可能会让人觉得,你们非常仗义。

  从正常意义上,李逵只能做出第一种选择。因为,李逵穷的当当直响,根本就没有银子。戴宗那是把几两银子,看得比磨盘也大的主,哪舍得替李逵出这笔银子呢?张顺对李逵本来就没有好气,更不会为李逵出这笔银子的。

  于是当时的气氛,肯定一时凝结了。

  因为,谁也知道,这种选择的结果,绝对是得不偿失的。换而言之,你省了这笔银子,对你的声誉影响,将是难以估算的。但是,他们就是谁也不想出这笔银子。他们现在的心里感觉,恐怕就是,和李逵这种端不上台面的小混混,在一起吃饭,那就叫倒了八辈子霉。

在这种背景下,宋江出面替李逵买单了,而且直接就做出了第三种选择。

  宋江见他说得本分,便道:“你着甚人跟我到营里,我与你二十两银子将息女儿。日后嫁个良人,免在这里卖唱。”那夫妻两口便拜谢道:“怎敢只望许多。”宋江道:“我说一句是一句,并不会说谎。你便叫老儿自跟我去讨与他。” 那夫妻两儿拜谢道:“深感官人救济!”

  看到宋江出面摆平了这件事,戴宗、张顺、李逵终于舒了一口气。

  戴宗怨李逵道:“你这厮要便与人合口,又教哥哥坏了许多银子!”

  张顺便叫酒保去说:“这席酒钱,我自还他。”

  李逵道:“只指头略擦得一擦,他自倒了。不曾见这般鸟女子,恁地娇嫩!你便在我脸上打一百拳也不妨。”宋江等众人都笑起来。

  戴宗、张顺、李逵说的话,都是非常有意思的。

  戴宗,那是空口做人情,总而言之,李逵你应该感激宋大哥,因为宋大哥替你花钱了。但是,戴宗就是不敢说,这银子哪能让大哥破费呢?还是我出吧!因为,戴宗实在不舍得掏这笔银子。

  张顺,那是捡个小头去花了。总而言之,大哥赔了这笔银子,这顿饭,就我请了!因为,那顿饭肯定用不了二十两银子。但是,张顺也绝不会说,这银子哪能让大哥破费呢?还是让我出吧!因为,张顺也不舍得出这笔银子。

  李逵的话,就更是有意思了。因为,宋江赔了很大一笔银子(至少这笔银子,让受害者、旁观者都觉得很多)。所以,这件事自然不是事了,所以李逵这样一说,自然更表明李逵也是无心之过;而且还让人觉得,李逵有股天真烂漫劲。

  问题是,如果没有宋江拿出这样一大笔钱(一笔超出大家预期的银子)。李逵说这种话,那就没有丝毫天真烂漫的意思了。相反,让人一看,李逵就是个人渣,而且还是个人渣中的人渣。

  比如,一个大哥上街,无缘无故把一个女孩打昏在地。大家都觉得他下手太狠了。他却说了,我只是轻轻一下,她就昏了过去,我还真没有见过这样不经打的娘们。换做我,打得再重点也没有事!

  你说,这是人说的话吗?

李逵打完那个女孩后,肯定也觉得惹祸了。因为,这种事,很快就会传遍整个江州城的。到时李逵的名声,肯定会彻底臭了。

  因为,李逵也喜欢标榜,自己只打硬汉,绝不欺负老实人。问题是,李逵不久前,把一碗鱼汤“劈脸泼将过去,淋那酒保一身”。现在,又无缘无故,把一个女孩的得昏倒在地。

  这就是李逵的,只打硬汉,不欺负老实人?

  而大哥一出手,李逵的英雄形象,就算保住了。因为,宋江替李逵赔了一笔,远远超过受害者、围观群体期待的银子。所以,人们就觉得李逵虽然凶恶,但是更有股天真烂漫劲。

  先后发生的一系列事,肯定让李逵对大哥崇拜的五体投地了。

  第一,江湖人脉,什么人也买大哥的面子。戴宗见了大哥,一直是副小弟的样子;张顺见了大哥,也是一副小弟的样子。当然了,李逵一见大哥,更是小弟样。

  第二,钱财。大哥好像从来也不缺这种东西。而这种东西,是李逵一直最缺的东西。

第三、大哥对李逵的爱,那更是没的说。你不论出了什么事,大哥总是宽厚的一笑,眼皮也不眨的就替你买单。大哥从来没有抱怨你的意思,大哥也从来没有板着脸教训你的意思,大哥甚至都没有流露出一丝,让你感激他的意思。 

  说得毫不夸张点,那真是爹亲娘亲,也没有大哥亲啊!

  我们可以想一下,你没完没了的惹事,你亲爹亲妈,即使替你买单,也肯定会抱怨你的,也会板着脸教训你的,虽然打你时,有时会下不了手,但是想打你的意思,谁也能看出来。

  但是,宋大哥对李逵,显然没有这种意思。总而言之,李逵一再惹事,一再破费宋大哥的银子,宋大哥总是宽厚的一笑,好像李逵并没有惹事,只是干了一些,男子大丈夫应该干的事。这种事,不但不应该受到责备,还应该受到鼓励。

  如果你惹祸,不是你亲爹亲妈替你买的单。替你买单的人,肯定会有意无意的暗示你(甚至是明着告诉你),总而言之,我可让你拖累苦了,我可对你太好了。换而言之,你可不能忘了,我对你的好啊!

  但是宋大哥呢?一再替李逵买单,没有一丝抱怨、没有一丝责骂、更没有一丝让李逵感激他的意思。我们可以这样说,一个人除了会这样对自己外,绝不会这样对第二个人的。甚至说,自己对自己,也不会这样宽容的。我们可以想象,我们自己一再惹祸,自己也会没完没了抱怨自己的。总而言之,一不该呀,二不该!

而且一转眼。大哥又给了李逵五十两银子零花钱。

  相别去了、宋江又取出五十两一锭付与李逵,道:“兄弟,你将去使用。”

  五十两银子,可绝不是一个小数目,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李逵长这么大,也从来不曾拥有过这样一大锭银子。

  李逵拿着大哥给的五十两银子,会是什么心情;施耐庵没有写,但是我们可以想象,李逵肯定会觉得、、、。怎么说呢?如果李逵会文言,肯定会说了,“彼若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

  再总而言之,大恩不言谢。咱李铁牛是实在人,绝不是那种空耍嘴皮子的人。所以,李逵拿走宋江五十两银子,连一个谢字也没说。当然了,对大哥前面的一系列帮助、破费,李逵也是一个谢字没有。

  换作普通大哥,也许会觉得,这个李逵怎么是这样一个白眼狼啊。我给你花了这么多么银子,给你办了这么多事,你连个谢字也没有?但是,宋大哥不会这样认为。

  因为,大哥与李逵是不分彼此的。李逵的事,就是大哥的事;反过来说,大哥的事,自然就是李逵的事。自己给自己办了点事,有什么谢不谢的?

  如果李逵一个劲的对宋江说谢谢,宋江反而会觉得,自己对李逵的投资,估计不会产生无法估量的回报。

  当然了,如果宋江一个劲的暗示李逵,应该回报自己。李逵也不会产生那种,“彼若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的心情了。

  大哥希望的效果就是,大哥与你不分彼此。当然了,你也不应该与大哥分彼此。换而言之,大哥希望的效果是,关键时候,你会无怨无悔的把命交给大哥;当然了,大哥也会含着泪笑纳的。

第八节 浔阳楼赋诗

  一日,宋江独自一人到浔阳楼上饮酒。三杯酒下肚,终于忍不住写了一首豪气冲天的自叙诗。这也难怪,宋江压抑的太久、太深了。

  因为,一个聪明绝顶的人,动不动让别人当傻子看;一个霸气冲天的人,动不动让别人当窝囊废看;一个邪气冲天的人,动不动让人嘲笑迂腐。这是人过的日子吗?这真是人过的日子吗?!

  我相信,在内心深处,宋江肯定一千次、一万次对自己说。我宋江比谁也聪明,比谁也有魄力,比谁也有前途!

  如果宋江不这样鼓励自己、安慰自己,恐怕早就把那个面具扔掉了。总而言之,你们敢说我宋江傻?你们敢说宋江窝囊?你们敢说我宋江迂腐?你们那纯粹就叫有眼不识泰山!我现在就让你们,把我真实面目看个够!

  因为,谁也不希望被别人认为是傻子、是窝囊废、是迂腐的人。可是,宋江却只能戴着那个动则就受人嘲笑的面具。

如果遇到上道的人,看到宋江这样低调,自然会发自心底的尊敬、崇拜宋江。宋江自然感觉这种低调,非常有价值。

问题是,遇到不上道的人,看到宋江这样低调,就总把宋江当傻子看。在这种背景下,宋江低调的时间长了,自然会感觉非常压抑。事实上,人们通常不愿意低调,就是因为,低调的结果,就是会让某些人看不起。

一个人,偶尔像宋江这样,表现出不可思议的低调,并不难。但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就保持着那种不可思议的低调,那就难了。因为,如果他没有足够的自信、骄傲,恐怕早就发狂了。

一个霸气冲天、邪气冲天的江湖大哥,总以一副迂腐、软弱、窝囊的形象出现。而且还总让不上道的人,嘲笑、讥讽、欺负,这叫什么事?

如果普通人有宋江的本事,恐怕天天就把宋江两个字顶在头上。总而言之,走到哪里,第一句话就是,“我是宋江。”

但是宋江呢?不论走到哪里,好像也不知道,宋江这两个字本身,就有着神奇的魔力。

于是,一代江湖大哥,走到哪里,也就是一副受气包的样子。

如果总遇到上道的人,宋江在他们的前呼后拥中,自然能找到自信。而且,自尊心也能得到满足。但是,如果接连遇到不上道的人,在他们充满疑惑、甚至轻蔑眼神中;在他们把自己当普通人、甚至当傻子玩的行为中。宋江虽然还会保持着那种自信、骄傲,但是自尊心,肯定会伤的一地碎片了。

  于是机缘巧合,三杯酒下肚。宋江自然会忍不住想高呼。我宋江,比谁也聪明,你们看我像傻子,我看你们才是傻子呢?我宋江,比谁也有魄力,比谁也有前途,你们看我宋江像个窝囊废,我看你们才是,一个个任我玩弄的傻子。

  于是,又喝了几杯酒。宋江终于诗性大发了。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心在山东身在吴,

  飘蓬江海漫嗟吁。

  他时若遂凌云志,

敢笑黄巢不丈夫! 

  宋江的内心,也许只在这一词一诗中,曾尽情的展示过。

  宋江写这首词、这首诗时,那是又哭、又笑、又唱、又跳,完全失态了。

  我们看原著中的内容。

  (宋江)不觉酒涌上来,淆然泪下,临风触目,感恨伤怀。

  宋江写罢,自看了大喜大笑;一面又饮了数杯酒,不觉欢喜,自狂荡起来,手舞足蹈。

  (宋江)写罢,掷笔在桌上,又自歌了 一回。

  此时的宋江,完全处于一种真情流露的状态中;也许宋江的一生中,只有这一次彻底的放纵过。而在那一刻,宋江那种极度矛盾的人格,自然突然完全分裂了。

  在这里,我们终于看到一个,极度自负、极具野心的宋江。宋江的一生,也许都在演戏中度过,只有这一次,他擦去了脸上了油彩,把自己的真实面目展示了出来。

  霸气冲天、邪气冲天,才是内在的宋江;天天扮演无助的小角色,只是为了骗取大家为他卖命罢了。

宋江为什么会那样失态呢?我想,是因为宋江的江州之行,表面上风光,实际上非常憋怯。

  江州黑道,都非常尊敬宋江,但是,他们恐怕都是冲着宋江的名声来的。

  因为,他们实在欣赏不来,宋江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在这些人眼中,宋江恐怕也就是一个草包,只是名声比较大罢了。大家也明知他是个草包,却因为可以利用他的名声,获取一些现实的利益,所以也愿意尊敬他。他们这种行为,本身就会深深刺痛宋江的自尊心。因为,宋江对自己的才能非常自负。

  尤其李俊那种弱智的局,更伤了宋江的自尊。但是,为了和他们增进感情,宋江却只能一直装傻。我想当时的宋江,内心肯定既自豪(因为把这些人玩的五迷三道),又憋怯(因为谁也不想让人当傻子看)。

  而李逵那种混混,恐怕也把宋江当成了庸俗的大哥,这也难怪,大哥就是用钱、酒、肉、面子,把李逵迷得不知东南西北的。

  当时的宋江,肯定会觉得。你们谁都不知道我宋江的真实面目,是什么样子的?我告诉你吧,我的才能比天高,我的志向也比天高,岂是你们这些江湖草莽之辈,能了解的?

  也许,他又想到了清风山上的杰作,所以就想了,哪一天,我非给你们,再大玩它一场。到时,你们肯定就会知道,我宋江是什么人了。

  总而言之,我会让这段时间的憋怯劲,全部释放出去。到时,我一定会让鲜血染红了浔阳江口。

  如果花荣看到,“血染浔阳江口”这句诗时,自然不会感到奇怪。因为,大哥的魔刀一出鞘,从来都是尸横遍地的。问题是,从未见过魔刀出鞘的人,看到这句诗,自然会觉得不伦不类。因为,这是哪跟哪的事啊?

不了说,酒能坏事吗?

  像宋江那种深藏不露的高手,竟然也让二两英雄酒,弄得当时就失态了。于是又哭、又笑、又唱、又跳,不但写了一首词,还写了一首诗。

  如果仅此,也没有什么大事。却有一个叫黄文炳的人,看到这两段话,顿时觉的,这不是传说中的反诗吗?

  于是就玩命的怂恿蔡九知府杀宋江。

  你说这个黄文炳,那真不是鬼催的吗?这种江湖大魔头,也是随便招惹的?

  大哥有事,李逵那是玩了命的救宋江。总而言之,只要能救大哥,我李逵就是丢了性命,也绝不后悔;再总而言之,就是救不了大哥,我与大哥死在一块,我也不后悔。

  于是,一个人拿着两把斧子,面对好几百个公差、官兵,那是玩命向前冲。看着当时挥动双斧的李逵,所有的人都惊呆了,就是那些杀人放火的强盗,也惊得目瞪口呆,因为,这个家伙是人吗?整个儿就是邪神附体啊!

  梁山好汉,以前看到刘唐时,肯定会觉得,这就是传说中的猛人。但是,现在一看李逵,再回头看刘唐,才知道刘唐哪算什么猛人呢?因为,与李逵站在一起,刘唐实在太文质彬彬了。就是刘唐一看李逵,肯定也会自惭形秽的。因为,刘唐也是传说中的猛人,但是与李逵站在一块,谁也会觉得,自己哪配称之为猛人呢?

  李逵的江湖地位,经此一战,完全奠定了。

  更主要的是,李逵还拥有了一个更光荣的身份,那是江湖超级大哥的金牌马仔。

你可能感兴趣的:(品读水浒系列 — 第十章 宋江与李逵 人以国士待我 我以国士报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