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这四种人格类型,你属于哪一种?文中附上对应的幸福法门

1、忙碌奔波型(在我国非常常见)

你是否坚信“牺牲现在的快乐,才能换取未来的幸福”?

许多年轻的夫妻,因为坚信这一点,结婚之后忙于各自的工作,都在为共同的未来打拼。然而现实是,由于长期缺乏沟通、分享和陪伴,大多数年轻的家庭在“幸福的未来”到来之前,就破碎了。

很多大学高材生、社会成功人士感到不幸福,这不是矫情,而是他们习惯了从一个目标奔向下一个目标。一年到头来,只有实现目标的短短几天,能从高压状态中解放出来,放松一下。

“忙碌奔波型”的人,拼命追逐“未来”的幻影。他们错把目标实现之后的放松当做幸福,因此一年之中大部分时间,都在苦苦追逐成功。

特征:活在未来、追逐结果、忽视过程

2、享乐主义型(也不少)

逃避工作和学习,沉溺游戏、酗酒、赌博等娱乐的人,属于这一类型。


“享乐主义型”的人,是“现在”的欲望的奴隶。他们错将努力与痛苦等同起来,将快感与幸福等同起来,所以逃避压力,不计后果地满足自己的欲望。

因为没有明确的目标,和为之坚持不懈的努力,往往厌倦了当下的状态之后,剩下的只有无尽的空虚。


特征:逃避压力、满足欲望、不计后果

3、虚无主义型(最惨类型)

身边还有这样一类人,对未来没有期望,对现在的生活也没有兴趣;父母让他结婚就结婚,让工作就工作,很少有热情。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安安静静的绝望、微笑着的抑郁”。这是因为过去的痛苦经历,使他缺乏了对生活的掌控感,从而引发了“习得性无助”。

由于过去的痛苦经历,“虚无主义型“的人认为自己无法掌握生活,对未来没有期望,对现在的生活也少有乐趣。

“虚无主义型”的人,是“过去”经历的囚徒。他们既不追逐未来的幸福、也不享受现在的快乐,只是无助地沉溺于过去经历的痛苦之中。


这种类型的人最痛苦,他因为过去的经历,产生了无法掌控自己的生活的错觉,主动放弃了掌控权,转而听天由命,不再尝试改变。因此,接下来的人生,对他来说,更像是一段无望的、枯燥的、苦难的旅程。

特征:活在过去、绝望无助、毫无快乐

4、感悟幸福型(理想类型)

劳碌奔波型,太疲惫了,时间长了要崩溃;享乐主义型,太空虚了,长此以往会废掉;虚无主义型更不可取,是最容易得心理疾病的类型。

所以,当我们感到痛苦、不幸福时,需要及时觉察自己陷入了哪种类型,并及时自救:

(1)当发现自己属于“奔波劳碌型”时,要清楚自己陷入了“实现谬论”,以为只有实现了某一个目标,自己才能感到幸福。

但事实是,我们的幸福,不仅来源于目标的达成,更来源于学习和工作本身。学习新知识、拓展新技能本身就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停止对自己和孩子说:“一旦目标实现,我就能开心快乐了”,类似这种句型的话。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努力过程中的点滴进步上,感受进步带来的快乐。

(2)当发现自己属于“享乐主义型”时,要知道“快乐至上”并不是真理。一时快乐一时爽,但一直快乐并不会一直爽,反而会带来无尽的空虚。

心理学家契克森米哈伊曾说过:“人类最好的时刻,通常是在追求某一个目标的过程中,将自身的实力发挥得淋漓尽致时。”

给自己定一个长期的目标,再分割成细致的短期目标,并为之一步一步努力。

放弃一部分当下的快乐,转而体会奋力攀登带来的成就感,这样能把我们自己从空虚的深渊中拉上来。

(3)当发现自己属于“虚无主义型”时,要知道自己不是过去经历的囚徒。我们现在已经长大了,有了独立思考和反思的能力;所以将来的生活,取决于自己现在的每一个选择,而不是过去的经历。


当自己再次感到无助、痛苦时,请练习“ABCDE法则”:

比如,今天领导给我布置任务时,脸色不好(A不好的事情);我心里想:“领导肯定对我有意见了,他一向不相信我的能力”(B浮现的想法);结果我心情低落,做出来的成果比平时更糟,领导大发雷霆,我心里想:“看吧领导果然对我不满意”(C想法引发的后果);

想要摆脱这种“恶性循环”,首先要反驳自己的想法:“也许是领导家里出了问题、或者工作不顺;他心情不好,不一定跟我有关”(D反驳想法)。接下来把更多精力放在做好眼前的工作中,尽力做到自己能达到的最好水平。

如果领导看了后,觉得好,那么总结反驳想法的过程,以及自己的优势;如果领导觉得不好,那么总结可以进步的方向,看到成长的契机(E总结受到的启发)。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我们可以扭转过去经历带来的“习得性无助”,变成“习得性乐观”,增强自己对生活的掌控感。

这个过程可能会有很多次的反复,但是一旦觉察到自己处于消极状态,请一定尝试反驳,并坚持下去。

(4)当我们有了明确的目标,并且愿意把注意力从结果移开,转而关注过程中的点滴进步;而且有了积极健康的反馈机制(能从成功中看到自己的优势,巩固信心;从失败中看见自己的弱势,明确成长的契机)后,我们就成为了“感悟幸福型”的人。

“感悟幸福型”的人,有明确的目标,但不拼命赶路,懂得慢下来体会生活的美好;而且有健康积极的反馈机制。


这种人格类型的特征是:目标明确、关注成长、反馈积极

结论

哈佛积极心理学家沙哈尔说:“幸福不是拼命爬到山顶,也不是在山下漫无目的地游逛,幸福是向山顶努力攀登过程中的种种经历和感受。”

当我们为了一个有意义的目标,快乐地努力与奋斗时,就能体验到真实的、持续的幸福。


所以,当自己不痛快时,请及时觉察自己当下的人格类型,并向“感悟幸福型”的方向转变。共勉!

你可能感兴趣的:(心理学:这四种人格类型,你属于哪一种?文中附上对应的幸福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