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老城东,创建于东汉永平11年,也就是公元的68年。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有中国佛教“祖庭”和“释源”之称,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现存的遗址和古迹为元明清时所留,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纻干漆造像的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还有大量禅意深刻,悟世化人的对联作品。如:
金人入梦,白马驮经;
读书台高,浮屠地迥。
开权显实,随机应化;
通玄达妙,离幻即真。
慈悲喜捨,度樊笼出迷津;
信解行证,入华藏之玄门。
一真法界,或玄或妙,不足以文字求;
大光明藏,难思难议,岂得以语言说。
世道大凌夷拜佛诵经正好安心韬智慧;
界限慕分别有教无类愿随多士证菩提。
如露如电如梦幻泡影应如是观;无我无人无众生寿者皆无为法。
现身净饭国中九有四生同尊慈父
说法灵山会上十方三世共仰能仁
世外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
唐代诗人张继、许浑、宋代的词人秦观等,都有写关于白马寺的诗词。
《宿白马寺》唐.张继
白马驮经事已空,
断碑残刹见遗踪。
萧萧茅屋秋风起,
一夜雨声羁思浓。
《白马寺不出院僧》唐.许浑
禅空心已寂,世路任多岐。
到院客常见,闭关人不知。
寺喧听讲绝,厨远送斋迟。
墙外洛阳道,东西无尽时。
《白马寺晚泊》宋.秦观
蒙蒙晚雨暗回塘,
远树依微不辯行。
人物渐稀疏磬断,
绿薄丛底宿鸳鸯。
参观游览白马寺,领略一下第一古刹的风采。我们目前正对的就是山门,为什么叫山门呢?实际上是因为在古代,佛寺大多都建在山上,所以寺院的正门也叫做了山门。
我们可以看到白马寺的山门一共有三个门,中间是一个大门,两旁是稍小一点儿的门,实际这三个门就是佛教中所谓的三解脱门。中间最大的就是空门,所谓遁入空门就是指这个门。旁边的两个小门儿,东边的门叫无相门,西边儿的门是无作门。
我们跨过山门,就正式进入了白马市当中了,也就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了。现在我们就已经是在白马寺寺庙中了,在这个左右东西两侧,其实能看出钟楼和鼓楼。一般我们去一些古建筑或者是一些寺庙中都会有这样的配置。先看下钟楼,钟楼上通常会悬挂一口大钟,早晨的时候是会先敲钟再敲鼓,敲钟击鼓的作用,不仅是为了报时,而且是为了做法事的时候召集僧侣。
白马寺的钟声,是洛阳八景之一,称为白马钟声。与钟楼相对的就是鼓楼,去看一下,眼前的这座建筑就是鼓楼,鼓楼的作用和钟楼相似,但是敲击的时间不一样,是说要在傍晚的时候先敲鼓再敲钟,我们说的晨钟暮鼓就是由此而来。鼓楼的匾额上,有“释源鼓音”四个大字。楹柱之上两侧有对联:
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
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
白马寺在90年代的时候重修了钟楼,也是对礼佛制度的一种修复,重现晨钟暮鼓的情景。白马寺整体上是以一个南北的纵轴分布的,依次是天王殿,然后大佛殿,是大雄殿,接下来就是接引殿跟清凉台。是一座五六进的大型寺院。现在就依次序去看一下,进了山门,除了两边的钟鼓楼,头一个看到的就是白马寺的第一重殿,天王殿。在天王殿的外面,因为但凡是佛教圣地,目前的制度,殿内里边儿是不允许拍照跟录像的,所以就只能给大家简单讲述一下天王殿里的构成。一般在天王殿供奉的就是弥勒佛像,还有四大天王。弥勒佛居中供奉,通常也是那种袒胸露乳的形象,而且是笑口常开。有两幅对联儿,就是说的弥勒佛:
年年坐空山门,接张待李,总见他欢天喜地;
日日携空布袋,少米无钱,却剩得大肚宽怀。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慈颜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读懂这些对联可让我们感悟人生增加对人生的深层理解,提高为人处世居家生活的人生智慧。
另外弥勒佛还有一重身份,在佛教中豎三世佛中,他是未来佛,也就是释迦摩尼的接班人。那四大天王呢,其实他们是分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来守护四方土地的天神,而且他们手中呢,有的是拿的是伞,有的拿的是龙,还有的拿的是宝塔,还有拿的是宝剑。也分别代表着不同的含义。要了解其中更深更细层次的知识和内容,可以到寺中藏经阁查阅资料或请教寺中有关僧侣。看一看这个四大天王,还有这个弥勒佛像。我们从大殿过来,看看天王殿的背面,大殿的背面一般是供奉的是韦驮菩萨,韦驮他本身是这个佛教中的护法神,手里拿着的是降魔杵。关于这个杵的所拿位置,是有一些讲究的,如果说韦驮菩萨把这个降魔杵扛在肩上,就表示这是一个大型的寺庙,它能够招待四方云游的和尚,在这里免费吃住三天。如果说这个杵,它是平放在两臂之间,就是平端着这样的,它表示的是这个寺庙是一个中型的寺庙,它可以招待这个四方云游的和尚,在这里免费吃住一天。那如果这个杵立在地上,那这个意思就表示这是个小寺庙,它不能免费招待这个云游的和尚在这里免费吃住。实际上是一个讲究,所以如果说这个说法是可靠的话,那我们就可以根据韦驮菩萨手里这个降魔杵的位置来判断这个寺庙的规模大小。
转过身来就是大佛殿,是白马寺的第二重殿。来具体看一下,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大佛殿,这个大佛殿呢,在正殿中是供奉的有七尊佛像,居中的就是释迦摩尼佛像。两侧站着他的弟子,一个是摩诃迦叶,另一边儿一个就是啊难。这个摩诃迦叶是佛祖最信任的一个弟子,他也是年长一点,所以你看塑像能发现他整个形象是比较老一点,那阿难呢,是比较年轻的一个,而且阿难实际上是算是释迦摩尼佛祖的堂弟,当时也是非常虔诚的跟着佛祖去传教。在释迦摩尼两个弟子分别两侧的是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在最两边儿呢,实际上是供养天人,也就是我们经常说敦煌壁画上面那个散花的天女。进殿里细看的话,可以依次对应一下,这里面的实际这些佛像他们也算是就是明清时候造像的这种保存,所以我们能看到很多这种历史的痕迹,而且制作也非常的精美,到时候如果来参拜的话,可以好好瞻仰一番。
在大佛殿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一尊观世音菩萨,上面的匾额上写的是慈航普度,这个主要是讲尘世如同苦海,佛法普度众生就像舟船渡人。观世音菩萨在民间信仰中是最具人气的菩萨,它往往代表着大慈大悲,救苦救难。
见叶演真如,万劫尘埃开觉路;莲花生妙相,九天云彩焕慈光。
一般我们所看到的呢,也都是女身相,所以有时候也称之为观音娘娘,其实他是男儿身。
再来看一看身后的大雄殿,大雄殿是在整个白马寺的南北纵向轴上是第三重殿,其实我们发现一般寺庙呢,都叫做大雄宝殿,但是白马寺却叫大雄殿。这是因为殿内供奉的佛像,是元代保留至今的夹纻干漆造像,历经几百年,颜色保存几乎完好,这些佛造像本身就是宝。牌匾上没有宝字,是因为宝在殿中。
一般在大雄殿是供奉的是三世佛,按照不同寺庙的话,它会分横三世跟豎三世,横三世是指的是在同一个时间内存在于不同空间的三座佛,那一般是释迦摩尼,还有东方的这个药师佛,还有西方的阿弥陀佛。那豎三世呢,它指的是过去、现在和未来。过去就是燃灯古佛,未来是弥勒佛,那现在的呢,还是释迦摩尼。在这座殿里还有非常著名的十八罗汉,还有像这个三世佛的造像,他们之所以非常的宝贵,是因为它用了一个非常罕见的夹纻干漆造像法,这个夹纻干漆造像法,其实是在唐代的时候非常盛行,但是到宋朝以后就逐渐的失传了,这些造像都是元代保存下来的,所以非常的珍贵,如果你有机会来白马寺的话,一定要去看一眼。
象这个夹纻干漆造像大概给大家讲一下是怎么回事儿,实际上夹纻干漆造像呢,就是一种制作工艺。是用这种泥胎或者沙胎,然后在上面粘上这种丝麻,然后再一层层的刷漆,而且每刷一层要等这个漆干透,反复进行涂抹,最后再把中间的泥胎或沙胎取出,最后形成的这个像。造型非常的自然,而且它的重量非常的轻,每一尊都不到十公斤或者更少。这是因为在古代其实流行有一种佛教仪式,叫“行像”。就是抬着佛像在街上进行巡游,实际上我们现在在一些地方也能看到这种巡游的仪式来祈福平安。所以可以想象在当时抬着这些重量非常轻的这种佛像,在街上巡游的那种胜景,也是非常就是充满着佛教的仪式感。
再来看看大雄殿的背面,与这个大殿背对着呢,是伽蓝菩萨,这个伽蓝菩萨本身指着就是寺院道场。伽蓝菩萨主要也是守护寺院,一般在塑像上来看的话,通常是这种武将的造型,手里现在看到的呢是拿着戟,这个在唐宋禅宗道场一般都有供奉伽蓝神的风俗。如果你去一些寺庙的话,你会发现它供奉的伽蓝神是关羽的形象,事实上在佛教普及跟传播的过程中,通常会融合各种信仰,关羽在民间被奉为神明。所在有一个这种逐渐被神化的过程,也会以关羽的形象来作为伽蓝神。
看完伽蓝神,就是第四重殿,接引殿。接引殿居中供奉的是阿弥陀佛,造型上是右手向前下伸,接引众生。左手呢,是指向西方的极乐世界,在他两边分别是观世音菩萨,还有大势至菩萨。一般在观世音菩萨手中拿着的是净瓶,在大势至手中拿着的是莲花。这一佛与二菩萨呢,通常合称为西方三圣。这里面供奉的塑像是清代的泥塑雕像。
在接引殿后面的就是清凉台,据说呢,这个是汉明帝在年轻时候读书的地方,也是两位高僧翻译经书佛经的地方。上到清凉台,两侧就是高僧摄摩腾,还有竺法兰当年翻译经书的地方。现在两边的侧殿里,都塑了两位高僧的塑像,作为日常供奉。
最后一重是藏经楼,毗卢阁是居中的,这是明代重建的,也是白马寺最后一重大殿。殿内正中一般是有一个木雕的佛龛,供奉了三尊塑像,居中的就是毗卢遮那佛,左右两侧分别是文殊跟普贤菩萨,也是清代的泥塑像。在殿内两侧,是有木雕的千佛壁龛,供奉的佛像都是用香灰作为原料塑造成的。有5000多尊。所以你如果来的话,最好可以进里面亲眼看一看。这里还有一副对联:
台洒法雨柏翻风括有清凉气氛;
阁衔三光池吞月混是毗卢法身。
藏经楼里有很多关于白马寺的历史的一些陈列和展览。这个寺庙从东汉建立,到中间经过历代的战火到现在为止,也是将近两千年。这座古刹是非常值得一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