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月子的常识

坐月子是指孕妇产后用一个月(顺产)或42天(剖腹产)的时间进行休养。坐月子可以追溯至西汉《礼记内则》,称之为“月内”,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为产后必须的仪式性行为。从社会学和医学的角度来看,“坐月子”是协助产妇顺利渡过人生生理和心理转折的关键时期。

产后误区

忌刷牙

很多老一辈的总是叮嘱产妇坐月子一个月不要刷牙,否则“生一个娃,掉一颗牙”。这实质上是反映出孕产妇不注意口腔牙齿卫生的危害。有人错误地理解为产妇不能刷牙,这也是造成孕产妇牙齿脱落的原因。传统习俗认为,产妇刷牙会引起牙痛病,这恰恰与医学科学的道理相反,其实不刷牙,污垢得不到及时清除,会增加龋齿、牙周炎等口腔疾病的发生而引起牙痛病。

妇女在怀孕后,由于内分泌的变化,或维生素C的摄入不足,可以有牙龈充血、水肿,容易出血,特别是刷牙时出血。另外,怀孕后牙齿的矿物质往往补充不足,牙齿的坚固性差。这些情况已对牙齿不利,再不注意口腔卫生,使口腔内的细菌增多,在大量细菌作用下,食物残渣中的糖类得以发酵、产酸,导致牙齿脱钙,形成龋齿,不会碰到冷水而留下月子病。

产后宜多喝汤

产后应多补充水分。不过,新妈妈大多乳腺管还未完全通畅,不要太急着喝催奶的汤,不然在产后前两三天的涨奶期可能会痛得你直想哭的。你可以喝一点蛋汤、鱼汤(鲫鱼汤除外,鲫鱼汤催奶)等较为清淡的汤(母乳喂养的婴儿会因母亲食用了较咸的汤而出现嘴唇起泡等现象),但夏季因出汗较多,可在汤中加少许的盐。

产后不能喝水

一些来自台湾的坐月子公司宣传说产后不能喝水,喝了水会引起内脏下垂等后果,但中西医理论方面都没有任何依据。其实只是产后前2周喝水不宜过多,饮水过多会引起水肿,影响产后恢复。

忌生冷

从医学的角度来说,产妇由于分娩消耗大量体力,分娩后体内激素水平大大下降,新生儿和胎盘的娩出,都使得产妇代谢降低,体质大多从内热到虚寒。因此,中医主张产后宜温,过于生冷的食物不宜多吃。如冷饮、冷菜、凉拌菜等,从冰箱里拿出的来水果和菜最好温热过再吃。

爱心提醒:一些凉拌的菜未经高温消毒,新妈妈产后体质较弱,抵抗力差,容易引起胃肠炎等消化道疾病。一些寒性的水果,如西瓜、梨等不宜多食,对于某些脾胃虚弱者,可能引起拉肚子。当然,在夏季可以少量食用,注意量不宜多。

其实产后也可以吃蔬菜,而且要多吃。蔬菜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产后早吃多吃有利于保持肠道通畅,促进产后早日排便,这对产后恢复至关重要,还能避免产后痔疮加重。

忌辛辣温燥食物

因为辛辣温燥食物可助内热,而使产妇虚火上升,有可能会出现口舌生疮,大便秘结或痔疮等症状,也可能通过乳汁使婴儿内热加重,因此饮食宜清淡,尤其在产后5~7天之内,应以软饭、蛋汤等为主,不要吃过于油腻和麻辣的食物,例如特大蒜、辣椒、胡椒、茴香、酒、韭菜等辛辣温燥食物和调味香料。

产褥期饮食与护理

妇人分娩之后,便进入产褥期,也即后来所谓“坐月子”的时段。宋朝时,尚无“坐月子”的讲法,但产褥期的护理是需要的,在宋代医学中,这个产褥期护理被划入“产后门”。今天婆婆们讲究的“坐月子”陋习,既要“捂”,又有各种“忌口”,还要求卧床一个月,不知起于何时,应该是民间小传统,实在不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主张。

那么宋朝医生会给产褥期的女性提出哪些护理建议呢?看陈自明的《妇人良方大全》,里面有些提议确实匪夷所思,如“新产后不问腹痛不痛,有病无病,以童子小便以酒和半盏温服”。产妇要服童子尿,这究竟是什么道理?希望学中医的朋友教我。以我现在的知识层次,实在是理解不了啦。

不过,杨大夫后面的建议就颇有几分科学精神了:“一腊之后,方可少进醇酒并些小盐味。一法才产不得与酒,缘酒引血迸入四肢,兼产母脏腑方虚,不禁酒力,热酒入腹,必致昏闷。七日后少进些酒,不可多饮。”这里有个名词要解释一下:腊,这是宋人记录产后时间的单位,据《梦粱录》,“七日名‘一腊’,十四日谓之‘二腊’,二十一日名曰‘三腊’”。杨大夫建议,产妇分娩后的七日内不可饮酒,七日后才可少饮。以前的酒一般都是糯米酒,酒精度很低,人们相信,饮用少量的糯米酒有利于行血补气。今天客家人坐月子,还保留着食用糯米酒炖鸡的习俗。另外,现代科学认为产妇饮食应当少盐,宋朝的杨大夫也是这么主张的。

按中国婆婆的说法,坐月子有着五花八门的饮食禁忌,鸡鸭鱼肉都是“发物”,不能吃。但宋朝医生告诉你,没这回事儿,“一腊之后,恐吃物无味,可烂煮羊肉或雌鸡汁,略用滋味,作粥饮之。或吃烂煮猪蹄肉,不可过多。今江浙间产妇多吃熟鸡子,亦补益,亦风俗也”。鸡鸭鱼肉都可以放心吃,只是不可饮食过量,因为“凡吃物过多,恐成积滞”。

婆婆们还会要求坐月子的媳妇儿不可下床,要躺一个月。但宋朝医生告诉你,没有必要这么夸张,只是不宜“强起离床行动、久坐或作针线,用力工巧”。适宜的活动是可以的。婆婆们又说了,坐月子不能洗澡、洗头,甚至不能刷牙。宋朝医生确实反对产妇“不避风寒,脱衣洗浴,或冷水洗濯”,但我们应该明白当时的生活背景,古时候没有淋浴的花洒,没有消毒的自来水,没有供暖设施,没有电吹风,古人又都是长发及腰(这一头湿漉漉的秀发该如何弄干它,想想头都大),如果不避风寒洗澡洗头,极容易受冷着凉、感染病菌。这种情况下,提倡产妇尽量不要“脱衣洗浴,或冷水洗濯”,无疑是对的。错的是今日的婆婆,不识变通,不知与时俱进。

西方人其实也很重视产褥期护理,并特别强调要注意产妇的产后抑郁症。这方面宋朝医生也关注到了——当然,那时候还没有“产后抑郁症”的说法,不过,杨大夫说,产妇“产后气血大伤,心神易浮,不耐惊恐忧悲,宜多加防护,静心休养”,“若未盈月,不宜多语、喜笑、惊恐、忧惶、哭泣、思虑、恚怒”,“又不得夜间独处,缘去血心虚,恐有惊悸”。换言之,杨大夫提醒产妇的家人要密切留意新妈妈情绪的细微变化,悉心照料与关怀她们,帮助她们放松心情,舒缓焦虑。

说到这里,我们会发现,宋朝医生对于产褥期护理的建议,比今天许多婆婆坚持的那一套都要靠谱得多。中国婆婆的那一套确实需要改改了,而反对坐月子习俗的科普派,也不要因为民间的一些陋俗而将古人与传统想象得那么不堪。

你可能感兴趣的:(坐月子的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