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克宗制作酥油
说到酥油茶,我们在之前的章节中阐述了茶叶,从原产地进入藏区的途径。我们在之前的章节中,也阐述了世界上将油脂和茶叶汇合为茶水饮用,是藏族独创的饮茶文化。因此我们总不能够缺少,酥油茶之中的重要用材之一——酥油。
说到酥油茶就不得不写酥油,酥油是藏族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的油脂之一。以畜牧业为主的藏区,酥油主要来源于奶牛。在独克宗以及周边村寨,都有饲养牛羊的传统畜牧方式。独克宗之外的周边村寨,都有自家的牧场。
建塘镇出产的酥油,一般分为牦牛酥油和黄牛酥油。所谓牦牛酥油,就是从牦牛奶牛牛奶之中提取出来的酥油,黄牛酥油就是从黄牛奶牛牛奶中提取出来的酥油。尽管从两种的不同奶牛的牛奶中提取出来的都是酥油,不过从牦牛奶牛牛奶中提取出来的酥油味道更要香醇。因此但凡人们购买酥油,都喜欢购买牦牛奶牛牛奶中提取出来的酥油。
要出产酥油当然并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饲养牛群都需要专人负责放牧管理。当每一年天气逐渐转暖,负责放牧的人就得将牛群转场到高山牧场。所谓高山牧场,就是往高海拔牧场转场。等到天气逐渐降温变冷,专门负责放牧的人又会将牦牛群转场到坝区牧场。转场牧场,主要是对于牦牛而言。牦牛所处温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所处环境温度太高太低,对牦牛奶牛的牛奶出量和品质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专门负责放牧牛群的人,除负责好牛群的放牧之外。还有几项重要的活路需要做,其中一项就是挤牛奶。特别是夏季,草丰水茂牛膘肥体壮。夏季是奶牛出奶量最高的季节,放牧的牛群数量越多出奶量就越多。同时越能够证明,酥油的产量越多。
除给奶牛挤奶之外,负责放牧的人需要做的第二个活路,就是打制酥油以及酸奶水和制作奶酪(独克宗人家户称之为奶渣)。给奶牛挤奶水之后,将足够的奶水倒入专门用来打制奶水的木桶(至于这种木桶的制作,我们将放在独克宗打制酥油茶的相关用具章节中再来详细阐述)。
然后负责放牧的人,利用茶杵上下搅动木桶内的牛奶水。当然搅动木桶内的牛奶水,需要一定的技术反复上下不停搅动桶内的牛奶水。这样反复搅动木桶内的牛奶水之后,牛奶之中的油脂就会逐渐凝聚起来。接下来将牛奶水中,聚集的油脂捞出来放入盛放盆中的清水之中。事实上这种从牛奶中捞出来的油脂就是酥油,接下来的程序就是将放入水中的油脂也就是酥油捏制成饼状酥油的制作就完成了。
不过在藏区,尽管打制酥油的程序方式都一样,至于酥油的最终形状就得因各地而已。
相比较于周围的村寨而言,我们需要着重阐述独克宗与之不同之处。独克宗作为县城,同时又是集农牧商业手工生活等等功能为一体。要展开完全的畜牧业,毕竟受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因此独克宗人家户,尽管饲养有奶牛,但数量毕竟有限。
特别是中甸县和平解放之后,百废待兴需要相应的劳力。又因为独克宗地处县城核心区域,因此各种招工将大部分独克宗劳动力变为行政事业企业职工。在这样一种现实情况之下,务农劳动力随之减少,支撑一定规模的放牧显得力不从心。
毕竟独克宗人家户,还是有很强的传统畜牧习惯。尽管上世纪六十年代,独克宗部分农业人口转为城镇人口。这样一来,务农人口数量再次减少。还有部分农业人口,依旧饲养有奶牛。在没有足够的人,来负责放牧这一任务的现状下。
饲养有奶牛的独克宗人家户,就从独克宗或者是周边村寨中找来愿意负责放牧的人,然后饲养有奶牛的人家户,就将自家的奶牛交给这位负责放牧的人打理,到放牧期限结束后各家凑钱开发给负责放牧的人工钱。
在独克宗,一部分饲养有奶牛的人家户,照旧还是自家打制酥油。那么,没有饲养奶牛的人家户,怎样解决酥油的问题。主要途径当然就是通过购买酥油来解决这一问题,独克宗周边的村寨因为相对便利的畜牧条件。能够产生打制较多数量的酥油,于是部分人家户就将部分酥油带到市场出售。
在计划经济年代,在中甸县酥油同样是统购统销的物品。购买酥油,就得平油票到商店购买。当计划经济步入历史的时光之后,酥油的出售和购买都是自由买卖了。
在如今香格里拉的市场上,出售的酥油不光是建塘镇牧民出产的酥油,还有来自德钦牧民出产的酥油,西藏芒康牧民出产的酥油,四川甘孜乡城县牧民出产的酥油,云南洱源企业生产的酥油(邓川酥油),以及来自北京出产的酥油。
酥油在独克宗人家户的日常生活中,占有的地位同样非常重要。酥油当然是酥油茶当中,最为重要的用材之一。一旦茶水中缺少酥油,这样的茶水就不成其为酥油茶。
对于长久饮用酥油茶的上了年纪的独克宗人而言,缺少酥油的茶水是没有灵魂的。缺少酥油的茶水,对于独克宗人没有多少没有吸引力。酥油在独克宗人家户的日常生活中,还可以作为礼物。
你看!有饮用酥油茶传统习俗的独克宗,除茶叶非常重要之外,酥油同样重要。因此给人送酥油,当然是珍贵的礼品或者说是礼物了。每一年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独克宗人家户都有给自家亲戚长辈送礼的习俗。
送给长辈的礼品中,酥油当然是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