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19

                                                       可视化与实践促进学习

        关于第五章的内容,我有一点体会是:在读的时候感觉不太容易理解,可能是自己对于大脑如何工作以及生物研究不多的原因。本章主要研究学习过程中大脑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以及如何能更好的帮助学习者学习、学习会组织和重组大脑、大脑的不同部位适合不同时段的学习。

       我对于这一章中的两句话印象深刻,第一句话是:对于指代同一物体的词和图片的记忆效果,图片的记忆效果更好。由此,我想起了“可视化”这一个关键词。经过查阅相关资料发现,思维可视化教学最早是由华东师范大学的刘濯源教授提出来的。“思维可视化”是指运用一系列图示或者图示组合将原本不可见的思维(思考方法和思考路径)呈现出来,使其清晰可见的过程。实现“思维可视化”的技术主要包括:学科思维导图、模型图、流程图、概念图、鱼骨刺图等。被可视化的“思维”更利于理解和记忆,因此,可以有效提高信息加工以及信息传递的效能,是一种有效教学的(工作)策略。无论是在刘教授的观点中还是从本章的研究结果中,我们都可以发现同一个东西用可视化的形式更能促进学习者的理解。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日常看到的大多数书籍文献逐渐变成了几乎全是文字的,只有个别重要的信息会以图的形式来呈现。而文字属于言语符号的一种,在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中,它处于最顶层,是抽象的经验。虽然学习者具备一定的对抽象文字的理解概括能力,但对于初次接触跨领域的书籍时多一些可视化的图片是否能进一步促进我们的理解?比如对于本章有关大脑结构以及如何工作等如果加上更加直观的图片,大家在读起来是不是能印象更深刻,理解更透彻一些。现如今大家都在强调可视化教学,那么对于教师以及学生跨学科、跨领域的自我提高过程中是不是也应该注重不同领域内容的可视化,将不同学科的内容都表现的更加直白具体。

       第二句话是:实践促进学习。在本章所提供的案例中,不同的小老鼠放置在没有障碍的环境中、每天重复训练相同内容的环境中以及在不同变换障碍物繁杂的环境中的对比试验我们可以发现:在更加真实复杂的环境中小老鼠大脑中的突触产生的更多,在后期的表现中也更加优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是如此,理论不能与实际脱离联系,应试教育的观念需要发生改变,要注重学生素质能力的提升,而不能仅仅注重考试成绩。项目式教学这一方法虽然在理论上具有很好的效果,但是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依旧存在许多问题,教师缺乏相关的专业训练,对于实践性强的课程的时长需要合理安排。学生们在做的过程当中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身的实际能力也会提升很多,在“做中学”我认为是需要大力提倡与发展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