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洋诀3.2.3说英雄谁是英雄之“二李一侯”---军神“三李灭东突”

3.2.3说英雄谁是英雄之“二李一侯”---军神“三李灭东突”


小武终于点头道:“看起来,李世民手下原来虽不乏‘将才’,但‘帅才’倒真没有谁。然而,当他终于成为唐太宗以后,手下的高水平‘帅才’就多起来了吧?”

武则天笑道:“当上皇帝之后,当然天下人才皆可为我用。然而,这也只是理论上的,真实的情况还要考验皇帝如何同真正的帅才相处了。”

小武同意道:“那么,到底有谁,才是你认为的真正‘帅才’呢?”

武则天吐了口气,微笑道:“在唐太宗时期,依我看,真正的‘帅才’也就只有三个罢了:‘二李一侯’是也!”

小武诧异道:“二李一侯?哪个‘二李一侯’?”

武则天嫣然一笑,檀口微吐道:“‘二李一侯’,就是指李靖、李绩、侯君集这三人。”

“这不仅仅是我个人看法,而是此三人之本领的确强过他人太多。相信绝对错不了!但是太宗皇帝一面倚重他们,一面又不肯完全承认他们。”

小武更为惊讶,道:“这是为什么呢?”

武则天笑道:“这要一个一个来说吧。先说说李靖,他家本来是隋朝官员后裔,其舅父还是替隋朝灭陈的名将韩擒虎。”

“李靖本也想替隋朝消灭进军关中的反叛者李渊,不料兵败被擒,然后便投降了李渊。”

“其后李靖也只是担任一个军师而已,但却在李渊命他南下江陵进攻萧铣的战役里建立奇功,令人刮目相看。”

小武眨了眨眼道:“我记得萧铣也是隋唐之际的割据势力之一,但是他很强吗?”

武则天微笑道:“你不能因他一下子被李靖灭掉,就以为萧铣很弱。事实上萧铣的兵力在南方首屈一指,因他不但地盘大,并且实力在此前没多大消耗,所以南方各割据势力都不敢进攻他。”

“而那时候,李靖所带的兵马也不多,本来只是为李世民进攻洛阳王世充的战役担任侧翼掩护而已。没想到他先是在路上击败和招降了蛮兵,后来又带领水军勇闯三峡,顺流而下。”

“随后他又击败了猝不及防的萧铣船队,俘虏了对方水军主力,再将敌军战船大量沿江空放、任其漂流。这等战法,可说是神鬼莫测。”

小武奇怪道:“俘虏了对方水军的大量战船?何不留给本方水军使用,却将船只大量沿江空放,李靖这是为何?”

武则天笑道:“这是为了争取时间!萧铣的领地非常大,本来各地均有不少军队可调动来抗击李唐的军队。但是各地军政长官看到长江上飘来的大量空船,都以为江陵城已经失守,故此均持观望态度。在打听清楚前,无人过来急救萧铣。”

“这样,李靖就争取到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在各地军队不来援救的情况下猛攻江陵,最终城破活捉了萧铣。此时,李靖又阻止了唐军洗劫萧铣及其将帅之家,而是宽和地接受了他们的投降。”

“随后,姗姗来迟的十几万援军方才醒过味儿来,就此不战而降。所以萧铣的地盘、由长江中游直到越南的许多州府,都被李唐直接接收。这是多大的战果啊!”


图表4萧铣的地盘(黄框以内)

图表4萧铣的地盘(黄框以内)

图片来自互联网 


小武连连点头,翘起大拇指道:“的确是神鬼莫测的本领。付出极少,而战果绝大;一战完胜而尽取湖广,不愧是李卫公(李靖)呀!”

武则天又莞尔一笑道:“当然,这样的战绩虽然不错,但跟李卫公名垂青史的‘盖世一战’相比,又不算什么了。”

小武一惊,道:“‘盖世一战’?你是说……”

武则天捏着细长的手指头,道:“隋、唐两朝的真正大敌,乃是东突厥!始毕可汗在世的时候,北方的刘武周、梁师都、薛举,甚至李渊,各路势力都向他称臣。”


图表 5隋末唐初时东西突厥位置图

图表 5隋末唐初时东西突厥位置图

图片来自互联网


“到了贞观元年,恰逢‘玄武门之变’刚过、正是大唐最虚弱的时候,东突厥的颉利可汗竟然率领十几万大漠联军,不声不响地出现在了渭桥?!那里距离长安只有三十里地啊!”

小武倒吸了一口凉气,道:“此时若稍有应对不当,大唐就是亡国之祸啊!”

武则天点头道:“不错。亏得当时太宗皇帝‘匹马上渭桥’,唱了一出空城计,又许给了对方许多好处,这才险险让东突厥退兵。”

小武奇道:“大唐的实力都到哪里去了?长安城如此不堪突厥之一击么?”

武则天摇头道:“太宗皇帝的主力军队、都在洛阳城,正是远水不解近渴。”

“不然的话,即便是‘玄武门事变’中---李世民也不至于险些被东宫和齐王府的军队所灭了。但是谁也没想到,大唐这个最虚弱的空子、居然会被突厥人抓住,可见其对大唐内部情形了解之深!”

小武点头笑道:“这么说,此时的大唐长安城之虚弱,其实很像当年困在江陵城的萧铣---远处空有许多军队,就是全都用不上。若是稍有差池,后果不堪设想!”

武则天笑着道:“你已经明白了。军事方面的水平高低,要看双方对时机的把握。至于兵多兵少,不见得就是胜负的关键。对于这一点,无论李世民还是李靖,都是非常明白的!”

小武恍然道:“所以等大唐的状态缓了过来以后,必然要去找东突厥以报此仇。而到了那个时候,时机一定是有利于大唐的!”

武则天点头道:“不错。若不报此仇,那大唐也太不安全了!无论怎样,最低限度也要打到突厥人再也无法威胁大唐都城为止!”

小武赞同道:“必须的。”

武则天道:“颉利可汗虽贵为东突厥之主,但其统治并不稳固。突利可汗本就与他有隙,且薛延陀、回纥诸部渐不听调遣,所以其主力也就10万军队。故于贞观三年(629年)八月,唐军纠集了10万余人,兵分数路、北伐东突厥。”

“其中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率部正面进攻阴山。而在关键时刻,他亲领3千精锐,深入腹地大败突厥。颉利可汗以为李靖所部的人数众多,故全线后退;考虑到己方实力此时已不如唐军,颉利又派出使者入长安求和。”

小武赞道:“看来李靖的胆子极大呀,以少部分兵力突袭对方、也不怕被突厥人马包围!”

武则天嘿嘿道:“关键的变化还在后面呢。几个月过去了---一方面,李靖军队占住了位置、等到了后续几路唐军跟上会师,完全不怕颉利军队的反扑。另一方面,李世民也准许了颉利可汗的合议;并派出使者唐俭、会同突厥使者一起,从长安城北上军前、宣示双方达成合议。”

“当两国使者从李靖大营中穿过,同时由唐俭告知众将---南北合议已为唐太宗批准之时,唐军大都欢呼即将胜利回国。然而当唐俭和突厥使者出发、前往突厥大营半日之后,李靖突然召集所有主要将领,告知大家---准备决战!”

小武诧异道:“难道李世民还另有一道密旨给李靖么?”

武则天摇了摇头,笑道:“没有。但是李靖对众将说---唐俭带来的圣旨里面、只字未提北伐的唐军该如何处置。而他作为唐军主将,只记得从长安出兵之时,太宗皇帝亲口要他灭了东突厥!”

小武倒吸了一口凉气,道:“李靖这是要大赌一把啊!就当合议根本不存在!”

武则天笑了笑,道:“不错,正是兵不厌诈!虽然当时也有些将军反对违抗圣旨,但是李绩、李道宗等主要将领支持李靖。”

“于是不久,李靖率领一万多主力衔枚疾进,沿着两国使者的前进路线,悄悄地逼近阴山背后的突厥大营,并俘虏和裹挟了路上遇到的所有突厥散兵和行人。”

小武不禁有一种惊心动魄的感觉,道:“颉利的大营完全没有防备么?”

武则天呵呵笑道:“颉利可汗收到唐朝皇帝发来的文书后,全军也在庆祝合议达成---眼看不用打仗了,于是在大营中摆酒同两位使者共饮。”

“当突厥斥候发觉有异、开始警示的时候,李靖麾下的先锋苏定方率领200骑兵,已经逼近可汗牙帐所在大营、只剩下十五里路了!”

小武紧张道:“那么,突厥大军还能抵挡不?”

武则天摇了摇头,道:“见到行迹已显,李靖的部队便不再遮掩,挺进速度几乎与突厥军队的警示速度一样快!苏定方所部趁着大雾、率先冲进了东突厥大营,数万突厥军队淬不及防、反应不及,几乎毫无抵抗之力。”

“至于颉利可汗,连酒都没全醒,匆忙上马逃走,险险没被冲入可汗牙帐的唐军先锋所俘虏。几乎所有的人马物资都被李靖大军一锅端了---随后李靖又分兵数路、紧追不舍,而颉利可汗领着东突厥余部,东跑西奔、四处亡命。”

“然而在逃亡路上,还有李绩和李道宗二路唐军参与围追堵截。当颉利可汗北上碛口时,又被李靖军队从北面硬生生逼回;而当他南下灵州,考虑转投吐谷浑、或西进投奔高昌之时,终于被李道宗部下张宝相(大同道行军副总管)生擒。”

小武赞叹道:“原来名垂千古的‘唐灭东突厥’一战就是这样的呀?”

武则天微笑道:“当然,唐朝对东突厥的全局完胜也不是光靠一次突袭,确切的说---此战应该叫做‘三李灭东突’之役!”

“追捕颉利可汗依然花了几个月时间。李靖是立下了头功,但是李绩、李道宗的功劳也不小。他们这三路大军形成了品字形,在纵横千里的漠北大地上,张开了三角形的一面大网,最终让颉利可汗无路可逃。”

小武艳羡道:“就好像三国时期著名的‘三英战吕布’那样?”


图表6“三李灭东突”之役路线图

图表6“三李灭东突”之役路线图

图片来自互联网


武则天点了点头,笑道:“当李靖所部击穿了东突厥大营之后,并未停留,而是继续北上、直奔瀚海。同时联络那里的铁勒九姓部落,向各部酋长发出号令:无论是谁,得到了颉利可汗逃向哪里的消息,都得立刻通知唐军。”

“铁勒九姓部众长期被东突厥奴役,现在看到东突厥军队已被大唐军队击溃,十分震恐---各部酋长忙不迭地答应,争先恐后地向李靖效忠。颉利逃近了碛口、听说此事之后,便不敢再北上。”

小武恍然道:“原来是这样啊,铁勒人分布的地区是在突厥的北方!李靖让他们不要包庇逃亡的颉利可汗!”

武则天微笑点头,接着道:“与此同时,李绩的大军锁定了东南方---这个方向我军后援可源源不断而来,颉利可汗自然避之唯恐不及。”

“如此,也只有西南方不服大唐的吐谷浑、高昌、吐蕃等地才是颉利唯一的指望了。而李道宗大军及时绕道西方,正好堵住了颉利可汗最后一条逃亡的路线。”

小武讶道:“李道宗是谁呀?我不太了解啊。”

武则天淡淡道:“李道宗是李唐皇族之中、除李世民以外最能打仗的人。此人深通兵法,政治上也比较谨慎。”

“不过,后来很多反我的李唐乱党、屡次谣传得到了李道宗的支持,对我的威胁很大。所以特别让梅花内卫去搜集了些证据,然后将他家给灭了。由此,史官也不敢多写关于李道宗的事情,所以你不了解。”

小武觉得很惋惜,但想了想、又道:“也是,就算李道宗不打算参与政治,但根本无法置身事外。那些造反的人都渴望得到兵权的支持,而且他又是皇亲国戚,必定会屡次找李道宗帮忙。”

“但我估计,无论太宗、高宗、还有你,都是忌惮李道宗的。毕竟他武功又高,人望又大,出身还尊贵……”

武则天点头笑道:“正是。而且李道宗生平最佩服李靖,其部又敢于渡过黄河、深入敌后,所以终能立下生擒颉利之大功。”

“天赐大唐以帅才,而且三李之间(李靖、李绩、李道宗)配合默契---这才是一举消灭东突厥的关键因素!”

小武相当佩服,连连点头道:“好一个‘三李灭东突’之战!果然是真了得!完全不是靠侥幸才赢的,东突分子完全是走投无路啊!”

武则天笑道:“此时是贞观四年(630年)初。生擒颉利可汗的消息传进长安,一城的百姓欣喜若狂,连太宗皇帝也大喜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李靖也’!”

小武失笑道:“这么说来,李世民批准同东突厥合议,也并不是真心的!李靖可能真跟他是同一类人,故‘兵不厌诈’的军事思想也是一样的!”

武则天微微一笑,道:“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耐人寻味了。一方面,朝廷下令举国欢庆,放假五日,大赦天下。”

“宫中也特别组织了欢庆活动---久已不问世事的太上皇李渊,也来参加了宴会!就在宴会上,太上皇李渊当着所有宫人、亲自弹了一曲琵琶;而太宗李世民亲自出场、伴舞助兴---庆祝规格之高,可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小武大奇道:“李渊不是退休了么?为何也来凑这个热闹?”

武则天嫣然一笑道:“这个原因可就多了。一则,李渊对当年臣服于东突厥一事一直耿耿于怀。他在弹琵琶以前,当众说道:‘以前,汉高祖刘邦有白登被围之耻,要等到汉武帝---几代子孙之后才能报复匈奴。而我能亲眼看到儿子一代人就回报了突厥,如何不值得庆祝?’”

小武挑起大拇指,点头道:“这倒也是。”

武则天又道:“二则,李靖以前就是李渊亲自提拔的官员,可以算是武德旧臣了。此次在唐军大举北伐东突厥一役中,他立下了决定性功劳,自然李渊也是脸上有光---同时也有助于改善李渊与李世民父子俩、自‘玄武门之变’以来的关系。”

小武同意道:“无论从哪一点来看,这不都是大好事吗?”

武则天抿嘴微笑道:“不过,很快就有人弹劾李靖---说他治军无方,在袭破颉利可汗牙帐时,一些罕见的珍宝财物、都被兵士抢掠一空,故请有司部门予以审查。”

“于是太宗皇帝狠狠地训责了李靖一顿,李靖叩首谢罪,但却不为自己置辩一词。”

小武半天不语,然后道:“李世民莫非是想抑制李靖一下?而李靖也明白自己为人所忌,故此并不说话、甘于自污。”

“他显然已知道自己是‘功高震主’了,越理直气壮地辩解,则结局越是倒霉……”

武则天眼睛一亮,微笑道:“原来你也懂得这个!从此以后,李靖的人虽然还在朝堂,但平时都不太出声。”

“在议论国事之时,别人往往只看到他的嘴唇蠕动半天,却始终没有任何声音发出。不了解他的新晋官员,都以为李卫公生性沉稳厚重、不善说话而已。”

小武皱眉道:“这么说来,李世民是希望李靖退休了。”

武则天笑道:“不错。后来太宗皇帝征高丽之前,还问过他愿同去否?李卫公点头说自己愿意去。但是太宗皇帝又想了想,说体谅他已经70多岁了,还是好好在家、颐养天年吧。”

小武惋惜道:“李世民后来征高丽一役失败了吧?可惜李靖没有同去。”

武则天笑了笑,却道:“或许,太宗皇帝想的也太多了。对于本领不亚于自已、甚至强于自己的元帅之才,他还是有几分忌惮的。以至于有的时候,并不能发挥出大唐军的最强实力。”

小武大奇,道:“咦?你竟然是这么认为的?若依我看,李靖的年纪确实很大了,退休也很正常啊?”

“而所谓‘自古名将如美人,人间不许见白头’---李卫公能够颐养天年、得到善终也是个不错的结局啊。”

武则天撇了撇嘴,哼了一声道:“有件事情我本不想提,但既然跟你说的有关,不妨说来分享一下,随便你怎么看。”

“就在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二月里太宗皇帝服食了‘天竺仙丹’,导致病重。恰在这年四月,李靖逝世,赐陪葬昭陵。到了五月,太宗皇帝也就驾崩了。”

“然而从来无人敢问:李靖和李世民两人前后脚过世、相差竟然不到一个月,这是不是有点太巧了啊?”

小武身躯猛地一震,大声道:“哦?这其中难道有什么阴谋?”

武则天嫣然一笑,推得一干二净道:“我不知道。这个事情就算是巧合吧。当时也不会有人跟我一个小才人说些什么。”

“何况我就要去感业寺了,自己的事情都烦不过来呢。只是事后感觉有点巧---不过如此也可以让太宗皇帝放心走了不是?”

你可能感兴趣的:(浣洋诀3.2.3说英雄谁是英雄之“二李一侯”---军神“三李灭东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