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历程第二章-第三章

龙飞凤舞的图腾文化继续演进,慢慢由无意识的描摹向“有意味的形式”发展。仰韶,马家窑的纹样逐渐变为抽象化,符号化,这正是一个由内容到形式的积淀过程,也正是“美”作为有意味的形式形成过程。巫术礼仪的图腾形象逐渐演化成纯形式的几何图案。内容积淀为形式,想象、观念积淀为感受。

美是积淀了社会内容的自然形式。对特定形式线条的感受有特定的观念,想象的积淀,才不同于一般的感情、感性、感受,而成为特定的审美感情。如意纹饰等都有这种意味在里面。随着岁月的流逝,时代的变迁,原来“有意味的形式”因其重复使用仿制而失去特定时间意味,变成规范化的一般形式,这些几何纹饰又成了各种装饰美形式美的最早样板和标本。

第二章讲青铜饕餮。饕餮纹最早出现在古朴又凝重的青铜器上时并不是以一种美学的装饰而出现的,恰恰相反,他是为了让人们见而生畏,不敢抬头与之对视而建造的。人类由原始社会走向传子不传贤的封建奴隶时代,原始的全民性的巫术礼仪变成部分统治者都等级法规,巫、史、士、吏都肩负着同样的历史使命,就是为统治阶级正名。他们就开始不存在事物的想象。原来的想象某种真实的东西,再进行某种抽象加工,现在他们开始了“能真实的想象某种东西。历史从来不是在温情脉脉的人道牧歌中进展,相反,它经常要无情的践踏着千万具尸体前行。暴力是文明社会的产婆。炫耀暴力个武功是氏族、部落大合并的早期宗法制这一整体历史时期的光辉和荣耀。

饕餮最先被想象出来是吃人的,只有与他透漏出的无可阻挡的历史力量相结合,它的狞厉成为一种美,崇高的。它体现了历史必然的命运力量和人类早期的童年气质。社会愈发展,文明愈进步,也才愈能欣赏和评价这种狞厉崇高的美。

与青铜时代同时发达成熟的是汉字,汉字作为书法,终于成为一种独有的艺术部类和审美形象。从篆书开始,各家开始注意字的形体。书法让汉字得以摆脱意义的束缚,成为单独的审美对象。

第三章先秦理性精神指出中国的精神内核就是道家与儒家的对立互补。孔子的礼是将很多刻板要求与改变为主动性的内在需求,让所有的规则都在自己的内心里建构起意义感。中国重视的是情理结合,以理节情的平衡,是社会性伦理性的心理感受和满足,而不是禁欲性的官能压抑,也不是理知性的认知愉快,更不是具有神秘性的情感迷狂或心灵净化。

赋比兴原则的比兴强调言有尽而意无穷,接近于道家的飘逸,赋多是白描的手法来记事状物抒情表意,同样要讲求文字的飘逸论证的严密,与儒道合一的思想一脉相承,

中国的建筑也与西方的古代建筑走了截然不同的道路,其余的宗教建筑都是供上神居住地空间,进入其中人会不由自主地被震慑。而中国的儒学取代宗教,讲求神人合一,中国的建筑不追求层叠繁复,单个的建筑拿出来的确比西方建筑略逊一筹,但是中国建筑剩在接连成片而变化无穷气势恢宏,走在其中空间意识转化为了一种时间的yan j

你可能感兴趣的:(美的历程第二章-第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