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发关系痛苦的原因普遍缺乏界限感

图片发自App


这个世界只有三件事,自己的事、别人的事和老天的事。这三件事已经清晰划分了我们自己的界限。  自己的事,只能自己做,不要依附他人;别人的事,只可以尊重和接受,不要强加干涉,也不应该干涉;老天的事,好好配合,天下雨就要打伞出去,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就得学会简朴生活。

  当一个人缺乏界限感常常把自己的事托附他人,邀请他人跨入自己的界限,也常常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人,强行跨入他人的界限。

  在这个个性彰显的时代,竟然还有如此多的父母越殂代庖,左右儿女的恋爱和婚姻,令到儿女或选择孝道,却独自品尝痛苦和遗憾,或坚守爱情,却在愧疚中挣扎,或左右为难,仍在十字路口痛苦徘徊。

  这些都是谁惹的祸?这是模糊的界限感惹的祸,就如心理没有断奶的孩子,既有独立的愿望,又有着与母亲分离的深深的恐惧,同时很难形成对事物的判别,常处于两难状态。

  如果界限感仅限于物理上的个人空间或家庭空间的话,城市的铁门、铁窗以及对个人隐私的日益尊重,足以证明界限感已经很强大了。本文所说的界限感是从心理层面,对于差异的尊重与接纳。这差异包括性别、种族、国籍、地域、宗教......这差异是普遍的对人与他人、环境乃至整个宇宙的尊重与接纳。

同时,当一个人缺乏界限感,很难感觉到自己和他人的不同,然而,犹如这个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这个世界上也不会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基因不同,早期教育不同,童年经历不同,读的书接触的人不同,自然,信念系统就会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解决问题的方法就会有千差万别。  

如果一个人有清晰的界限感,他会意识到这种不同,并尊重这种不同。但如果一个人界限感模糊,面对这种差异,会非常痛苦,于是开始抱怨和不解:“你怎么这么办事?”“你凭什么这样对我?”“你怎么竟有这种想法?”“你的想法好奇怪!”......各种关系也就随之失去平衡。  

很多父母的早期教育常常是界限模糊的。当一个孩子自己跌倒,本应该自己爬起来,那是他自己的事,父母却看着心痛,立刻过去扶起,其实,善良的父母已经侵入了孩子的界限,孩子的界限感在父母的疼爱中开始一步步缺失。随着孩子慢慢长大,有能力独自上学,但因为界限模糊,他或她仍然认为那是父母的事,于是父母背着孩子的书包,早送晚接,风尘仆仆。

  当孩子独立意识开始萌芽、成长、开花、 结果,孩子觉得上什么学校是自己的事,和谁谈恋爱是自己的事,嫁给谁,娶谁是自己的事,但很遗憾,和父母的界限早已被打破,而且被打破已有很多年,而且可笑的是,孩子一边大声宣告“恋爱婚姻是我的事”,一边把找自己做的工作、买自己住的房子看成是父母的事,于是父母在这种模糊的界限中,仍然觉得“你的高考志愿是我的事,你的恋爱婚姻是我的事”,于是开始冲突,于是开始痛苦。    

不仅如此,孩子带着模糊的界限感开始与恋人互动。每天计较着我爱你多些,还是你爱我多些。  

不仅如此,孩子带着模糊的界限感开始与同事互动。本不应该自己承担的,却不会说“不”,本应该自己承担的,却又常常把责任推给他人。  

不仅如此,有一天,孩子也有了孩子,于是他或她带着模糊的界限感开始与自己的孩子互动。  

如此继续,会造成很多代际传承模式,造成家庭悲剧的轮回,关系成为一种痛苦的纠缠。  

明确哪些事是自己的事,哪些事是别人的事,守住自己的界限,也不要侵犯他人的界限,让界限感清晰起来,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引发关系痛苦的原因普遍缺乏界限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