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

今天真是愉快的一天。上午我早早的就起来了,起来时天还蒙蒙亮,我看了一下表居然才五点。。因为昨天晚上我的小学同学约我今天早上在体育馆里面玩儿。我十分的激动,因为我又可以见到他了。我很快的洗漱好穿好衣服拿上我的篮球就飞奔过去了,结果连早饭都忘记吃了。到体育馆结果还是没有见他人,于是又在那里跑了两圈,热了一下身。没想到刚刚好就在我跑到门口的时候遇到了他。我们先去打了一会儿篮球打腻了就聊了一会儿,自己在学校里发生的趣事。

到了九点我才回家。吃好早饭后就去写作业了。

今天我读了一篇《马说》

原文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1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这篇文言文的作者,正是大名鼎鼎的韩愈。

伯乐: 孙阳。春秋时人,擅长相(xiàng)马(现指能够发现人才的人)。千里马: 原指善跑的骏马,可以日行千里。现在常用来比喻人才;特指有才华的人。而: 表转折。可是,但是。故虽有名马: 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故是因此。虽:即使。名指名贵的。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也只能在马夫的手里受到屈辱(或埋没)。祗(zhǐ):只是。奴隶人:古代也指仆役,这里指喂马的人。辱:这里指受屈辱而埋没才能。

大意为: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只是辱没在仆役的手中,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出来,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全文用了借物喻人的方式,把伯乐比喻为知人善任的贤君,把千里马比喻为未被发现的真正人才,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对统治者不识人才和摧残人才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抨击。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

  思想感情(中心主旨)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 全文用了借物喻人的方式,把伯乐比喻为知人善任的贤君,把千里马比喻为未被发现的真正人才,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对统治者不识人才和摧残人才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抨击。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

你可能感兴趣的:(《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