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习惯于下意识的思考

记录今天读书过程中产生的一点思考,关于思考的路径。

在《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里,看到一段精彩的类比。大意是,

不同农作物的生长周期不同,有些作物短期即可收成,有些作物长期才可收成。在某个村庄里有两个农夫,其中一个只种植马铃薯、菠菜、小黄瓜一类的只要30-90天就能收获的蔬菜。另一个会分别种植需要不同时间才能收成的作物,比如:短期可收获的马铃薯、菠菜,用半年可以收成的洋葱、哈密瓜、草莓,还有需要花数年才能收获的柿子、桃子、苹果。五年后,两名农夫家餐桌上的菜品就完全不同了。一名农夫家只有短期可收获的菜品,食材单一,营养也不均衡;另一名农夫家却有形形色色的菜品。

作者称,差别形成的原因在于“眼光”不同,一人是短期眼光,一人是长期眼光。而习惯也是一样,有些习惯可能短期内就可以培养,比如记日记,而有些习惯却需要花费数年的时间才能养成,才能见到效果,比如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希望各位读者能够与获得丰富收获的农夫一样,拥有长远的眼光,培养各式各样的好习惯。

看到这里,你是否会有一种冲动?开始在心里琢磨:我不仅要培养那些相对容易获得的习惯,而且要培养一些相对困难、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在其上的习惯。然后开始天马行空地去畅想“我要培养这个习惯、我要培养那个习惯......”

这可能是我们大多数人所拥有的思考方式:下意识的、一厢情愿的、立足于当下的

紧接着,看到了作者的这段话,

若要得到这样的结果,必须先弄清楚自己五年、十年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想达成什么梦想,工作上想得到什么样的成就。如果长期目标够明确,自然就知道自己应该培养什么习惯。

瞬间清醒,忍不住要在心里称赞。这才是更为有力的思考方式:理性的、有依有据的、从结果倒推的

如若我是按照自己习惯的方式去思考得出「我想培养这个习惯、我想培养那个习惯」的期许,可能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一个「无法成功执行下去」的结果。因为,我并不清楚那些看上去很酷的习惯跟我有什么关系、对我有什么具体的帮助、是否是我的刚需、与我的人生理想是否有关联等等。

一个想当然的、唐突的、没有依据的想法注定会半路夭折。

相反,如果,如果思考的路径是作者所提到的:先去想未来5年或10年后,我渴望拥有的、渴望实现的、渴望成为的,然后据此倒推需要什么样的品格特质做支撑,这时,需要培养的习惯便一目了然。通过这样的方式得出的想法才更有助于执行和实现,因为此刻动机是明确的,动力是清晰的。

思考很重要,思考的路径很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结果。

想想看,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是否经常在做那种下意识的、立足于当下的思考,甚至有时连思考这个动作都省略了,领导告诉你要完成某某工作,要达成某个目标,你不假思索便开始行动,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如果在此刻,能基于最终的那个目标,去倒推:我的现状是什么,为了达成那个目标我需要找到哪些关键的人、需要怎样的机制做保障,据此明确自己的行动路径,然后再开始行动。结果一定会不同。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是不是也习惯于下意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