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见闻录

图片来自网络

我的老家在江西某县城的一个乡镇上,因为疫情的原因,今年难得的在老家待了很长的时间,让自己有机会深入的了解家乡的变化和农村的现状,下面是我的一些个人见闻和体会。

互联网的渗透

在老家农村,短视频的普及率很高,尤其是抖音。

老家的人在手机上普遍都安装了抖音,类似抖音这类的短视频是农村人获取新闻的主要方式。他们普遍对于新闻、奇闻怪谈、搞笑视频、小道消息更感兴趣,也会关注家乡亲友的视频动态。

微信语音和微信群普及率很高,但是很多人不会发朋友圈,发朋友圈也主要以转发视频和发图片为主。老人普遍都不会打字,喜欢语音聊天,亲友之间经常性的微信视频聊天,电话联系变得比较少。

电商方面,拼多多是主要的购物渠道,淘宝相对较少,京东在农村属于小众消费。我们镇上有农村菜鸟驿站、顺丰代收点和京东代收点,菜鸟驿站每天的快递数量远大于顺丰和京东。

支付方面,农村超市、饭店、早餐店、药店、定期的乡镇集市上的摊贩等基本上所有的店铺都支持电子支付, 尤其是微信支付绝大部分人都可以,相对来说支付宝在农村的普及率就不如微信。大家更喜欢用微信支付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微信的普及率在农村比支付宝高很多。

互联网APP在农村的快速渗透的原因可能是农村智能手机、电信网络的快速普及,加上话费和宽带价格都比较低,大部分都能够使用上廉价的网络,这些基础设施的改善让农村人能够快速的融入到互联网的浪潮当中。

另外一个重要的趋势是短视频的流行,短视频在农村的使用率和时常估计已经超过微信,这可能是和城市的不同。

原因可能在于,短视频使用的方便快捷、操作简单、主动推送的特点,这对于很多人来说相当于零门槛,而且在农村相对来说娱乐活动更匮乏,短视频APP内容丰富、上手轻松简单,很符合农村人的胃口。

短视频不但是娱乐方式,对于很多人来说,也是重要的新闻信息的来源。尤其中老年人,很多人的新闻信息基本上只从短视频APP来。

这也导致一个问题,就是农村中老年人对于外界的了解容易被短视频上的一些夸张、煽动的信息所影响。

农村的消费观

这些年,老家农村变化很大,基础设施的普及率非常高。农村基本上实现村村通路,而且政府把水泥路面都修到各家各户的门口(不是村口),交通非常方便。乡镇的主干道很漂亮,两边都修了草坪,还有太阳能路灯,一到晚上灯火通明,路面也比较宽,这让我们镇上兴起了晚上轧马路散步的习惯。

每个村都修了公共厕所,很漂亮也干净,里村都有公共的健身设施。在一些示范村,还有公共食堂、活动广场和牌坊,绿化也很漂亮,甚至还有给老年人统一修建联排house,真的让人非常吃惊。

在公共水利设施的投入也很大,我们乡镇正在搞万亩圩堤建设,在河边重修河堤、水库,希望能够让老家能够不再受水患的威胁。

因为交通的便利,农村的汽车普及率也非常高,很多家庭都有小汽车,一到过年过节的时候,乡村公路上经常堵车。

这些年农村修的房子也越来越漂亮,因为地方风气的原因,很多在外面赚钱的乡邻都喜欢在老家盖房子,这些年新修的房子很多。农村的攀比心理很重,大伙儿修的房子越来越大,功能越来越齐全,户型也很洋气,这些新修的房子很多看起来跟城市别墅已经没有很大的区别。

这几年县城发展很快,房地产开发很火热,5-6年前县城的房价就涨到6000每平,很多村里的人都搬进城里的小区,县城房子也成了年轻人结婚的标配。人们也热衷于学区房,城区小学已经修了有十所,晚上老师补习班的生意据说很不错。

农村的消费能力并不比城市弱,日用消费品上跟城市没有什么区别,可能在品牌商有一些不同,但是在大部分消费品上的消费能力并不比城市弱,饮食上、日用品上可能还更舍得花钱。今年春节虽然有疫情的影响,乡镇上的水果铺、超市的生意依然很好,水果的价格不比大城市低,超市的零食经常很快销售一空,街道上的烧烤摊的生意很好,年轻人的消费能力旺盛,舍得花钱,至少在吃上面不会亏待自己。

疫情的影响

对于疫情,目前乡镇这一级还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在疫情爆发的初期,县城一度都封闭出入口,不让人随意的进出,各村也都严防死守,村口都有人把守。但是随着疫情的逐渐平息,农村生活恢复的很快。春节期间县城和乡镇的商铺受到不小的影响,目前已经逐渐恢复。因为疫情的原因,很多外出务工的人推迟出去,结果一些商铺生意比往年还好一些。总体上来说,他们感觉影响还不大。

外界因为疫情引发的经济危机,暂时还未影响到内陆农村人的心境,很多人对于发生在外面的事情一知半解,大都停留在短视频的夸张报道上面。

相对于目前风声鹤唳,对于前景更显悲观的大城市居民来说,六七线城镇居民或许才是中国消费重振的希望。

你可能感兴趣的:(回乡见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