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层固化?NO,这只是你懒惰的借口

社会阶层,是社会学的一个概念,它指的是一种“依照共通的社会经济状况而将人们区分为不同群体”的分类方式,它牵涉到一系列关系性的社会不平等,包括意识型态、政治、经济和社会等面向。当人群之中出现差异,并且这样的差异已经导致部分人拥有凌驾其他人的地位、权力、特权时,这就称为社会阶层。------------ 维基百科

    现在人们在不停的讨论阶层固化,有寒门难出贵子,有乡下人的贫穷之歌....等等,不胜枚举。

    首先,我们要客观的看待这个问题。阶层,自古有之。中国从周代进入封建社会,直到今天时刻有阶层的存在。我们先看看古代的晋升途径的变化。

秦朝以前,中国社会采用分封制,选士也依靠世袭制度。西周时,天子以及诸侯分封天下。周礼之下,社会阶级分明。管理国家由天子、诸侯、卿、士分级负责。而各阶层按伦常,依照血缘世袭。到了东周,制度开始崩溃,于是有「客卿」、「食客」等制度以外的人材,为各国国君服务。

到了汉朝,分封制度逐渐被废,皇帝为管理国家,采用的是察举制,由各级地方推荐德才兼备的人材。察举制缺乏客观的评选准则,后期逐渐出现地方官员徇私,所荐者不实的现象。汉代的察举制则是最早经考试选拔人才的。而科举仅是俗称,隋初建此制正式名称为贡举。

魏文帝时,陈群创立九品中正制,由中央特定官员,按出身、品德等考核民间人才,分为九品录用。两晋、六朝时沿用此制,九品中正制是察举制的改良。但这制度始终是由地方官选拔人才,因世族势力强大,而常影响考核人才,最后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现象。不但堵塞了民间人材,还让世族得以把持朝廷人事,影响皇帝的权力。

公元587年,隋文帝正式设立科举制度,在唐朝发展成型,排除门阀限制可以自由报考。并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持续了1300多年。中国现代社会的公务员选拔制度亦是从科举制度演变而来。

由上可以看出,社会发展是不断打破阶层之间那层壁垒的,让人才可以流动,让社会充满活力。

再看我国改革开放初期,下海成就了一批风流人物,如个体户、民营企业主、国企改革家、下海创业者、农村大包干承包者、边贸开拓者等等,多少人突破阶层过上令人向往的生活。而后的加入WTO,对外出口又有一批企业家抓住机会,成为当代的弄潮儿。再看近些年马云、马化腾、俞敏洪他们原来不都是赤手空拳的人嘛,凭借自己的努力,完成了阶层的穿越。

所以: “阶层固化”是个伪概念。

阶层,自古有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只会变化越剧烈。而人们经常讨论和关注的是金字塔的顶端。由于他们的固有优势,且进行财富的自我积累和迭代,这群人确实很难被撼动。例如美国的精英阶层,接受最好的教育,拥有良好的素养和广博的见识,自然会带来更大的财富。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新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使得普通人突破阶层的可能越来越大,突破的方法也越来越多。

君不见,淘宝成就了多少小商铺,几个人的小商铺月收入几十万,甚至更多。

君不见,靠网络大咖只是网上写作就能开豪车住豪宅。

君不见,靠视频成就自我,实现财富自由的又有多少年轻人。

就是在建筑工地也有厉害的,一个高级技工照样比在银行上班的普通职员多得多。

现在还有一种现象,同一个村里出来的人在城市里拼搏十几年后生活状况是经常是有的在天上,有的还在苦苦挣扎。

这样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比比皆是。这能说阶级固化吗?

每一样新技术或新事物的出现都会对人群进行分割,认识到并接受的和漠然无视的。有一部分人不停地紧随时代的步伐接受这新技术和新事物的改变,同时改变着自己,这种优势不断积累的结果必然是拥有更多的财富,逐渐突破阶层。而漠然无视的,不会改变,必然会逐渐下降到更底层,被社会淘汰。

贫困阶层进入中产阶级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读书学习。

现在社会上不断强调教育资源的不均,但你要知道“高考制度之所以不能改,是因为我们找不到比高考制度更不坏的制度。高考制度不是最好的额制度,但它是最不坏的制度。”

中国的教育和国外有巨大差距,但是,与很多人多年来一直鼓吹的相反,这种差距并不出在初级和中级教育,而是出在大学教育。

这是最好的年代,也是最坏的年代。

咱们姑且不讨论大学对人生改变的意义。就直接假设读到了高中退学,一个人怎么也识文断字,知书达理了。在这个知识免费的年代,完全可以通过手机、电脑、书籍获得自己所需要的所有知识。只要肯下功夫,自然能学到一门好的技能,不靠文凭一样能过上自在的生活。

然而,他们真的努力了吗?别说什么你每天都工作的好晚,累的跟狗似的。你所谓的努力,只不过是在假装忙碌而已。

你可能感兴趣的:(阶层固化?NO,这只是你懒惰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