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的背后是勇敢

  读罢《哈姆雷特》,我有一种强烈的感受——矛盾。是剧中人物的矛盾,也是我对矛盾的思考。

一、社会背景矛盾

哈姆雷特身处在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始时期,“经过以前多年漫长的中世纪黑暗之后,欧洲人渴望挣脱宗教带给人的精神枷锁,渴望复苏人本来的智慧和人性的光辉。”人文主义者崇尚理性,一切以人为中心,强调人的尊严,高度重视人的价值,而基督教倡导禁欲主义,强调上帝的绝对权威,主张人人都应该遵守《圣经》教条,人们的思想被牢牢禁锢。即使文艺复兴的浪潮袭来,新兴的势力依旧是火苗无法在海底燃起。社会背景的矛盾冲突也造就了哈姆雷特的矛盾。

二、哈姆雷特性格矛盾

无疑,哈姆雷特是理性的,是正直的,是充满人性光辉的,可同时他也是犹豫的,是懦弱的,是被禁锢的。

哈姆雷特生在宫廷但游学在外,接受新式教育,思想先进。对于父亲的鬼魂没有盲目的相信或恐惧,被恨意冲昏头脑,直接产生杀念,而是先设法敲定事实,再设计周密的计划,这足以见他的理智。对于国王通宵宴饮他说:“虽然我从小看惯了这样的场景,却认为与其遵守这样的风俗,倒不如将他破坏更体面些......就个人而言,也是如此,个别人品行上有些小毛病.......天生的标记或是偶然的机缘——不管再其他方面他们怎们圣洁,因为那点特殊的毛病,在世人的非议中也会感染溃烂;少量的邪恶足以勾销全部高贵品质,害的人声名狼藉。”从此也可看出哈姆雷特的清醒,身为王子却没有封建的陋习,对于封建行为和个人层面有着强烈的批判和清醒的认识。包括他对自己一拖再拖的独自复仇计划,他说到:“但是我,如此一个可怜虫、糊涂蛋,憔悴萎靡,整天做梦,忘记了深仇大恨......难道我是个懦夫吗?我亲爱的父亲惨遭谋害,鬼神都在鞭策我去报仇,我却非要学那下流的女人用空话来发牢骚。”可即使这样,哈姆雷特仍在拖延。首先,他生性多疑,不肯与他人联手,独自肩负起复仇的任务。其次,他优柔寡断。他性格忧郁软弱,这与强势狠恶的克劳迪斯形成巨大反差,暗示着他的悲剧结局;他敬畏生命,对生存的沉思和犹豫不决使他一拖再拖,他思考“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他在克劳迪斯祷告时将剑收鞘,仿佛在等待一个更加“残酷的机会”,这是他复仇计划落败的关键一环,但同时也是他人文主义精神闪烁的光辉。

三、感情的矛盾

  首先是哈姆雷特对母亲感情的矛盾,从前母亲在他眼中是圣洁的,可母亲在父亲去世没多久就改嫁,这引起了哈姆雷特极大的愤怒,“你也是,我的母亲,虽然我宁愿不是。”他假借发疯怒骂母亲:“你的行为可以使你的贞洁蒙污,是美德得到了伪善的名称;从纯洁的恋情的额上取下娇艳的蔷薇,替他盖上一个烙印;使婚姻的盟约变得如同赌注一般虚伪。”可善良的哈姆雷特不可能割裂亲情,“虽然我的话会将她骂的体无完肤,但我的心不会产生伤害她的意图。”种种的语句,一次次的“虽然”,无不流露出哈姆雷特对母亲感情的矛盾,以及内心极大的痛苦。

其次,受到对母亲的失望,哈姆雷特将女性的不忠和脆弱普及到了奥菲利亚身上。对深爱的奥菲利亚恶语相向,他说:“当初你就不该相信我,因为美德不能熏陶我们罪恶的本性;我从来没有爱过你。”使单纯的奥菲利亚意志不清,他鲁莽的杀死奥菲利亚的父亲,最终使奥菲利亚走向毁灭。而后,哈姆雷特是后悔的,他终于清醒地认识到他爱奥菲利亚,没有犹豫。可是,他主动放弃爱情,也最终被爱情放弃。

最后,是哈姆雷特对友情的矛盾。对两位旧友,罗森克兰兹和纪尔顿斯丹哈姆雷特有一个极具讽刺意义的比喻——海绵。他们吸收国王的恩惠,不知贪婪,向哈姆雷特套取信息,哈姆雷特早已疲倦与这种暴露在利益下脆弱的友谊。但对好友霍拉旭,他有着极高的评价:“自我能辨别是非、察择贤愚以后,你就是我灵魂里选中的一个人。因为你不管遭受什么都不曾受半点伤害,无论是受命运的打击或是恩宠,都能泰然处之。”以及哈姆雷特在临终时嘱咐霍拉旭“放弃美丽的天堂,留在残酷的世界”,将这一切告诉后人,都可见二人的真诚友谊。

社会的紊乱,个体的斗争,以及感情上的矛盾,都折射在人心的底蕴上,使哈姆雷特走向悲剧,使读者体会到极大的震撼。


关于书中其他细节我的看法

(一)母亲的最后的做法

“国王:‘不要喝,不要喝,王后!’

王后:‘我必须要喝,陛下。’”

对于母亲喝下毒酒是有意还是意外书中没有明确的描述,我尚且认为是母亲有意为之。一方面“必须”二字表示母亲是思虑过后做出的决定;另一方面,倘若母亲这样做,那我们就仍有理由相信亲情的伟大,哈姆雷特的人文关怀也有同等的回应,文艺复兴的影响在一点点渗透,人们是在走出封建与禁锢的,未来是光明的。

最后,分享一点文中的话

波乐纽斯对奥菲利亚的教训:“

别想起什么就说什么,更别想到什么就去做......尤其要紧的是,一定要忠于自己;正像有了白昼才有黑夜一样,对自己忠实,才不对别人欺诈。

”这段话放在今天,对女孩子也有借鉴意义,与“欲爱人,必先爱己”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感到矛盾。不如哈姆雷特所处的那样社会矛盾,我们更多的矛盾来自于内心。我常常想而不能,没有任何外部因素阻挠我,但我仍不能,因为我的内心在挣扎。我不知何时起,乐于权衡。起先,觉得权衡是一种理智的体现,是成长的标志,我并不为此所恼。但时间长了,我发觉自己变得畏畏缩缩,我顾虑太多,表现出的或许是一种克制,或许是谨慎,或许是成熟,亦或许是理智。但在我看来,我就是个胆小鬼。我怕承担风险,我怕走错一步,我怕出头,所以我用这些克制来掩饰。我懂,自己选择,自己承担,可我怕承担。

记得罗翔老师说:"勇敢是人类最缺少的一种美德。”而更缺乏的,是在深思熟虑后,仍能做出的勇敢。

愿我们都能像想象中那般勇敢。

你可能感兴趣的:(矛盾的背后是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