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成功者,都是唯一的--读《精进》有感(1)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孔子

最近刚刚读完了一本书,名字叫《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作者采铜,是知乎上的著名解答达人,被公认为“知乎精神”的代表者之一。我之所以知道这本书是在微博上看到非常喜欢的作家马伯庸先生对这本书的推荐,他说:“这本书的价值不止在于如何让自己变得厉害,更重要的是弄清楚自己为什么不厉害”。听起来这本书是致力于让读者解剖自我,发现自身的弱点,于是找来读。本以为没有故事性的书会比较枯燥,很难读下去,但是出乎我的意料,阅读体验非常的好。作者在说理方面,运用了大量的实例,深入浅出,把晦涩的理论转化成类似于生活常识的说法,让人读起来丝毫没有乏味无聊的感觉。更重要的是,看完这本书,我更深刻的领会到了怎么去严肃的思考和认真的生活。

本书一共分为七章,按照作者的说法,是“打开了人生的七个侧面”,分别是时间,选择,行动,学习,思维,才能和成功,每章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像剥洋葱一样,逐层打开外皮,最后触及到内核。下面,就从我读完本书之后印象特别深刻的几个方面,来看一下作者是怎样用他手术刀一般锋利的文字,来剖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并提炼出背后的解决方法的吧。

01.“一个人如何对待时间,决定了他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

本书第一章,详细的解说了时间对我们每个人的重要性。时间是我们的坐标,做任何事情都离不开这个坐标,所以处理好与时间的关系,是我们生活,成长和改变的大前提条件。作者首先告诉了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时间。现在我们经常提到的一个词汇就是“高效”,顾名思义是指在同等时长下做成更多的工作,达成更大的成就。这个词的反面就是“效率低下”,为什么会有这种分别?因为我们大部分人对待时间的态度是不正确的。有人有大把的空闲时间,却每日无所事事;有人看起来每天忙忙碌碌,焦灼与自己的时间不够用,实际却是在做无效努力。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时间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那么到底应该怎么对待我们的时间才是正确的呢?作者首先引用了民国时期大学者梁漱溟先生的两字回答:“郑重”。而何为“郑重”---它是这样一种态度:不敷衍,不迟疑,不摇摆,聚焦于当下的事情,专注自觉的投入,也即为“过好当下”。

但是,现在社会存在在年轻人中的一种普遍问题就是“拖延症”,所以在专注于做好当下事情的同时,解决好宏大目标和短期便利性,替代性活动之间的矛盾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有人立下了一个长期目标是三年之后拿到博士学位,但是在过程中遇到了阻碍(实验不顺利,研究遇到过不去的瓶颈等等),于是就用便利性活动比如打游戏,看网剧来逃避遇到的阻碍和困难,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拖延症。那么,当拖延症发作时,应该怎么办?

作者建议我们,在遇到阻碍时,不要一边担心目标完不成,另一边在继续拖延。首先要把注意力放到具体的解决方法上,即想一想“怎么去做”;其次,可以采用一些极端的方式,比如断网以减少玩游戏和刷手机的时间,来使这些替代性活动的成本增高。

作者还提醒我们,一定要把时间花在值得做的事情上。那么首先就要判断一件事情是否值得做,他把生活中的事情分为四大类:高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比如找到真爱,学会有效的思维技巧);高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比如买当季流行的衣服,吃自助);低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比如每天练书法,读懂哲学著作);低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比如网络掐架和无目的的浏览微信和微博)。由这四类可见我们首选就是要少做短半衰期事件而多做长半衰期事件,那么就可以慢慢在实践中积累,达到质的变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一定要学会辨别生活中的信息噪音。网络时代,碎片化信息每天都如潮水般涌入,我们更要从中分辨出那些是有价值的,哪些是无效的。就我的切身体会来说,减少刷微信微博,卸载手机上不必要的娱乐社交型APP,过极简生活,节省时间多读经典文学作品,在时间利用方面效果立竿见影。

我们不仅仅要学会节省时间,还要学会如何管理时间。只有做好时间的合理利用和安排,才能让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提高效率,做到越来越快。但是同时,作者又告诉我们另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工作要快,生活要慢。一定要做到在快工作和慢生活之间自由切换,因为时间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让我们能有更多的时间来“享受”生活。

你可能感兴趣的:(每一个成功者,都是唯一的--读《精进》有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