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食事 ——读《人间有味》

汪曾祺食事

                  ——读《人间有味》

“我要从南吃到北还要从东吃到西,我要世人都看到我,还要知道我是谁。我要我的这双腿还有我的这张嘴,不辜负这世界的人间美味……”我读了汪曾祺大师的《人间有味》忽然就想到了崔健的《假行僧》,稍作改变以作调侃。大师说过艺术必须要有想象,画画也是这样,写文章也是这样……此书告诉我,大师好像吃亦如此。他老人家的作品好想告诉世人人总得爱点什么,才有活着的意义。

汪曾祺称为文学大师,生活家抑或是称为最具有生活情趣的文学大师。汪大师的吃论是“什么叫文化?——吃东西也是文化。”文化分地域,吃也是分地域的,且已成功的吃遍地域。

汪老好酒,说老人有三乐:“一曰喝酒,二曰穿破衣裳,三曰无事可做。”他年轻时曾在昆明捉昆虫下酒,也曾拿十几个白果当佐酒菜。无论白酒、米酒、啤酒、洋酒都能喝,只要抿上一口,就能鉴别出酒的产地和质量。正如网易朋友说:人生忽如寄,劝君多学汪曾祺,莫辜负美食、美酒还有好天气。

就像《舌尖上的中国》不单单是吃或者是美食介绍。汪老的吃更多的是涉及民俗风情,地域风情,文化传承,民族历史,教育思想等。只是单单一本《人间有味》就能拍出几部舌尖上的中国了。以嘴为副双脚走到哪就吃到哪里,不论民间小吃还是上品佳肴,从小豆芽、萝卜到山珍海味、饕餮盛宴、美味珍馐都能头头是道的把一些做法和传承都讲述出来。

但凡是会吃的人都会享受生活,高雅的享受生活就不一样了。把吃的文化从古典文化中汲取了大量营养。首推文化营养,其次从民俗民风到生活方式都有特别的注意!比如《论语.乡党》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说文》、《周礼》、《论衡》还有《齐民要术》、《水经注》、《水浒传》中提到的“汁水”、《东京梦华录》中“旧只用匙今只用箸矣”等等。

毫不吝惜对家乡味道的推崇,这种推崇能感受汪老爱家乡思家乡,思恋亲人。尤其在我的祖父祖母这一个章节里面,介绍浪漫诗人气质的祖父和“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的祖母,吃就成了思念亲人的媒介了。念旧的文化大师是充满感性的艺术家。每一个家乡的巷口,儿时的记忆当然与父母和大莲姐分不开的,甚至高邮的咸鸭蛋。北京作为第二故乡也是一种很难割舍的故乡情怀。

汪老人好!曾经读到他的经典轶事:“他写完京剧《沙家浜》剧本后在家独饮,结果打字员来找他,带着哭腔说,不小心把其中《智斗》这场戏的稿子弄丢了。汪曾祺带着醉意,从该场戏的第一个字背到最后一个字,为打字员解了围。”对一个打字员尚能如此就更能理解他对老友的那种感情了,老舍、赵树理等!

有鲜活艺术思想的文学的作品都是大师内心深处的体验、思恋和追求,“吃”就成了重要的媒人。《人间美味》带给我的是多味的人生旅程,这个旅途是漫长、多姿多彩的,有温度的。其豁达的人生态度,潇洒的生活方式还有细腻的文笔和对艺术文学的执着追求是我辈学习的典范,而且不断激励着我们学会感恩,用感恩的心来迎接崭新的明天。

你可能感兴趣的:(汪曾祺食事 ——读《人间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