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人体进化史》-史钧

    这篇文章分六个章节,分别是脚,毛,肤色,脑袋,生育,性别,生殖器,结婚。也就是说前面四章(从脚到头)和身体有关,后面四章与性(逻辑顺序暂未明确)有关。

    导论里主要讲了几个观点,第一,人类起源于非洲东部。第二,人类进化的历史就是身体进化的历史。

第一章,脚(直立行走)。作者认为直立行走是自然选择最伟大的壮举。我们假设如果人类不会直立行走,那么会发生什么?他们无法吃到树上的果子,也无法建造房屋和种庄稼。如果他们住在洞穴,那么蛇类和熊类等动物是不愿意离开洞穴的,如果他们只能吃地上的食物,那么鼠类和鸟类都不会放过美食,如果不直立行走,少毛族的皮肤是很难绕过荆棘丛生的树林而不受到伤害的。为了生存,少毛族除了提升自己的智慧力夹缝求生以外,还懂得为长久的发展做打算-一代又一代的训练站立能力。这是被逼无奈的选择,也是种族重视文明的传承并长期有效的起点。对动物来说,人类的语言就像一种密码,这种密码需要记录且分析才可能学会与了解。但是动物没有意识到自己需要直立行走并传承给后代(动物的生存力过强,强烈的优势导致其忽视其他方面的成长与培养),最终造成人类与动物的明显分化。由于人体在自然生存环境中处于劣势,使人类不得不进行集体生活,这时候人类群体发现分工协作可以使集体效应达到较高水准,于是在较大的部落中出现了首脑及首脑集团这样的角色来解决分工导致的各种问题。人类的分工与协作力高低决定了部落甚至国家的时间富裕度,有大量的人开始拥有大量的业余时间,这些时间的合理安排与运用导致了国家的命运。比如说有很多人用空余的时间谈恋爱并乐此不疲,也有的人用空余的时间来弥补工作上的物资或情感方面的缺失,比如在庞大异性群体中工作的人在业余时间会趋向寻找同性沟通与放松等。或者在庞大同性群体中工作的人则趋向寻找异性谈恋爱、交往等。而我的业余时间则是寻求到一种感受不到时间流逝的状态,任何事情都可以尝试,只要可行性较高。我比较容易接触视觉类的娱乐方式,比如手机电视等导致我的眼睛保养得不太好。我也相信大部分人和我的情况一样,所以我认为,非视觉类的娱乐方式可能是当今大部分普通人需要的,比如建立漆黑餐厅,仅靠嗅觉和触觉进食等方法,或者黑暗休息室,或者是非视觉户外游戏等。

      分工这一点不仅出现在人类生活中,实际上,人的手和脚的功能分工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当集体社会出现并进行分工与扩大,当第二个人出现,就意味着分工。一个国家人越多,分工越细,越听首脑的话来提升协同能力,这个国家才越可能强盛。但是如果首脑与其他国家的关系太僵又具备较强的统领力的话,将成为其他国家的威胁。也就是说,统领并不是谁相当就能当的,而是被推选出来的结果。首脑有能力联系并作用到每一个人,如果不是人精,怕是很难做到这一点吧?

      直立行走有三个重要特征,分别是足弓(缓冲)、盆骨(支撑)、膝盖骨(大、硬、弯曲幅度大),直立行走能耗更低,也就是说如果将汽车改高且小一点,只能座一个人,那么能耗应该最低(代步车)。这样的车出现可以实现我用双脚环游世界的梦想。

      种植技术的发展使人从丛林中走向平原,人们需要更宽广、易种植的土地进行规划与耕种,在丛林地带一旦遇到火灾家园也将毁于一旦。但在平原上如果规划得当,可以很好的避免火灾。

第二章,关于毛发。人为什么不长毛,我个人的感觉是人类一开始生活在水附近,甚至可能为两栖动物,肺曾经是我们的浮游的工具,后为适应而进化为现在看到的肺。眼睫毛是后来长上去的,一开始人是很少有毛的,但是后来为了适应水上的生活成为哺乳动物而增长了毛发来保护身躯。人相对于猿人来说更可能靠水而居。这与作者的理论相悖。

第三章,肤色。作者认为肤色和太阳晒的时常并无直接关系,而是和生活环境有关。我并不是这样认为,我仍然认为生物任何色彩的变化都与光有关,只有太阳为地球生物提供主要生存所需光源。

第四章,作者认为人的大脑在越变越小,我不是这样认为的,如果就比例来看,大脑应该是相对身体变大了的。

第五章,生育困境。因为直立行走导致人生孩子会更困难。我不是这么认为,因为重力的帮助,所以生孩子应该更容易、消耗的能量应该更少。人类相对于其他动物具有更长的生育期,这可能和脑部已经身体的精密度要求相关。因为要组建更复杂结实的关节才能直立行走、使用双手、思考等,所以需要在初级组装的时候耗时间。

第六章,女人比男人漂亮。我不是这么认为的,作为女性角度,我仍然认为男性比女性好看。从中性角度来看,各有其美。

第七章,生殖器官进化。有趣的是,中国传统是女性不看器官来决定终身伴侣,当然,如果好用且合适的话再好不过,但是这种可能性较低。而且甚至于有时候女性会对男性的手指好奇且有不同标准,会联想到功能方面,难道手指和器官有什么相关性吗?

第八章,结婚。结婚这件事说白了就是找一个相扶到老的同伴,因为人的个性与能力都很少有全能的,所以需要相互补充的同伴,但是因为很多人并不是完全互补的,或者具有共同生活理想的,所以需要后天的磨合,但是很少看到完全磨合达到绝对互补的伴侣。甚至于有些人会不找或者找更多的伴侣来度过人生。对于人类社会的不断分工分化,单一的伴侣很难进行各方面的补充,过多的伴侣较难满足合作需求。所以离婚现象与不婚主义也在不断增加。

      总而言之,这本书里面提到许多观点挺有意思,但与我的想法相左,大概是因为我是以女性视角读这本书,所以导致较大的差异性,但是总体而言,这本书还是具有趣味性的,虽然有时候讲述的内容冷冰冰得让人反胃。

你可能感兴趣的:(《疯狂人体进化史》-史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