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那一抹浓浓的烟火气息

年味是什么。小时候的印象就是门外的大红灯笼,贴对联,放鞭炮,拿压岁钱,一桌子美味佳肴,总也吃不完的糖果花生,锅巴瓜子虾片。如今对于我来说不仅仅是当年过年的烟火气息,也是曾经那种血浓于水深深的烟火气息。

我出生在陕西关中地区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在我儿时的记忆中,大人们对于过年可是相当重视的。他们从腊月开始就已经着手忙活了。

腊月里除了清理院落和路边的雪,还要打理为过年准备的菜。那时候家家户户都有菜窖的,他们开始把菜窖里存的菜取出来,开始打理,看看有哪些没冻坏,把没冻坏的放在暖和的地方。

接下来就是泡豆子,做豆芽菜;洗粽叶包粽子,还有就是酿酒和做冻肉。等到好天气的时候,开始扫屋子,刷墙粉屋。而对于我们这些小孩子要做的就是开始贴墙收拾屋子。

那时候偶尔也可以偷偷的睡懒觉,直到被电视的声音早早的叫醒,起床吃午饭,然后大人们安排今天需要帮他们做的事儿。

到了年二十左右这几天,大人们会开始赶集,准备年货了,对联门神年画鞭炮,虾片花生瓜子糖,厨房香料佐料烟酒。除了这些也会置办几身衣服,买一些稀缺的蔬菜、水果和吃食。

到了小年夜这一天,从早上起来开始贴门神年画,然后再做坨坨馍,炸花生米虾片儿,做好了之后,晚上要祭灶王祭祖先,完事儿之后一家人开开心心的围着饭桌看着电视。

当然了之后几天也不能闲着,大人们开始包包子,蒸花馍,做小馒头,炸面角。小孩也得围在身边一边帮忙一边学着做。

直到大年三十那一天,只见家家户户的门外挂着红灯笼,门上贴着崭新的对联,我们这些小孩子也不用去帮忙,家人会让我们让穿着新衣服去外面玩耍,等着吃年夜饭回来就行。

到了年三十晚上,吃饭前夕,小孩子负责放鞭炮,放完鞭炮就可以开始吃饭了,印象中记得有好多丰盛的菜,好像大人们忙活了一年就是为了从腊月到正月十五这一段时间。具体的菜也记不住名字了,像炸丸子,带鱼,白菜豆腐,冻肉、红烧肉,牛肉、芹菜炒肉等等都是常见的。

而恰好吃饭的时间也是春晚了,大人们看着春晚,聊着一年的经历。对于我们这些小孩子来说,春晚似乎并不感兴趣,拿了压岁钱放在自己的枕头下,就去院子里玩了。

到了大年初一当天,家家户户也会串门,走东家串西家,男人们聚一起,喝喝酒打打牌。女人们围在一起,则是讨论着今年过年给家里又添置了什么,又增添了什么吃食,自己的孩子学习如何等等的一些话题。

之后的那几天也就是都走亲戚,而对于有小孩的家庭来说能收到不少的压岁钱,在我印象中家里的亲戚从初二到初十二都走不完的,父母总是怕忘记了哪家给拜年了。

到了初五以后我们这些小孩子晚上会打着灯笼到处游荡。满院子里的鞭炮声,欢笑声时不时地响起。

到了正月十五,如果这一年恰好有庙会的话,那就更热闹了,不但能看到唱大戏,灯会,还会有很多的气球,风筝、甘蔗。就这样,从腊月起到正月十五,这也就是儿时年味的小回忆。

如今的我也已经成年,我的父亲也已经病逝好几年了,每当过年我便会拿儿时的年味和现在对比总觉得少了一些什么。

现在生活宽裕了,吃穿住行都很方便了,但年味却不是那么浓了,平时和过年没有什么两样,物资也不是那么稀缺了,有的人大年三十还在上班,大多数人的假期也只有那么七八天。

要说现在的年味是什么,这个我还真的不好说,除了新年中打着煽情牌的电影充斥着资本市场铜臭味的叫卖声外,鞭炮声也少了,孩子们天天刷着抖音,玩着手机游戏的同时,也被那些资本家熟悉运用人性弱点的叫卖声吸引着,而对于年味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也成了商人赚钱的艺术手段了。

也许,这个年味除了商品社会的叫卖声之外,现在的年味儿也只剩下对亲情的一种回味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年味·那一抹浓浓的烟火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