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历史学家眼中的佛教(1)为什么我要写这篇读书笔记

这是我的读书笔记。

最近几天在看季羡林谈佛的书《花雨满天》中,让我看到基于现代历史研究下的佛教是什么样子的。

历史学家谈佛教,当然是基于考据,季羡林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他基于语言学和历史典籍的研究,称得上是成就很高,实际上季羡林一生在对佛教研究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事实上,关于佛教的研究,在历史考据部分,该知道的差不多都知道了,比如说佛教的起源、佛陀的生平等等;不该知道的或者说难以描述的部分依然不该知道或难以描述,比如说业报轮回,证道涅槃……

季羡林先生也承认,在佛教历史方面,说自己是外行,就显得虚伪了;在佛教教义方面,说自己是内行,又显得狂妄。

所以本书中,佛教历史研究是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而教义部分,除了名称解释,具体内容则因人而异,有人说季羡林参悟到了佛家思想的精髓,而他本人则比较谦虚,自称是野狐谈禅。

书中的文章来自各个时期,因为中国现代史的发展过于剧烈,有些措辞比较符合当时的时代性,不过大体上还挺独到。阅读中,会有一种穿越时代的趣味。

此书内容众多,有谈佛教,文学和人物,我则根据自己的主题,从中提炼出精要,结合往日阅读内容,写成这一系列读书笔记,以供自己和各位朋友参详!

最后,为什么我现在要写这篇读书笔记的?

用季羡林书中的话来说——

我于此道决非内行里手,只是喜欢涉猎一下而已。而且我的涉猎面虽广,却是浅尝辄止,一点也不够深入。仅就我涉猎所及,我发现谈这个问题的典籍,一千多年以来,多得不得了。一直到今天,此风未息。论文专著,层出不穷。内容丰富,词彩动人,读起来令我如在山阴道上,目不暇接。

但是,一旦掩卷沉思,则又似乎没有在脑海里留下多少东西,杂乱而混沌,一点也不明朗。有的人钻研得很深,但是,人们如果想理出一点头绪,则又似乎抓不住一条纲,依然是杂乱而混沌。这问题真有点像镜花水月,可望而不可即。我怅然懵然。

记得西方某一位名人说过,读别人的书,就好像是让别人在自己脑袋里跑马。我让人在自己脑袋里跑马,次数之多,无法统计了。结果并没能跑出一个所以然来。我在怅然懵然之余,窃不自量力,索性让我自己在脑袋里跑一趟马,也许能跑出一点名堂来。既然不是内行里手,跑马难免跑出了圈子,跑入非想非非想中。

好在精通此道的真正内行专家到处都有。我相信,他们会把我的马缰绳牢牢抓住的。

我只负责写我认为有价值的内容,至于对错,就交给各位方家吧!


参考资料:

《花雨满天》之《作诗与参禅》,P90.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个历史学家眼中的佛教(1)为什么我要写这篇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