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沉浮间,功过两相藏。-李鸿章

我们在厚重的古籍中穿行,在浓郁的墨香中探寻,只为找寻历史的真相,让早已离去的历史人物活起来,在我们现代人眼里呈现出他们本来的样子。

说到李鸿章,许多人都会嗤之以鼻,人们总是会把他与“卖国贼”“贪官”联系在一起。确实,就我们大部分人所知的历史,他阻挠左宗棠收复新疆,下令北洋水师退守威海卫,从而给了日军可趁之机,并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所有的事件似乎都指向了一个结论:李鸿章是晚清最大的卖国贼!

然而事实真是这样的吗?我们真的能只看到历史的表面而不去探究其内里吗?李鸿章其人就真的没有一点功劳吗?

我想不是的,一枚硬币分为正面和反面,人也是一样的。不会有有十全十美的人,也没有全身无一处可取的人。我们对一个人的评价也应该客观公正,既要看到他的各种缺点,也不要忽视他的功劳。

其实李鸿章也是一个有作为的大臣,他不是满洲血统,作为一个汉人能在清朝当上如此大的官是非常不容易的。这说明他还是有两把刷子的,而不是那些普通的满脑肥肠的无能官员。再者他一直得到慈禧太后的重用,慈禧甚至在李鸿章死后当场崩溃,并且说道“大局未定,倘有不测,再也无人分担了。”这么一句话道出了慈禧对李鸿章的高度评价。这些都说明李鸿章确实是有政治上的才能的。与曾国藩的交往也是很能体现李鸿章的才能是被赏识的。李鸿章是其最为看重的学生,而他最终确实没有辜负老师曾国藩的期望,成为晚清一代重臣。

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李鸿章阻挠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行为确实使那个时期的新疆分裂更为严重,给国家带来了很大的灾难。李鸿章明知一生戎马,高龄多病的左宗棠已经收复了新疆大部,且将兵力压境伊犁,但由于李主张投降主义外交和军事路线,在得知左宗棠怒斥“崇厚条约”且要出兵武力收复伊犁以后,还攻讦左宗棠“不顾国家之安危”。这段历史中的他无疑不是个讨喜的角色,这自然也是他生涯当中比较不为世人所齿的事件之一。

甲午中日战争之中李鸿章命令北洋水师退守威海卫的行为其实也是有他自己的考量的,考虑到为了保护清朝为数不多且伤势惨重的船舰,与日本死拼最后也得不到什么好结果,他选择了比较保守的一种方法。我们也不能一味地指责他的这个行为。当时的西方报纸中关于这场战争有一条评论是:日本不是与清朝作战,而是与李鸿章一人作战。这句话倒也道出了西方人对李鸿章的态度。的确,当时的清朝官员各自为政,只会负责自己职责范围之内的事情,对于其他的事情则持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冷漠态度。当时的朝廷清流一派都认为:打仗只是你李鸿章的事情。并且山东的最高长官在日军包围威海卫的时候也不为所动,认为自己只要守好济南这些大的州府就行。朝廷的翁同龢还算计着李鸿章,要进行他自己的党争。慈禧忙于庆祝自己的寿典,挪用海军军费大操大办。李鸿章处于一个什么境地?拼死拼活为朝廷打仗,结果只是一厢情愿,根本没人买自己的账啊。

有一句评论李鸿章的话是这样说道“李鸿章是中国驶向近代大船上的一个舵手”只是再有能力的那么一个人,也无法凭他一己之力去撼动整个朝代,只能尽量地减缓这个国家灭亡的速度。他最终也只是一个裱糊匠,修补着清廷在一些方面存在着的漏洞。他在看到清朝与西洋有着巨大差距的时候就着手于做出一些改变,以使当时的清朝在与外国交往的时候不至于那么被动。他在“洋务运动”中创造了诸多“中国第一”的历史记录:第一家机器制造局,第一家电报局,第一个海军基地,第一支远洋海军,第一支洋枪队洋炮队,第一家外文翻译馆,第一条铁路,第一批官派留学生。这些都是可圈可点的业绩。虽然“洋务运动”打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口号,是为了维护清廷的统治,但不得不说他做出的这些努力客观上是推动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这也体现了他怀着爱国情怀希望这个垂暮的国家能够再次焕发一丝新机。

但是他人生之中也有一个去不了的污点,那便是“苏州杀降”。1863年春,李鸿章率淮军和“常胜军”陆续攻下江苏许多地方,并于11月中旬兵临苏州城下,开始进攻苏州。戈登通过奸细得知纳王有投降之意,便主张诱降纳王,这个建议被李鸿章采纳。清军诱降成功,兵不血刃拿下苏州城之后,李鸿章不但没有履约保全投降者的性命,反而设计杀害了这八个降将。同时,清军在城内大开杀戒,城内数万太平军守军在毫无戒备中被诛杀。李鸿章背信杀降的无耻行径引起了戈登和外国人的强烈不满和愤怒。他在这件事中扮演的角色确实很令人不耻,背信弃义。或许有人会说他这是为了国家大局考虑,斩草除根确实是一种永绝后患的办法,但这不能成为为他辩护这个不道德行径的理由。

八国联军侵华之际,李鸿章从广州跋涉到北京,到达目的地之后,他为了能够更多地获得在谈判桌上的主动,于是便对西方列强进行拜访,长途跋涉又操劳过度,这使得李鸿章病倒了。但谈判还是要继续,西方列强漫天要价。李鸿章也知道这份条约的耻辱,最终用朝廷封给他的“肃义侯”的“肃”字签下了这份条约。这之后李鸿章便大块吐血,不久就离开了人世。并且是死不瞑目的,医生整整给他抚了一两个时辰他的眼睛才合上。多令人震惊!知道国家处在一个破败的处境,而且可能会更糟,而他没有使国家脱离这种危难的处境就要这样离去,心里有许多不甘吧。赤忱之心,可见一斑。

这位传奇的老人就这样结束了他的一生。梁启超说“李鸿章必为数千年中国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李鸿章必为十九世纪世界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这是对这位为这个国家辛苦操劳一生的老者的功绩的赞美,现在中国已经变成一个强国了,这位老者也终于可以瞑目了。

在找资料的时候看到有个网友说:“何必纠结于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我们要看到的是重要时间节点下发生的重大事件”。我们没有经历过那段历史,所以历史人物的一言一行都成了我们考察他们的重要依据,见微知著。也只有我们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不断去挖掘、去探讨关于他的一些所谓的小事情,我们才能还原一个历史人物的真正形象,这是我们对历史最大的尊重!

你可能感兴趣的:(历史沉浮间,功过两相藏。-李鸿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