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微课堂之山西三雕(一)

鼎典理念:

让孩子拥有发现美和独立思考的品质。

图片发自App


  山西传统民居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在我国传统民居中有着鲜明特色。其外部形象高大朴实,内部建筑装饰以精工细作著称。山西砖窑的技术十分成熟,因此山西传统民居大多采用砖雕作为装饰。此外,山西传统民居中的石雕、木雕也是装饰的亮点,制作工艺精湛,有着较高的艺术价值。这些装饰手段使得山西传统民居呈现出古朴儒雅的气质。

  山西传统民居建筑装饰中的三雕艺术在明清时期发展到了顶峰,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它们装饰着斗拱、门窗、雀替、挂落、照壁、帘架、柱础石、门枕石等等。

  山西传统民居建筑装饰的工艺手法山西传统民居建筑装饰中,雕刻是最主要的表现手段,题材多以吉祥图案为主,其使用的材料主要是砖、木和石。木雕多采用圆雕、浮雕、镂雕等手法,通常分布在门户、窗棂、屏风、隔扇、挂落、匾额、垂柱、雀替、勾栏、梁枋等建筑构件上。由于木材易于雕刻及拼接,木雕使用的范围及表现的题材最广泛。砖雕则多采用高浮雕、透雕、剔凸雕等表现手法,主要分布在屋脊、屋檐、神龛、门脸、影壁、墀头、烟囱、女儿墙顶等建筑构件上。此外,石雕的应用也非常普遍,艺术手法上或浮或镂或阴或阳,吸收众家雕技和工艺之长,形象饱满而庄重。主要分布在柱础石、门枕石、挑檐、泻水口、上马石、拴马石以及用于观赏的石狮、碑碣等建筑构件上。三雕的图案构思精巧,手法细腻,面积大小不同,小面积的具有局部的点缀作用,大面积的给人整体和谐的美感,增添了建筑物的景致且象征意义突出,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和欣赏价值。

    例如乔家大院的三雕装饰艺术,沿承了中国古代建筑雕刻装饰的手法,又经清代民间艺术家的想象和创新,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每一幅图案、每一种造型,都寓含着一定的内容,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绝非纯造型、纯图案的工艺品。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充分展示了这一时期雕刻艺术的精湛,以及匠人娴熟的技艺。

  山西传统民居建筑装饰的艺术表现手法山西传统民居的建筑装饰通过传达具体可感的形象,表达高度概括的抽象观念,比如卑微或崇高,压抑或兴奋,安详或欢悦,恬静或活泼,贫贱或富贵,甚至一定的人生哲理。

  一、形象的表现手法。山西传统民居建筑的雕刻装饰是一种形象艺术。用自然界动物、植物的具体形象来表现抽象的概念是建筑装饰中应用最广泛的表现手法。这些雕刻形象有着各自不同的含义,如狮子性凶猛为兽中之王,是威武、力量的象征:龟、鹤、松等寓意着道家神仙的长生不老,象征与天地一样长久;兰花表示高洁;梅花象征傲骨;菊花表示隐逸;牡丹则是大富大贵的象征;灵芝和祥云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这些自然界的形象都是山西传统民居建筑装饰中的题材。

  二、同音比拟的表现手法。在山西传统民居的建筑装饰中,经常借助于题材名称的同音来表现特定的思想内容,这种方法被称为同音的比拟,这是中国语言文字特有的现象。狮与“事”,蝙蝠与“福”,莲与“连”,鱼与“余”等。如王家大院的砖雕狮子滚绣球正是运用狮与“事”来表达祈祷家族事事顺利、财源滚滚来的愿望。

  三、重复使用的表现手法。如果把建筑装饰艺术与绘画、雕刻艺术作比较,它们的相同之处是都属于可视的形象艺术,但不同之处是建筑装饰附属于建筑,成为建筑整体的一部分,很少独立存在,且外形受制于建筑构件。建筑装饰中所用的题材形象往往被连续地、重复地出现在建筑上,它们常常被成片、成线地使用,这恰恰是绘画、雕刻中的禁忌。建筑装饰通过某一题材的重复出现来表达特定的用意,表达某种强烈的愿望或期盼。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赏析微课堂之山西三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