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7.31问:说说你沟通不畅的一次经历?——不良的倾听习惯

市面上有很多关于不良的倾听习惯论述,为了理清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系统思考,我从倾听五要素来理解倾听的不良习惯,并且将不良的倾听习惯概括为5点,一起去看看吧。

(五要素引自《沟通的艺术》)


一、听,遗漏信息是一定会发生的。

认知学认为,我们每个人一分钟可以听到600字,而我们正常说话的速度是180字,这就使得我们有更多的闲暇选择我们想要听的。所有每个人对于听到的内容一定会有差别。所有倾听中不良的倾听有一条都是大家熟悉的:选择性倾听,倾听自己感兴趣,过滤掉自己不感兴趣的。

二、专注,是对每个人的挑战。

现在信息量负载,生活节奏也很快,电子设备发达,无论对于成人和儿童,专注于当下的事情都是一个挑战。所以现在发展了很多技术提高我们的专注力和觉察力,例如冥想、瑜伽。有些事情,我们佯装在听,并且还配以点头、微笑、眼神交流,但其实内心噪音很多,我们并没有专注于当下沟通对象情绪、意图和动机。

三、理解,不曲解其实很难。

举个例子:领导对着小王刚买的盆栽说,“很漂亮,看上去很有品味”。小王就在想:“是不是领导喜欢,要不要给领导送一盆?”。领导的真实动机是,增加一次互动,日常的交流。对于盆栽我没什么兴趣,我喜欢书画。不同的认知会产生不同的理解。上次我们也分析了认知和立场带来的不同的理解。

四、回应,反馈是个技术活,大部分会犯错。

有回应是沟通的重要一环,没有回应的沟通是进行不下去的。举个简单的例子,有一个朋友一直想挖一个销售精英,但有一天突然对我说,决定不要那个人了。我很诧异,他就告诉我:“因为我发微信给他,他有好几次都不回”。对于这种情况,大家可能也都遇到过,对方不回电话、不回微信、不回短信,就像打过去的乒乓球没有人接,这样的游戏是玩不下去的。常见的三种不良的反馈习惯:

(1)太过抽象,用概括性词语,而缺少情景或具体的动作。例子,A:领导,你觉得我实习表现怎么样?B:小A,你都挺好的,要是再积极一点就更好了。PS:什么叫积极一点?你是希望再多加点班?还是希望脸上再多点笑容,或是别的

(2)好为人师,依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做判断。例如:你应该……;这件事应该……

(3)贴标签:对于一些人或者一些事用特定词语形容。例如,一个同事跟我们抱怨HR部门怎么难为他的,我们可能脱口而出,HR就是这样喜欢鸡蛋里挑骨头,没事找事。

(4)防卫性回应。这个内容我们作为明天专题

五、记忆:遗忘速度比我们知道的还要快。

    著名的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指出:时间间隔记忆量刚刚记忆完毕100%,20分钟后58.2%,1小时后44.2%,8-9小时后35.8%,1天后33.7%,2天后27.8%,6天后21.1%。能够被我们记住的信息是少量的,所以作为还原原始信息的重要途径,倾听其实对我们挑战是很大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7.31问:说说你沟通不畅的一次经历?——不良的倾听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