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分享20210926

邹毅坚持分享第116天 (约练7+31次)

关于"给不给建议"

之前我们给建议的时候我们会说:我有一个建议,我觉得在你这种情况,可以这么做,因为什么……我之所有有这样一个建议,是因为我经历了什么,我曾学到过什么,明白了什么……然后佛系或不佛系的等待对方采纳或不采纳。

或许以后我们“给”建议的时候我们可以尝试:关于你遇到的问题,我是这样思考的……我也遇到过同样的事情,我当时是那么做的,因为我认为……听完我的分享,你有了什么样的发现和新的思考。我们期待人与人的“建议交流”能够化学性的催化一些东西。

我们把我们的建议当成一堆以供客户思考的素材,物料,而不是客户必须笑纳的珍宝。指导、傲慢、专家心态、自恋,诸如此类的东西,并不取决于“给建议”这三个字,而在于你在跟客户交流的时候埋藏你心底的态度,并通过你的语言、你眼底的期望、你反射性的叹息传递出去。我们完全可以做到平心的交流,而非等待被采纳。我想说我们可以试图创造一个人与人之间的化学过程,而非物理性的给予和收下,评判和拒绝。

我给的不是一个“请你照做的好建议”,而是“请你借着想想的”另一个人的素材,是更多可能性。而创造可能性的最终是客户,客户能多大程度创造基于“建议”的价值,多大程度将“建议”与他自身的生命汪洋相结合,多大程度上增长自身的智慧,这取决于客户。

我们任何的交流,不论是否是“建议”,都是对对方思考的一次干预,这个干预最终以什么样的形态和结果起作用,我们可以跳出传统的定义,用更革新的角度去创造。有了这样的意图,我相信组织起来的建议,语言上、措辞上、回应结构上也是全新的。

以上,重要的不是采纳或不采纳,评价对或者错,其价值在于是否催生了你们自身的一些新的想法或新的思考。我希望我们之间也是化学的,而非物理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分享2021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