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阅读与教师成长》的收获

    7月初,学校李主任在群里发了2019兴成长计划的网络学习通知,大家踊跃报名,可我却犹豫不决。一来计算机知识匮乏,许多操作不懂。二来 不知道学习什么好。思考再三,依然咬咬牙报了周三的《阅读与教师成长》科目。

    一、缓解了对阅读的恐惧。开学第一课,被时老师 和蔼可亲的教态吸引,和风细雨般的话语浸入心田,犹如领家姐姐在聊家常,一点都不枯燥,很舒服。时老师的观点很新颖:对儿童的阅读要求不要过高,读通一个词、一句话、一个小片段、一个故事情节都可。对儿童的阅读不做要求,能读懂多少便是收获,没有压力,对阅读也不存在恐惧。 

    二、阅读需要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进行  我出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经济状况非常糟糕,温饱都困难,没有过多的钱来满足精神需求,精神世界匮乏,有巧遇分田到户,课余时间基本上不是在田里干活,就是在灶台上做饭,课外书籍从未接触过,根本谈不上阅读兴趣与技巧。  在我小孩小的时候,也曾尝试着让他注重阅读,爱上阅读。但困于方法不当,越是要他读,他越是讨厌,结果事与愿违,不仅没收到效果,反而对课外书有些感冒。  听了时老师第三讲对《班级阅读的培养》,后悔知道太迟了,原来阅读需要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进行,不要过于苛求。对书籍选择也是有讲究的:选小孩自己喜欢的书籍或小孩之间互相推荐喜欢的书,不是家长要你看什么就看什么,凭着小孩的兴趣而来;阅读形式要多样化,最好在同学中间进行,可以分小组阅读,集体阅读,家庭比赛等等,家长也可以参与其中;总结反馈,增进交流,可以说说读后感,做做手抄报,画画结构图都可以。听老师一席话,甚读十年书,原来我教育的失败源于方法的错误,引导工作变成一种强制手段.

    三、作业的布置颇具特色  时老师布置三次作业独具一格,第一次是朗读你喜欢的文章,让我们张开了嘴。第二次是推荐一篇好书,说说推荐理由,有一次让大伙把笔动起来。第三次是给诗配画,把对诗的理解用画表达出来。每次作业形式不同,难度越来越大,难却不失趣味,喜欢! 

        总之,只学习了时老师两节课(其中一节没时间),受益匪浅啊,感谢有这个平台,让我们学到他人的好方法,好经验。对于数学老师的我们,在学生中不能得以实践,就从自身开始。这不,我另外参加《每天一本书》与《跟我读一分钟》的学习,忙碌充实的一个假期。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谈《阅读与教师成长》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