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劫法场情节的异同

在《水浒传》中,描写梁山好汉劫法场的情节共有两回,分别是:第三十九回《梁山好汉劫法场 白龙庙英雄小聚义》、《放冷箭燕青救主 劫法场石秀跳楼》。虽然同是描写劫法场的情节,但是在作者语言的刻画下,却不尽相同。下面我们就从俩次劫法场的描写用墨、事件结局、以及故事情节来比较二者异同。

因为作者对于全书结构、情节的精心设计,所以俩次劫法场情节的描写可以说各有其用意所在。在前一次劫法场的描写中,作者用尽笔墨将劫法场事件的前因后果描写的细致入微,从书中描写的笔墨占比就可以看出。作者在书中第三十八回,就有设计劫法场的伏笔,再者作者在刻画宋江、戴宗被押赴刑场时的场景以及对于二人的动作、神情描写可以说是细致入微。而这恰恰表现出梁山好汉准备劫这次法场的计划性,作者对各个细节进行细致的刻画,从侧面表现出梁山一众人心中有计划,所以不慌不忙窥机而动的表现。但是在第二次劫法场的描写中,文字描写显得十分简洁,且节奏紧凑。虽然作者惜墨如金,但这从侧面表现出石秀劫法场的突然性。所以俩次劫法场在描写用墨有很大差别。

因为两次劫法场的梁山好汉所做准备不同,导致了劫法场的结局不同。第一次劫法场的梁山好汉可以说是更具计划性,而石秀孤身一人劫法场充满了突然性。(其实第一次劫法场李逵的出场以及偶遇张顺也具有突然性)劫法场本来就是需要精心策划的与人力的支持,所以前一次在梁山好汉的精密安排下,就预示着这次劫法场的成功。(虽然文中有描写他们可能失败,但是这是作者的别有用心原因我将其列入后文论述)但是后者就不具备计划与人力,因为后者是在描写石秀一人在酒楼吃酒时偶遇卢俊义要被斩首,所以其不具备有人力支持,更没有详实的计划安排。所以,细节决定成败,当石秀奋起劫法场的那刻便注定了这次劫法场注定以失败收尾。

作者在两次劫法场的情节设计上恰到好处。在读第一次劫法场时,故事情节给人一种跌宕起伏之感,而读到第二次劫法场时却没有那么强的故事性。相比之下第一次劫法场时无论是梁山一众人详实的计划安排,还是李逵横空出世,都更有看头。再者,对于晁盖一众人随同李逵穷途末路之时的窘状描写,都增添了故事情节的丰富性。与此同时对于梁山好汉穷途末路将要劫法场失败,又峰回路转偶遇张顺杀回江州城的描写,可以说是令人拍手称绝。但是第二次劫法场情节的描写是十分简明扼要的,这次劫法场情节的描写有效地避免了与“江州城劫法场”的文字描写出现重复臃肿现象,从而做到了同中有异的精巧编排。

你可能感兴趣的:(《水浒传》中劫法场情节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