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观者

不知不觉又要默念那句咒语:把手放在键盘上,放空了心,让真心自由流淌......

有时候想,我们常说真心是如如不动的,为何能流淌?能流淌的还是真心吗?或是真心的妙用?又或者真心是一种专注的状态,在这种专注状态下,专注对象无论千变万化,我们的心始终只是在观照着它,不受影响。就像一面镜子,它映照着所有的变化,并将变化一一展现出来,但镜子还是镜子。

活成一面镜子!这只不过是一个比喻罢了,一面冷冰冰的镜子注定活不出智慧。但在智慧还没有显现之前,在我们还没有变成智慧的镜子之前,人心的镜像功能还是非常有必要去了解一下。否则,我们连一面纯粹的镜子都没做到,又如何成为智慧的镜子?

雪师常说,世界是心的倒影。每个人对世界的认知,完全是因为这个世界在内心这面镜子上的显现。这个世界是光明的,是因为你内心的镜像是光明的;这个世界是黑暗的,也是因为你内心的镜像是黑暗的。所以,内心这面镜子决定了你对世界的看法和态度,这也就是所谓的世界观。然而,无论什么样的世界观,始终只能解释部分的世界,并非世界本身。千千万万的人有千千万万种世界观,即使把全人类的世界观加起来,也不足以描绘一个真实的世界。

什么是真实的世界?恐怕谁都解释不清楚,就连佛陀也只能说世界是变化的,而老子则用道来诠释。无法解释可能才是世界的真实面目。但我们偏偏要用自己的标准来解释这个世界,这个标准就是内心这面镜子。我们用镜子所照到的有限范围,来对这个世界做评判,形成自己的喜好,驱动自己的行为,进而影响自己的一生。不得不说,所有的症结都出自这面镜子。

如果说我们是一面小镜子,那么世界其实是一面大镜子,世界之外可能还有更大的镜子。我们这面小镜子何曾不是世界的一部分?无论我们的内心怎么倒影这个世界,世界始终包围着我们,我们仅仅是世界的一粒微尘。微尘大的镜子如何能照出世界的全息?所以,我们应当设法让自己的镜子变大,让自己的心变宽,让镜子的边界尽可能无限扩展,才有可能更全面地了解这个世界。我们不求把世界的一切都看清晰,只求世界能为我们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和精彩。

镜子本身有一个巨大的缺陷,它可以照见一切,却无法照见自己。有一个很简单的办法,用别人的镜子来照见自己,看一看在别人的镜子里,自己究竟是什么模样?而且,最好多用几面镜子,将自己360度团团围住,前后左右瞧个遍,方能显示一个完整的影像。然而,即使是这样,我们也仅仅是认识自己,认识这个世界微小的组成部分,甚至连这种认识都未必可信。可以说,我们对自己和对世界的认识是徒劳的,既不是标准的,也不是全面的,更没有是与非,对与错。

我不知道这样的推理是否能说得通,即使说得通也是我自己的推理,也是我内心这面镜子的倒影。但好像无意中契合了佛所说的空性,这倒让我有那么一点意外。原来传说中的一句话是真的,当科学家们历尽千辛万苦攀登到山顶时,佛陀已近在那里等候了千年。当然我不是什么科学家,只是对人心这面镜子有点好奇。既然这面镜子无论照出什么样的影像都不构成对这个世界最客观、最真实的评判,那么我们就不必在意镜子里到底照见了什么,让这些影像来者自来,去者自去,我们只需要像一个观众一样静静地坐在一边旁观即可。对,旁观,或许并不完全正确,但旁观却是最贴切的表述,镜子本身其实就是一个旁观者。

旁观者没有太多个人的情绪,也不会夹杂强烈的个人观念,更多的是一种事不关己的悠闲放松姿态。如果这种姿态能够应对包括自己所作所为的一切,那么这面如如不动的镜子就已经具备雏形了。嗯,试一下,旁观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旁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