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考试和竞争,芬兰凭什么成为“教育最强国”?

最近我在追《他乡的童年》这部教育纪录片,跟随才女周轶君走访世界各地,为我们的孩子寻找优秀的教育。

看纪录片相比看书来说,多了一份扑面而来的立体感和真实感。

在看到芬兰这集时,我真的被这个北欧小国的教育惊艳到了!芬兰小学低段没有考试,避免竞争,却号称“教育最强国”,到底它有什么教育的秘密武器?


1、富有特色的“现象教学”

芬兰在常规的学科教学之外,推行一种非常有特色的“现象教学”。

这是一种基于生活真实话题,融合各学科知识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活。

如现象教学课《时间、年龄、我》,课上老师启发孩子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观察和思考,整个课程涉及到数学、写作、美术等多学科知识;老师还带他们来到养老院和老人一起参加活动,让他们在老人的皱纹里感受时间的流逝、年龄的增长,启发对自我的思考。

有意思的是,住在北极圈的孩子还有门特别和实用的现象教学课:学习如何套驯鹿。他们的理念就是:学习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2、丰厚的育儿福利

芬兰是个高收入高福利的社会,整个社会的育儿环境非常友好,政府会给学校和家庭很多福利政策,例如宝妈的免费巴士、超长育儿假(三年)、新生儿政府赠送的百宝箱、儿童的免费教育(幼儿园以上)、免费午餐等。


3、对孩子的宽容、接纳和尊重

芬兰的教育工作者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即使学习不够出色,老师也会看见孩子其他方面的闪光点,从不区别对待孩子。

他们相信没有笨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老师。如果一个孩子数学学不好,老师会认为是自己的教育方式不适合他,会有针对性的进行调整,例如这个孩子喜欢乐高,老师就悄悄地把数学引入他感兴趣的乐高,为他提供“定制化教育”。

虽然,中国的国情和芬兰大不相同,教育模式绝对无法照搬,但还是有一些方面是国内可以向芬兰去学习的:

1、太多中国孩子只会刷题和应试,他们学到的知识就是用来应付考试,却无法拿出来解决实际问题。我们的教材和课堂,应该设计成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一些,我们的学校和老师,应该多重视课外实践,让孩子学会的知识能真正为生活所用。

2、我们应该给每个孩子充分的接纳和尊重,包括差生,不要随意去质疑他们,不要给他们贴上各种标签,学会从多个角度去欣赏孩子,让孩子们都能自由地表达自我、自信地成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没有考试和竞争,芬兰凭什么成为“教育最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