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梦都喊“不去幼儿园”,孩子压力大,家长多“溺爱”少“讲理”

前两天,老师和我反应彤宝在幼儿园总喜欢咬衣角。

她上幼儿园后几乎没有哭闹过,我对她的情绪的确有些疏忽,多亏老师的反馈。

就像我们去了一个陌生环境会觉得手足无措一样,咬衣角的行为可能是她内心不安的表现。

一个同学说,他家孩子刚上幼儿园时,夜里说梦话都喊着“不去幼儿园”。

也听到有家长说,上幼儿园后,孩子变得特别黏妈妈,而且一点小事就会眼泪汪汪很委屈的样子。

这些都可能是孩子压力大的表现。

小屁孩能有什么压力?可能有人会这样想。

说起压力,我们大人首先想到的是每个月的房贷、孩子的教育费用、老人的赡养等等这些具象的生活压力。

对孩子来说,生活里的每种改变都会给他造成压力。

上幼儿园前,被家长照顾的很好,进入幼儿园后孩子会突然发现很多麻烦事都扑面而来:

那么多孩子,老师不可能只关注一个人,失落、得不到尊重等负面感情随之产生;

吃饭、上厕所、睡觉等都需要自己完成,会产生无助感;

不能像在家那样想吃就吃,想玩就玩,想睡就睡,不自由感也有之;

3岁左右的孩子心智不成熟,还不会应对同伴之间的关系……

生理需求、心理负担、环境变化都让孩子倍感压力。

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孩子其实已经发出了压力信号。

压力可能让孩子出现一些身体的直观反应(生理和行为方面),比如像我家彤宝咬衣角的行为。

类似的还有啃指甲、尿频、吮吸指头、说话慢、不想吃饭、假性肚子疼、睡不好等现象。

还可能会脾气暴躁,甚至出现打人、咬人等攻击行为。

也可能你还会发现孩子注意力减弱,做事没耐心,像我家彤宝第一个星期时就脾气很大。

压力同样也会冲击孩子的心理防线,会表现在孩子的各种情绪上:伤心、紧张、害怕、焦虑……

幼儿分离焦虑就是最典型的——婴幼儿因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不安、焦虑、不愉快的情绪反应。

在这期间,需要家长给孩子多些“溺爱”,少些“讲理”。

01

有的孩子变得很黏妈妈,还有的会变回“幼稚”,比如一会儿吃东西要家长喂,一会儿又要抱抱,一会儿又要帮着拿这拿那……

面对处处撒娇的孩子你会怎么办?

“你都这么大了,自己吃!”

“都是上幼儿园的小朋友了,怎么还总让抱呀?”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如果这么干巴巴的讲道理,你觉得孩子会接受吗?

分离焦虑期的孩子内心充满了不安全感,这样说只会让孩子反感,心里更难过。

适当地接受孩子的撒娇行为,缓解一下紧张的情绪未尝不可。

比如和孩子说妈妈可以喂你吃饭,但下次就要自己吃哦;妈妈可以帮你拿,你要说谢谢哦,下次自己去拿好吗?

有的人把上幼儿园比作给孩子“断心理上的母乳”,这个时候就该多给孩子一些拥抱,多和孩子说几次我爱你。

 “妥协”就是给孩子的安慰,同时对孩子能坚持去幼儿园进行表扬,进而鼓励他去适应新的环境。

02

那像彤宝这样出现咬衣角、啃指甲、吮吸指头的孩子又该怎么办呢?

这是孩子排解压力的一种方法,不能指望马上改掉,批评不仅可能不见效还会让孩子更压抑。

我的做法是告诉她老师表扬了她在幼儿园吃饭不挑食、中午睡觉表现也好。

然后说,老师和我都希望她在“不要咬衣角”这件事情上慢慢进步,并告诉她有事可以随时找老师帮忙。

接下来的就是耐心等待。

我相信等她心情慢慢安定下来后,习惯了幼儿园的生活后,自然而然就不会那么做了

03

除了撒娇、压力发泄行为,很多孩子的睡眠质量会下降

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孩子不习惯早起,再加上刚去幼儿园不能好好午睡;另一部分原因则是有的孩子比较敏感,白天在幼儿园心情不好,又不懂怎么排解造成的。

这时候,家长能做的就是不要再额外给孩子添加压力

尽量少说像“不要给老师惹麻烦”、“不要哭闹”、“不要和小朋友打架”这样看似有道理的叮嘱,殊不知在孩子看来这均是对他的一种要求,说的多了就会超出他的能力承受范围。

还有就是家长尽量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孩子。小孩子对家长情绪的感知很敏感,家长的分离焦虑也好,生气的情绪也好都会影响孩子,给孩子形成压力。 

除上面这些具体情况的应对,多带孩子在室外玩、做运动,因为体育运动可以有效缓解压力。

还可以创建情境和孩子玩角色游戏,让孩子说出憋在心里的话。

另外尽量保证孩子的睡眠,睡眠可以补充孩子因压力丢失的“能量”。

对了,还有膳食的平衡,不要放学后给孩子“猛补”,容易积食。

​彤宝妈心语♥:

孩子年龄小,认知能力差,不会自己调节情绪,缓解压力,需要家长的引导和帮助。

相信孩子,不久就会发现事情并没有你想得那么糟糕,孩子会喜欢上去幼儿园,他的表现也会让你很惊喜!

你可能感兴趣的:(做梦都喊“不去幼儿园”,孩子压力大,家长多“溺爱”少“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