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意间,发现自己两年前一直常伴在身边的记录本。是那种长且窄的尺寸大小,可以随身携带的琐事记录本。
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封底,被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很多字。像被遗忘的物品一般,那些有些零乱的字迹,也快要成为时光游走间的尘埃地带。
昨晚临睡前,我一一翻开,触碰到某个相似又不相似的灵魂在笔墨指尖游走。
我一边翻开,一边在心底错愕曾经有一个女孩那么用心在生活着,在自己仅有的认知范围内,在自己可以抵达的某个广阔的地域空间,在自己可以接触到的某类前辈师长身边。
随时记录自己内心涌现的某种吉光片羽,随时记下某位师长在某些场合说过的言语,随时摘录阅读所至之处的警句,甚至某些在生活中可能一辈子都不太用得上的生僻知识。
在薄薄的一本记录本上,有太多五花八门的东西:
每天需要完成的事项,老师上课时脱口而出的只言片语,某个人推荐的书籍、电影、歌剧片,别人偶然提及的某个知识点,甚至小到哪本英文杂志质量比较好,哪里买书比较便宜,哪个同学在某堂课上发言时讲的哪句话比较有价值,哪些地方值得自己学习。
将这本记录本来来回回翻阅了三遍,有了某种惊讶的发现:这字里行间的印迹,不是代表已逝的过去,而是成就了现在真真切切的我。
那些曾经写下的文字,那些曾经摘录过的词段,那些被自己反复提及的书籍,都内化成为了当下的我。
也许,当初不顾一切记下那些文字的她,只不过是怀着某种期盼,某种不确定;但她不知道原来有一天,这些会在时光的流层中孕育、打磨、锻造另一个自己。
2.
记录本上有这样一些文字:
摘录自朱光潜的《诗论·陶渊明》:“我们一般人的通病是围在一个狭小的世界里活着,狭小到时间上只有现在,在空间上只有切身利益相关系的人与物;如果现在这些切身利益关系的人与物对付不顺意,我们就活生生地被他们扼住。”
叔本华写道的一句话:“人生就是在痛苦与无聊之间的钟摆。”
电影《弱点》里的一句台词:“若为重要的事情努力而失去生命,那么你就拥有了荣耀和勇气。”
电影《欲望都市》里女主角说的一句旁白:“也许有些名牌只适合藏在衣柜,但当我们给别人贴标签时,却忘了了解标签下的人,爱才是永不褪流行的名牌。”
还有被反复做标记,却没有记录源头的话:
有人把你捧得更高,就有人把你摔得更惨。
精神的强大与独立,才是护佑我们一生的法宝。
记录本的某些地方还被自己贴上了彩色标签,标签上也是写着某堂课、某个时刻、某位老师说过的一些有趣的话。有一张水红色的半页标签上,记录着这样几句有意思的话:
(1)痛苦是有深度的。你愿意做一个痛苦的哲学家还是一头快乐的猪?
(2)价值观要有包容性。
(3)做自己喜欢的事,世俗的观点是多么可笑。
这些话都出自同一位老师之口,至今我依旧和这位老师保持联系,甚至她在我最艰难的求学时刻,曾经送给我的一段话,成为了我坚持下去的勇气。
我最意想不到的,是有这么一句话:虚心的人用文凭来鞭策自己,心虚的人用文凭来炫耀自己。
这句话出自丰子恺。
这也是这些年,特别是读研这两年仿佛烙印在内心深处的一种思想。
实际上,我早已忘记自己曾经摘录过这句话,但这些曾经被自己期望以某种方式烙印在心底的某些思想在往后真的沉淀为了自己潜意识深处的行为准则。
我还发现了自己曾经写过一段话,以类似现代诗歌的样式字迹整洁地安写在书页上:
仙人掌,不以颜色媚于斯。
要做一盆刺骨的仙人掌,
只对狠心的人决绝,
将坚强与任性留给同类。
——2018.8.10
将这句话饶有兴致地读给朋友听,他隔着手机屏幕听着,我隔着心记着。
3.
文字是有灵魂的,当你写下,当你记下,当你允它时间的嫁衣,它就自然而然装扮了你。
这也许,就是有质感的字字句句对生命的慰藉。
木心先生在《文学回忆录》说过这样一段话来告诫他的学生:
“世上有许多大人物,文学、思想、艺术等等。在那么多人物中间,要找到你们的亲人,找精神上的血统。这是安身立命,成功成就的依托。每个人的来龙去脉是不一样的,血统也不一样。在你一生中,要在世界上多少大人物中,找亲属。
精神源流上的精神血统:有所依据,知道自己的来历,找不到,一气茫然。找到后,用之不尽,‘为有源头活水来’。西方也把《圣经》叫做;‘活水’。”
你看,木心先生看似说得是文学,其实也是在说人生。
每个人都要尽力去找到适应自己的精神血统,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实践,融贯铸造成独有的精神明度,让自己在面对未知的境遇时,拥有可以依仗的精神壁垒。
以前曾开玩笑地和理工科的朋友说,走上社会之后,好像我们学文科的人没有学理科的那么实用受欢迎,但其实,我们学习的都用在自己身上了。
现在想来,至少对我来说,是一种现实。
择一本书,寻一个时间,握一支笔,写写画画那些让心悸动的字句,多年之后,再翻开来,你会不会发现另一个灵魂相似的自己,在时空的另一处,在笔墨指尖,带着期许。
我们一起试试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