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单身,学会《非暴力沟通》方法,能帮助你快速脱单!(下)

为自己的感受负责

感受源于我们如何看待他人的言行及当时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不同人对同一句话的认知不同,感受和想法就不同。

我们要尽可能精确的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需要,避免指责和批评。

不然会造成二次伤害,这种现象也通常出现在男孩初次恋爱被女孩误会时,会有越瞄越黑的现象。

我们面对负面信息时有4种不同的方式来接收:

第一种是:选择指责自己

第二种是:指责对方

第三种是:选择关注我们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第四种是:选择关注对方想要表达的感受和需要。

前二种不用多说,这是常规我们的常规操作,是错误的方式,说一下后面二种方式,第三种选择关注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是在当对方指责我们时,我们可以这样回应:

听到你这么说我,我感到很伤心,因为我有也在努力体贴你,这一点也希望得到你的认可。

为了让我们对自身所负的责任有更多的意识,我们可以用:“我感到......因为我......”的句式来表达。

人们听到批评,往往会自我辩护或反击来回应,我们越能够直接说出自己的感受与需要,他人就越有可能对我们做出善意的回应。

这种表达自己感受和需要的表达方式,需要的是足够的善意和情绪控制能力,因为面对指责时,通常我们会以机械式的回应,反过来指责对方,这是我们需要修炼的地方。

第四种是去关注对方想要表达的感受和需要,这就更难一些,我们要有足够的观察力和同理心才可以更好的发挥这种方法,当别人不开心时,我们可以这样表达:你感到伤心,是希望你的喜欢得到尊重是吗?

这种沟通方式,不在于所谓的情商高低,在于学习和练习这种沟通方式,如果我们能避免指责自己或指责他人,采取后二种沟通方式,那么我们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会相处得更加和谐,当然生活也会更加幸福。

但我们有习惯性的行为模式,要改变它并不是那么容易做到,这是因为人容易情绪化,为什么容易情绪化呢?这个说来话长,长话短说:就是人类在进化史中情绪脑比理智脑要先“问世”。

在情绪管理上会经历的三个成长阶段

第一个阶段:情绪的奴隶

第二个阶段:面目可憎

第三个阶段:情绪的主人

第一个阶段:情绪的奴隶,在这个阶段我们认为要为他人的感受负责,必须不断让所有人开心。

喜欢讨好人,怕别人不喜欢自己,这种感受就成为了自己的负担,有的人在这个阶段走成了“老好人”没再成长了,这类成年人也可以说是有“取悦症”,建议可以去看看《被讨厌的勇气》。

第二个阶段:面目可憎,在这个阶段,我们发现,为他人的感受负责并牺牲自己、成全对方,将会付出很大的代价,因为我们会感到痛苦,甚至是愤怒。当达到这个阶段后,我们可以调整心态,选择“做自己”,不再去迎合别人。

但有一类人在这个阶段纠正过当,他们变得不在乎别人,完全放飞自我了,就会为所欲为,典型的“做自己过头”看起来特别有个性,其实是极为不负责不够成熟的表现,我觉得这种人更加“面目可憎”。

第三个阶段:情绪的主人,在这个阶段,我们不再出于恐惧、羞愧或内疚的回应他人的需要,而是发自内心的慈悲与爱而相互给予。我们既不为他人的感受承担责任,又能全然地为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为负责,同时,我们也明白,若牺牲他们,我们永远也无法满足自己的需要。

提出具体的请求,对方才知道你需要什么

在提出请求时,所指的事情要是具体可行的,不能含糊不清,也不能夹杂着抱怨或指责,也不能让人感觉到这是要求他。

人们往往搞不清楚自己到底请求他们做什么,如果不具体又带有指责或要求,人们很容易产生抗拒心理,或者把这类语言理解成冒犯与挑衅。

举几个例子:

一位小孩袜子扔一地,这时妈妈说:你可不可以帮妈妈把你的袜子丢到洗衣机里,因为我希望我们家里整洁一些。(错误说法:把袜子捡起来,否则你等着挨凑或者不许吃饭)

一位妻子看见丈夫开车太快,而是说:我希望你在规定的时速内驾驶,因为太快了我感到害怕。(错误说法:开那么快干嘛,赶着投胎啊)

一位父亲想让小孩去剪头发,这位父亲说:我担心你的头发太长,会遮住视线,特别是在骑自行车的时候,你要不要去理个头发呢?(错误说法:你头发太长了,去理个发吧)

一位妻子想让丈夫晚上早点回家,她说:我希望你晚上21点能回到家,因为我一个人在家很害怕,需要有你陪着我。(错误说法:你21点前不到家,我就锁门)

一个男生想要女生帮倒杯水,他说:我坐在这里好惬意啊,要是有人帮我倒杯水就好了,因为这样我就能体验到幸福的感觉了。(错误说法:我帮倒杯水,大概率得到:“你没手是不”的回应)

一位妈妈想让自己的儿子穿着别太邋遢,她说:以你老妈的历史经验来说,穿着干净、整洁的男孩子最酷,因为年轻漂亮的女孩子都喜欢。

以同理心倾听

给建议、比惨、说教、安慰、讲故事、摆脱感受、同情、询问、解释、纠正等这些行为会妨碍我们以同理心与他人连结。

同理的核心是“临在”,全然地与他人以及他们当下的体验同在。当我们对他人表达同情时,就不是在同理他们了,我们需要格外警惕。

当我们处于辩解防卫的状态或痛苦得无法同理他们时,我们可以选择以下三种方式:

1.停顿,深呼吸,同理自己。

2.非暴力呐喊

3.离开现场

练习以下对话中哪些“B”同理回应了“A”?

1、A.我怎么会做这么愚蠢的事?

     B.没有人是完美的,你对自己太苛刻了。

2、A.你以为你是上帝吗?

     B.听起来你有些生气,是不是因为你希望我能看到,一件事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

3、A.你从不把我当回事儿,没有我的话,天晓得你能怎么办。

     B.不是这样的,我没有不把你当回儿。

以上对话中只有 2B是在同理A,其它的都不是,1B只是在安慰A,3B只是在否认和辩解,而非同理A的内心世界。

充分表达愤怒

我们之所以生气,绝非因为他们的言行,而是他人的行为刺激了我们的情绪反应。

如何充分表达愤怒:

认清楚产生感受的原因在于我们自身的需要,而非他人的言行。

(提示:这句话可以多读几遍)

当我们面对不喜欢的言语或行为时,我们有四种回应的选择:

1.指责自己

2.指责他人

3.同理自己

4.同理他人

当我们指责自己时,别人可以顺势把责任都推卸给你,这样你就会变得更加愤怒了。

当我们选择第二种方式指责他人时,愤怒便产生了,这时我们在选择扮演上帝,想去审判他人。

而这就导致我们切断了和需要的连结,愤怒在提醒我们正在用头脑分析和评断他人,没有关注自己有哪些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愤怒是疏离生命、引发暴力的思维方式造成的,所有的怒气背后,都有一个没有被满足的需要。

与其沉浸在愤怒当中,不如带着同理心与自己和他人的需要连接,这也许需要一些时间,但通过反复练习,我们的思维将会有意识地以“我生气,是因为我需要.....”来取代“我生气......是因为他们......”。

让我们愤怒的并非他人的行为,而是我在头脑中对他人及其行为的看法和解读。

一个小孩明知做错事了,为什么还要说谎呢?因为他要保护自己,所以不敢承认,这个不敢承认的背后是害怕受到惩罚,有什么力量能支持一个小孩,明知道自己说真话会受到评判和惩罚,还敢说真话呢?

与其说小孩不敢说真话,爱说谎,不如说是批评式教育、棍棒教育方式让小孩子不敢说真话,该反思的不是小孩,而是大人的教育方式。

表达愤怒的四个步骤

1.停下来,深呼吸。

2.看看我们有哪些评判性的想法。

3.与我们的需要连结。

4.表达我们的感受和未被满足的需要。

化解冲突,调和纷争

当我们去为别人化解冲突时,首先我们要表达自己的需要,其次不论对方说什么,设法找出他们真正的需要。

如果他们表达的是想法、评判或分析,而不是需要,我们要继续寻找话语背后的需要,解决需要是化解冲突的关键。

第三,确准理解了彼此的需要,否则继续寻找话语背后所隐含的需要。第四,尽可能的同理对方,以便让双方能确切地了解彼此的需要。

第五当双方都澄清了事件中的需要后,我们就可以用正向描述行动的语言,提出化解冲突的策略。

调解纷争我们还要记住几件事:

1.你的角色以及对非暴力沟通调解过程的信心,告诉他们只要双方都遵照非暴力沟通的步骤,最终,所有人都能得到满足。

2.谨记:冲突与我们无关,避免陷入冲突,要谨记自己的目标是化解冲突,引导双方各自表达需要。

3.急救式同理,如果有一方控诉我在偏袒,我们可以说:你是不是很生气,想要确保你有机会陈述自己的立场?

4.掌握进度:追踪,要仔细注意人们所说的话,确保双方有机会表达自己的需要,争执不下、情绪激动时,可以把讲话内容用笔记录下来。

5.聚焦于当下,对当下的觉察是:此刻谁需要什么?有什么请求?

6.推动对话进程,当双方陷入无法沟通的困局时,可以自己导演一方角度,让另一方在旁边观察。

7.打断,当事人情绪十分激烈,彼此大声咆哮或抢着发言时,要以“请听我说”打断他们。

非暴力沟通化解冲突与传统的调解方法不同,我们不去讨论事件本身、策略和妥协之道,而是首先集中注意力找到双方的需要,然后再寻求策略满足那些需要。

使用非暴力沟通表达感激与赞赏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收到一些赞美,比如:你这份报告做得真好,你是个非常体贴的人,你昨晚开车送我回家,真是太暖心了之类的话,通常我们接收到这样的赞赏和感谢时,我们也难免自负或是假谦虚。

以色列前总理梅厄夫人批评内阁大臣的话:别谦虚你没那么伟大!

这类赞美会让人上瘾,有些人就为了得到赞美而努力,但效果并不长久,一旦人们发现表扬是为了控制,他们的生产力就会下滑,我赞美你,你得好好干,而这背后隐藏的意图是在他们身上索取回报,人们便不会看到赞赏的美好所在了。

在使用非暴力沟通表达感激时,要有以下三个要素:

1.他人做了什么增进了我们的福祉。

2.我们有哪些需要因此得到了满足。

3.因为这些需要得到了满足,引起了我什么样的愉悦感受。

之所以很少看见有人这样去赞美他们,是因为我们无论做得多好,就算我有98%做得很好,但事后我记得的,却是那让我不满的2%。

有这么一个故事,说小孩考试考了99%,兴高采烈的回家给家长看,家长看了后却问为什么不是100分?

但有一个老师遇到一个交白卷的学生,当学生拿到批改好的卷子时,十分吃惊地发现自己竟然得了14分,他满腹怀疑的问老师:我做了什么可以拿到这14分呢?老师说:你的考卷很整洁。

不是生命中没有什么美好值得我们去表达感激,而是我们的关注焦点都在不好的事情上。还记得前面提到的一句话吗?重要的不是你做了什么,而是你注意力的品质。

本篇来源于《非暴力沟通》一书的阅读笔记总结,整理前后花了很长时间,感谢阅读,如果你觉得有用欢迎收藏分享!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果你单身,学会《非暴力沟通》方法,能帮助你快速脱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