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疼的人其实并不疼 只是没有克服内心的障碍

        她躬着腰,双手撑在膝盖上,呼哧呼哧的大喘气。“人好多,好慢呀好慢呀…”,我知道她是自我安慰,来化解周围人异样和不解的眼光,同时也在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这就是我的待孕老婆,也是她第二次抽血化验,强忍着内心的抗拒坐在抽血窗口,撸起袖子,侧歪着脸,嘴里咬着自己的食指。我站在老婆的右侧,挡住抽血的一系列动作。

  “这都第二次了,怎么还是这样,这又不疼,生孩子的时候那可咋呀!”中年护士一脸的嫌弃。旁边比较年轻的女工作人员把手里的病例翻的更用力了。

  “其实她怕的不是疼,从小就是这,就是害怕这种感觉,没有办法,天生的”,我搂着老婆,堆了满脸的笑冲着这位中年护士。

图片发自App

  前段时间微信群内流传着一段打针视屏的搞笑集锦。男女老少,只要一见针头,就哭天喊地,喊爹喊娘,囧态百出,爆笑之余,还挺好奇的,怎么会有这些人。

  当活生生的例子出现在我们生活中时,周围人又不理解了,表现出反感,鄙夷,排斥和不友好。

图片发自App

  美国内战后种族隔离,种族歧视越来越鲜明;同性恋群体表达自己,表达真爱,这种颇具仪式感的行为被社会学家称为“出柜”。社会本来就不平等,总有一些人是分类者,是规则的制定者。无法被划分的人就会被认为是异类,而侥幸被归类的人庆幸之余便是不理解,诧异,反感……

  我作为陪同的丈夫,一样没逃过周遭人的数落。我能做的,是一味向工作人员解释,这类人真的存在,天生的,确实无法改变。其实,我们的要求不过分,就是希望能得到理解,再或者你们不要做声,扎完针我们就会走。

  “老公真好,只有你一直为我说话,”老婆是个感性的人,眼里闪着泪水。

  “老公在我就不怕了”,她狠狠地说。

  天生的这种事情我们无法改变,要在群体中生活,我觉得有必要学学以下技能:

  1、学会迎合,别人不理解,很正常,因为他不懂,自然不会感同身受,咱不能强迫他接受,要顺应他,“是的,天生的,我也没办法”,最好笑脸相应。

图片发自App

  2、学会表达,“不好意思,给您添麻烦了,我也控制不了,就是害怕”。

  如果自己不会表达,可以让陪同人员代替,陪同人员最好社会气息浓重,点头哈腰,流里流气。

图片发自App

  3、如果你觉得身为该群体的一员,想为这个群体发声,可以采取温柔说服,“阿姨,真的不是发虚,从小就害怕打针,一直没有克服,不要反感哈”,这种博同情的行为,最好不要做了,被社会接纳的才是真理,不是救世主就不握话语权。

你可能感兴趣的:(喊疼的人其实并不疼 只是没有克服内心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