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则学论语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思无邪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注释】

1)  饥:收成不好。

2)如之何:怎么办。

3)盍(hé):为什么不。

4)彻:西周时的一种税法制度,国家向百姓抽取十分之一的赋税。

5)二:抽取十分之二的赋税。

【译文】

鲁哀公问有若说:“年岁收成不好,国家的用度不够,有什么办法?”有若回答说:“为什么不去实施彻这种田税制度,只向百姓抽取十分之一的赋税呢?”哀公说:“现在抽取十分之二的田税,我都还不够用,怎么可能只抽取十分之一呢?”有若回答说:“倘若百姓的用度够了,您为什么会不够呢?倘若百姓的用度都不够,您又怎么会够呢?”

【理解与思考】

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有若的回答深得夫子所倡导的为政之道,与那句“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如出一辙。最可贵的是体现了“藏富于民”的思想。为人谋者,要站在同一高度,考虑问题要全面,态度要明朗,根本上还是自己要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为政者要从百姓的利益出发,只要百姓富足了,国家就不可能贫穷。反之,如果对百姓征收过甚,必将使民不聊生,国家经济也就随之衰退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就像我们小时候就都知道的故事《苛政猛于虎也》讲述的那样,到了老百姓为了躲避赋税宁可到有老虎吃人的地方去冒险,那么国家能够交税的人也就越来越少了,人越少,生产出的资源也就越少,资源越少,国家就越穷,国家越穷资源就越不够用,如果再增加赋税,百姓越发没法生活就越多的人远遁他乡,如此形成恶性循环,那么这个国家也就衰退了!所以有若这时候对哀公说要减免赋税,因为人是一个国家的根本,能让百姓安居乐业,那何愁资源不够用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每日一则学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