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中国年度散文读书笔记(一)

        继续读《2010中国年度散文》,仍是王剑冰选编,收散文六十五篇(两个外一章仍不另计),和《散文选刊》2010中国散文排行榜二十二篇散文无一重复,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

        范曾《爱的哲学》信手拈来一个个典故或名句,既增文采,又佐论据。残缺是爱情的属性,一如断臂的维纳斯,陆游的《钗头凤》,“其感人胜过《剑南诗稿》的一万首诗”;爱情改变着历史的命运,希腊英雄为争夺一个美人而战成就了荷马史诗《伊利亚特》,李后主因为小周后成为词坛帝王;爱情在精神的爱恋中最是真实,“柴可夫斯基之于梅夫人、米开朗基罗之于维多利娅都是如此”。“爱情之泪浸透着扬子江边的望夫台,安抚着无定河边的梦里人,空荡荡一似唐婉桃花落尽的闲池阁,冷凄凄恰如易安的春寒料峭的蚱蜢舟。”这一串串玲珑剔透的句子让这篇散文活色生香。

        李存葆《孤吹者的艺术交响曲》是为书画大家林凡书画文论总集写的总序。既是师长,又是挚友,相知三十年,堪称忘年交。林凡是海,李存葆就画海,用的还是笔,但基本元素却是文字,林浩瀚,李就画出浩瀚;林深邃,李就画出深邃;林奇崛,李就画出奇崛。工笔,写意,古意,恣意,梦幻,空灵,全凭文字排列组合,古有钟子期,今有李存葆,意会全在高山流水之间,林凡幸甚。林画《碎梦浮春》,李拟之以“一泓清冷澄澈的春水”,“水畔石侧,是簇簇低矮的苇丛,苇草新叶初抽,攒攒挤挤,比肩争头;而去冬那淡黄色的残叶,还依傍在苇丛根部”。林画《山风瑟瑟》,李云“仅用半池暗黄色的秋水,几片绿意未退的秋草,几簇叶见枯白的野竹,再加一石一鸟,便营造出仙山瑶池似的氛围”。李存葆将林凡比作独鹭,“无论是在万籁无声的深夜,还是于残月在天的黎明,它都能以婉转清扬的歌声,唱出人生况味中的各种孤独。”林出手卓荦不凡,李下笔亦出神入化。

        王充闾《事是风云人是月》可看作一篇读史心得。“文史不分家”、“六经皆史”是老生常谈,波斯史官将一部世界史概括为一句话:“他们生了,受了苦,死了。”译过来就九个字,作者进一步压缩为七个字:“事是风云人是月。”烘云托月,人是主,事是从。“人是出发点与落脚点”,“哲学思索命运,历史揭示命运,文学表达命运”,“读人重在读心”,不“苛责前人”,不“率意做出评判”,“着眼于隐蔽在书页后面的潜台词、画外音”,“变换不同的视角,寻找不同的切入点,采用不同的方法”,或正读,或反读,或深读,或浅读,或重视必然,或关注偶然。不断提出问题,设置疑问,等等。这些都对我们读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袁鹰《发热年代中的发热文章》是反思之作,反思那个年代,也反思自己,非常难得,作者勇气实在可嘉。

        迟子建《暮色中的炊烟》还是写那个孤独的俄裔老太太的,写她的善良,写她的命途多舛,写她的好客和舞姿翩翩,尤其是写她的寂寞孤独。特殊年代,邻居们对她的关心只能通过她的孙子秋生,或者关注她家的炊烟。作者开头是这样写炊烟的,“炊烟是房屋升起的云朵,是劈柴化成的幽魂。”“无云的天气中,它们就是空中的云朵;而有云的日子,它们就是云的长裙下飘逸着的流苏。”这是我读到的写炊烟写得最美的文字。

(摘自2021.11.2.~11.3.日记)(未完待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0中国年度散文读书笔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