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和他的边塞诗

岑参,唐代著名边塞诗人,荆州江陵(现湖北江陵)人。

岑参出身名门,他的曾祖岑文本是太宗时的名臣。但岑参很早就失去了父亲,家道中落,非常贫寒。他跟随哥哥学习诗文,遍读经史,九岁就可以写文章。玄宗天宝三年(744年),他考中了进士,被授为率府兵曹参军。但是,满腹经纶的他并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

天宝八年(749年),岑参在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的幕府担任掌书记一职,开始了他的边塞生涯。初次出塞,他满怀着报国热情,想在战争中取得前程,但未能如愿。天宝十年(751年),他回到长安,与杜甫、高适等诗人交往。到了天宝十三年(754年),他再次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来到边塞。

前后十多年的军旅生活,岑参报国立功的愿望虽然没能实现,却给我们留下了大量优秀的边塞诗作。《唐才子传》说他:“往来鞍马风尘间十余载,极征行离别之情,城障塞堡,无不经行。”“博览史籍,尤工缀文,属词清尚,用心良苦。诗调尤高,唐兴罕见此作。”

长期的边塞经历,岑参对行军打仗的艰辛深有体会,对西北边疆的风光也有真实感受,所以他的边塞诗不仅格调高亢,气势磅礴,而且想像丰富,意境新奇。比如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这一年,朝廷派人来巡视西北边防,担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的岑参送使者归京。宴会中,天色突变,风雪齐至,岑参写下了这首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是何等的意外,也是何等的惊喜;这是戍边的艰辛,也是戍边的豪情。

还有《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行军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封常清出兵去征播仙,岑参写了这首诗为他送行。他抓住了边地特有的景物来写环境的艰险,极力渲染、夸张环境的恶劣,来突出边防将士不畏艰险的精神和高昂的爱国热情。诗歌运用了比喻、夸张的艺术手法,写得惊心动魄,热情奔放,气势昂扬。

在他笔下,天山飞雪,瀚海奇寒,狂风卷石,黄沙入天,种种神奇的异域风光如在目前。他热情地歌颂了将士的勇武和战功,也委婉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悲惨。岑参的边塞诗,体现了昂扬的盛唐气象、盛唐精神。正因如此,他和高适并称为“高岑”,成为唐代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

当然,边塞生活也有它的另一面。且看这首《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诗人西行途中,偶遇前往长安的使者,虽然他满腔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却也被勾起了无限的乡愁。

还有这首《碛中作》: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诗人选取了沙漠行军途中的一个片段,展示出了他戎马倥偬的动荡生活。一轮明月当空朗照,他不由得想起辞别了两个月的“家”来,难免触发了那么一点思乡之情。整首诗对暮色苍茫之中的大漠的描写,显示出悲壮苍凉的艺术风格。

安史之乱后,岑参回到朝中,杜甫等人推荐他担任右补阙,后来又改任起居舍人等官职。大历元年(776年),他官至嘉州刺史,所以世称“岑嘉州”。后来被罢官,客死于成都旅舍。

《唐才子传》说他:“未及大用而谢世,岂不伤哉!”古人为他没有做上高官而惋惜,其实,他的光辉诗篇流传后世,比高官厚禄的荣耀更有价值。

你可能感兴趣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和他的边塞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