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教师的“自我修炼”——聆听“李志欣”老师报告有感


从1995年参加工作开始,屈指算来也已27个年头,从当初的“小青年”不觉间也到了“知天命”的奔五老者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不变”的我二十多年间送走了也近十茬学生,教学经验、教学基本功当然比刚参加工作时有了很大的进步、提高。但是,身处在这个“信息化”大爆炸时代里,总觉力不从心。面对变化,常常被动地去适应,茫然地去接受。电脑操作、智能手机、多媒体教学、无纸化办公、指纹解密、网络购物、外卖APP、打车APP、网络订票……新事物层出不穷、目不暇接……总之,稍不留神就会“远离”社会,感觉被时代无情“抛弃”……今天,听了李校长的报告,更是感慨万千,感觉李老师一语道破天机,说出了自己近几年的感慨,受教很多,启发很大。现将几点感想总结如下:

首先,教师读书学习是工作的需要。

教师的工作特点就是永远面对“年轻”的一代,而年轻就代表了朝气,代表了未来。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地去充电,不断地去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年龄不断增大、思想日趋“保守”甚至是“落伍”的与学生的“代沟”间,不断用学习来充实自己,让自己在知识上不断更新并提高、开阔自己,以便更好的去迎合学生、适应时代,适用社会,适用自己的“教育对象”孩子们。从而拉近与孩子们的距离,走进学生们的世界,进而走进学生们的心灵,为教育他们做好准备。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不讨厌你了,才有可能信任你,才有可能接受你的“知识”“经验”甚至“教育思想”。师生关系才能和谐,师生间才能建立“忘年交”。这样,我们在孩子面前才能成为“老学究”而不是“老古董”。我们就不会去抱怨什么代沟,落伍了。试想,一个连“粉丝”都搞不懂的老师怎么能走近学生?更谈不上走进学生心灵,让他们领略你的“渊博知识”,看清你才是那位“博学多才”的“大儒”呢?

再次,教师的读书学习是自我提升的需要。

古人云“活到老,学到老”。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知识却是无限的。学习是不断提升自己能力、开拓自己视野的最基本的途径。因此,我们只有不断地去读书,才能充实自己、丰富自己。才能让自己在不断的学习中积累知识,慢慢儿地充实自己。我们经常羡慕别人的口若悬河,羡慕别人的出口成章,羡慕别人的妙笔生花,羡慕别人的聪慧多谋……殊不知,这仅仅是读书、学习的一个“水到渠成”的结果而已……哪有什么渊博知识,哪有什么高深莫测,有的只是无数个散落在“书海”中被人忽视的“贝壳”而已……“贝壳”积累多了,“串”起来,自然就有了悦耳的“风铃”动听的“悦耳”而已。拿起书本吧,读书学习没有早晚,只有迟暮。《三字经》有言“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27岁才努力奋学的苏洵,终于用勤奋让自己学有所成,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试问:在距今1000多年前的宋朝,在那个平均年龄勉强超过30岁的北宋王朝,27岁代表什么?就算在今天,27岁的你还有勇气开始去读书去学习,几年后还要去参加中考、高考……或者是研究生考试吗!“临川慕鱼,不如退而结网”与其羡慕别人的才华,还是学习苏洵吧——拿起书本,充实自己吧!

再次,教师的读书学习是孩子、家人最好的榜样。

人到中年,上要孝敬老人,下要教育子女,可谓责任重大。这也让我们有了不读书、不学习的若干“堂皇”说辞……而最让我们头疼的就是对儿女们的“教育”了。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未考入超级985的埋怨孩子没进C9,考211的抱怨孩子没进985,考一本的……我们对孩子的要求总是那么的“高”、那么的“远”……当然,这无可厚非,也谈不上什么“过分”。但是,我们要求孩子不断进步,勇往无前的时候,想想自己是否给孩子做好“榜样”了吗?如果没有、或者榜样还不太“标准”的时候,那就收起“说教”,拿起“书本”,放下手机,摘下耳机,陪孩子读书、学习吧!——这样,不但自己浸润了知识,或许孩子会还给你一个惊喜……

最后,摘用培根《谈读书》中几句话送给自己也与大家共勉——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博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事辨事之际……这里的“怡情”是陶冶自己,“博彩”是陶冶别人,“长才”是充实了自己,以便更好地服务社会、国家!更何况培根还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加油,读书人!

(五莲县五莲中学  王万杰)


你可能感兴趣的:(也谈教师的“自我修炼”——聆听“李志欣”老师报告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