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学

暗吃一惊,但是面不改色。为了稳住局势,王阳明对顾佖说,没有什么好慌张的,我来江西就是要平宁王之乱,你放心吧。

王阳明心学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此心不动如山!

体制内的贼无比难破。

对付不同的人,王阳明自有不同的手段。

朱熹礼学规定,名不正则言不顺,这一套很严格的

人的心分为性和情。性就是最高的道德标准,即仁、义、礼、智、信。情就是人的情感、欲望。朱熹说的“存天理、灭人欲”,意思就是仁义礼智信这些东西要保留,但人的那些情绪都是恶的,都应该去掉。阳明心学对理学的超越,就是主张人的性和情都通人心,心就是天理,承认人作为人的基本的情感需求。

不学而能,那叫本能;不虑而知,就是因为每个人天生都有良心,都有一种内在的道德自律,这个就叫良知。

王阳明认为,每个人一旦良知觉醒,人生就是一片光明。所有的困难挫折都挡不住他。当然,这种觉醒一定自困难、挫折中来。如果每个人内心良知觉醒了,人生的价值自然就会体现,人类社会就有希望了。

阳明的“致良知”的本质是,让人们听从内心光明的指引。这种内心的光明指引是什么呢?应该是人类文明历史积淀下来的智慧、道德与灵性的自觉。

人生而自由,又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囚”这个字,就象征着人生其实是在夹缝中求生存。我们放大点说,其实人在天地之间,又何尝不是天地一囚徒。

因为王阳明认为孔子当年说,最高是圣,其次就是狂,这个时候要超狂入圣,先要进入这个超狂的境界。再其次,狷介,就是品格的高洁、自洁。最低一层就是乡愿。

你太张狂了,要懂得收敛,要懂得停止。

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以此自修,直跻圣位;以此接人,更无差失。

王阳明总结道,善和恶在不同的环境下、不同的条件下,是可以转换的。凡事你不能喜欢就说它是好的,你不喜欢就说它是恶的;不能简单以自己的标准去看待万事万物。你要真的能盛下万事万物,应该怎么做?先排除自己的执见,把那些固执的东西,要先抽空。你不把你自己固有的东西排空,怎么能接受新的东西进来呢?

每当我们看到新闻里战争和恐怖袭击之类的消息,就会很感慨,觉得很悲哀。人一方面因其思想、情怀、追求以及文明而成为万物之灵长,是这片星球上最伟大的生灵;但另一方面,因其杀戮、仇恨、私欲、贪婪、极端,人也是这个星球上最被异化的物种。这也就是王阳明说的被遮蔽了良知。因此,只要你找到内心的良知,在人类文明薪火相传的历程中发挥出自己的光和热,你就是人类中的圣人了。这就是人生观。

先生思归一念,亦是著相。

的良知告诉我,我和亲人之间的感情是最基本的人性,是我要追求的最光辉的东西。如果这个东西都没有了,其他东西还有什么必要呢?

我的内心也很后悔,这是什么?这就是内在的贪婪和私欲泛滥。我觉得自己境界太低了,我追求致良知,难道因为这一点点利益的得失就动心了?我静坐一下,反思一下,把这私念格去。

人在情绪上的波动也是难免的。但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一点一点地反思,不放弃终极的光明追求,人才走上了一条光明的成长之路,这是儒家文化在修身层面,帮助个人走向最终极的目标。

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是世界观,“有善有恶是意之动”是人生观,“知善知恶是良知”是价值观,最后“为善去恶是格物”是方法论。从世界观、人生观到价值观、方法论,心学一个庞大、严谨的完善体系就呈现出来了。要上升到哲学的层次,不仅是有观念上的超凡脱俗,更要有一定的体系性。因此,我们才能称心学是五百年来影响人类文明的思想体系和哲学体系。

常快活是真功夫

王阳明上课形式不拘一格,甚至天热的时候,王阳明会扇扇子,而学生遵守师生之礼仪,都不扇扇子。王阳明就说,天热嘛,大家都扇扇子,没有问题。大家不好意思扇,王阳明就每人送一把扇子。天热扇扇子这是人性的需求,和良知无妨,没必要为了表面的、虚的一些东西去遮掩这种良知。

身心俱愉悦,这样更容易进入学习的那种至妙的环境,更容易开悟。

人生到此境界,就是孔子讲的“随心所欲不逾矩”了。孔子讲,随心所欲不逾矩,孟子讲不动心,王阳明则是把孔子和孟子的说法全都综合起来,既可以做到随心所欲,又可以做到内心不动如山。

严子陵是余姚四大圣贤,最爱做老师的,被范仲淹称为“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事上练,先练静坐

你明白了吧?光不止在烛上!人生就是光明与黑暗的一场抉择和追求,但是光到底在哪儿呢?格局够大,眼光够大,你见到的光明才够多,才有真正的光明。王阳明讲心外无物,致良知是他的终极光明,其实是无所不包的。

阳明心学已经成为他们心灵的寄托和希望所在。阳明心学最适合去改变一个社会的土壤,它直接开启了晚明的人性觉醒。

阳明心学最光辉的地方、最光明的地方到底是什么呢?我想来想去,它应该是教会我们尊重自我、尊重生命、尊重人性的价值

阳明和他的心学可以让人发现内心的光明,找到内心的光明,然后破开生命的桎梏,奠定人生的格局,获得行动的智慧。这样,人生就进入了一个不断成长的良性循环,人生境界从此就会越来越高。

儒家学说的核心就是仁,仁者爱人。对于大凶大恶之辈,王阳明从来没有假仁慈,该杀就杀,但是对于无罪之人,尤其无罪之黎民百姓,王阳明却始终怀着仁爱之心。

那么这个时候,王阳明到底是听从朝廷的指令,还是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呢?这对他来讲,也是人生最后一个“致良知”的考验。

阳明心学“致良知”最伟大的意义就在于,让人们摆脱外在的桎梏,听从自己内心光明的声音。

他几次请假要回老家。当时武宗身边也是一帮奸佞小人百般阻挠,王阳明那时候不便弃职回家。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你可能感兴趣的:(王阳明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