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过大的表现之五:习得性无助

图片发自App

“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的,他用狗作了一项经典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1975 年塞里格曼用人当受试者,结果使人也产生了习得性无助。

正如实验中那条绝望的狗一样,如果一个人总是在一项工作上失败。他就会在这项工作上放弃努力。甚至还会因此对自身产生怀疑,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无可救药。

而事实上,此时此刻的我们并不是“真的不行”。而是陷入了“习得性无助”的心理状态中,这种心理让人们自设樊篱,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自身不可改变的因素,放弃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破罐子破摔,比如,认为学习成绩差是因为自己智力不好,失恋是因为自己本身就令人讨厌等。

图片发自App

习得性无助主题是“习得”,也就是说这种心理状态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实验中的狗狗,开始被电击的时候也会左奔右突,寻求逃避的方法,当它把所有的方法都尝试过之后,绝望了,认定了自己是没有办法逃避电击的,因此只好逆来顺受,期待电击快点结束。

一旦这个信念形成了,再打开笼门,它也不会逃走,是因为他认定了自己是无法逃脱的这个“事实”,即使现状改变了,原来的“事实”不存在了,它也被固有的信念蒙住了眼睛,看不到其他的可能性。

还有一个关于大象的故事也和这个实验有相仿之处。大象在小的时候就被细细的铁链拴住,无论如何挣扎,都无法挣脱。等到它长大了,一根细细的麻绳就能把它拴在树上,也是被头脑中的“铁链”拴住了。

图片发自App

如果在一个人生命的早期,就不断被重要抚养人否定、打击,这也不许动,那也不可以接触;不断被评论这也不行,那也不好。就像狗狗被电击一样,孩子就很容易产生习得性无助的心理状态,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

我在学生中做过一个调查,问孩子们大概在几年级的时候认定自己学习不好的(因为我所在的学校学生入学分数比较低。)绝大多数孩子回答,从小就没想过自己学习能好,更没有想到过考取名牌重点大学,他们觉得这样的事根本不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

当孩子们有这样的想法时,学习上一旦遇到困难,习得性无助就会弥漫性发作,因此也很难再去做更多的努力而改变现状,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可以想象,这样的孩子将来到了工作中,受到压力时,也会比较容易接受失败,认定自己一事无成,最终导致自己的人生一败涂地。

图片发自App

当生活没有压力的时候,我们真诚地希望自我掌控,“我的生活我做主”。可是一旦有了压力,习得性无助就迅速占领了高地,宣称“我做不到”“我也没有办法”“生活就是这样的不公平”……

我们在这个习得性无助的模式下获得短暂的安心和安全,却损失了自信、自省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和盼望。最可怕的是,我们失去了对自己生命的掌控。因为习得性无助者深深坚信,自己快乐与否、成功与否掌握在他人手中,自己再努力也是没用的。

每个人,唯一可以改变的就是自己,改变自己的人生故事,改变心智模式,通过不断自我观察和自省来看到生命的多种可能性。

1、感受自己的情绪,及时发现自己有无陷入习得性无助。

2、允许自己无助一段时间,毕竟,这是你一直以来的思维方式和心智模式。

3、看看有没有新的想法,或者其他新的选择,如果要走新路,需要什么样的心智建设。

4、尝试新的选择,尝试再尝试。

你可能感兴趣的:(压力过大的表现之五:习得性无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