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公孙突

大军回城已经过去了十多日,申生却一直未得到君上召见。起初,看到申生又哭又闹,公孙枝(庄族申氏)于心不忍,也曾奉父亲之命进宫谒见了几次。可自打上次得了君上的准信,连他也觉得为难了,便只好躲着不见,专心去帮助父亲整理行装。

但为了安抚申生的情绪,公孙枝还是专门派人去请了游余过来。可也不知是怎么回事,游余的心情似乎也不怎么好,经常是故事刚讲了一半就发起呆来。申生见他总是心不在焉,便赌气起来不再理会他,游余倒也不多辩解,就那么呆呆地枯坐半晌,便一声不吭地离开了。

保傅原本打算要到封地去清理今年的上计,但因一直未获允准,便也时常过来看望申生。每次来时,他都会饶有兴致地叫申生玩投壶的游戏,家老荣父就站在他们身后吟诵诗歌。兴致来了,申生也会跟着吟诵几句,可若是他心情不悦,保傅也从不强求,只由着他的性子来。

有好多次,申生本打算要询问一些关于君父的事情,却总是被各种新式的玩意儿带走了注意力,等回过神来时,保傅却早已消失不见。事后申生总会无端懊恼,便在心里赌咒下次一定不会上当,可每每总还是经不住考验。

就这么又是懊恼、又是愤恨地过了半个月时间,各地封君已载着满车的粟稷回到了曲沃,宫里这才终于传了话来,说是君上要到武宫参加饮至礼,特命司马携申生前去观礼。听到这个消息,申生着实欢腾了好久,头天晚上便让女阿将新衣服都拿了出来,穿了又脱,脱了又穿,来来回回折腾了好几次。到了睡觉的时候,还特意将衣服都放在枕头边上,时不时地用手摸一摸。

这一天正是朔日(正月初一)大朝会和举行饮至礼的大日子,申氏府邸上下起得都很早。公孙枝早早地就被人从铺上揪了起来,闹得心中满是埋怨。不过,与申生院中那些仆役比起来,他的埋怨恐怕还是太矫情了些。

大约是实在太过激动了,这一日天不亮,申生便早早地将女阿和侍女们都叫了起来,让她们给自己洗脸梳头、穿戴打扮。以至于在晨光熹微之中,满屋子都是蓬头垢面的仆妇,和打着呵欠的侍女,若是让不知情的人看了去,保准会被吓一大跳。等公孙枝收拾完毕去到别院的时候,却见到申生正手叉着腰站在院中,眼睛恶狠狠地盯着自己。

一行人乘着安车赶往武宫,却见到宫墙外早已挤满了熙熙攘攘的人群。国人们大约是想在这喜庆日子里占个好位置,大都是天不亮就赶来排队了,申氏的车驾赶到时,他们正踮着脚尖望着宫门的方向交头接耳。见到有贵人的车舆,人们都纷纷让出了一条路,让申氏的车队靠近宫门。

越过重重叠叠的人群,看到的是一个更加繁杂的场面。武宫的东西两侧密密匝匝地停了几百辆不同的车舆,各地封君的御戎和车右正靠着宫墙闲聊,申氏从府中带来的七辆安车早已无处停放。

不过,这些大抵都不是公孙枝该操心的事情。此时南门外有几百名被五花大绑了的狄人俘虏,正在士兵的催促下排成整齐的队列。申氏的车队从他们身后转弯,在南门偏西的地方下了安车,便步行向武宫走去。从武宫的南门进去,是正对绍武殿的一个巨大的庭院,举目四望,只见宫墙之上,以及正殿和庭院四周都站满了手执干戈、穿戴整齐划一的宫廷武士。

一路走来,看到狄人凶狠的眼神,和那些武士肃穆的表情,申生不禁感到有些害怕,便不住地向公孙枝的怀里挤去。公孙枝一手捂着申生的眼睛,一手紧紧拉着他的小手,在寺人的引领下从武士的身后穿行,直接绕到了东侧的偏殿。

这处大殿南北狭长,原是大夫们等待上朝或受召时临时歇脚的地方,此时因正举行着朝会,便成了公族子弟聚集谈笑的场所。他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正各自闲聊打趣,看到公孙枝领着申生进门,便纷纷揖拜见礼,殿中一时安静了许多。公孙枝代大子回礼,又引着他到正中的一处榻上安坐,众人的说笑声才又喧闹了起来。

对于这些衣冠华丽的公族子弟,申生至今都不大能够认得清楚,此时又因念着父亲,便也没有理会他们,只管拿了侍女奉上的果品往肚子里塞。正当此时,有一名衣着朴素的小郎君走上前来,恭恭敬敬地作揖道:“大子安好!小叔安好!”

公孙枝怯生生地笑道:“你莫要取笑了,你比我还要年长几岁,这如何能当得起?”

“你我既同为公族,自然要循礼分尊,怎么能以年齿为序呢?”

“那便依你吧!”公孙枝腼腆地笑了笑,示意对方在申生另一侧坐下,随后又对申生介绍道:“这是你先伯父伯侨的儿子公孙突,也是你的兄长,你叫他突哥哥便是!”

申生听了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眼睛里却写满了疑惑。公孙突(羊舌突,献公之侄)见了一脸正经地解释说:“你小叔叫公孙枝,我叫公孙突,虽然都称为公孙,但此公孙与彼公孙却截然不同。小叔乃是先君庄伯之后,是为庄族,而我却是武公之后,是为武族,辈分自然要低一些。还有些上了年纪的公孙,比如公孙韩否、公孙勉、公孙浦,他们都是桓叔之后,是为桓族,辈分和你那被称为公子的保傅是一样的。这些道理,大子日后自然会明白的。”

申生常听人提起“桓族”“庄族”的名头,自然知晓其中是有分别的,但以他如今的年纪,想要完全理解这些,也的确是强人所难。他只记着一条,不管是公子还是公孙,只要是小叔告诉自己的,那便依着叫总是没错的。因此当公孙突将这些道理讲出来时,尽管他还不是特别明白,却还是乖顺地回应道:“我记住了,突哥哥!”

公孙突讷然地摸了摸他的头,便与小叔一左一右夹着申生说笑。

公孙突(武族羊舌氏)自小失怙,常年养在富顺膝下,虽也受到百般呵护,却总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如今见到申生也常年被养在公子宜(公孙枝之父,庄族申氏)门下,每日与他为伴的也只有小叔公孙枝一人,因此便同病相怜,对他颇为关爱。

“今年的上计可都清楚了?”公孙枝忽然问道。

“承蒙君上垂怜,封我羊舌为食邑,户不过三十五,田不过四千亩,本就没什么需要算计的,又有富辰兄长帮衬,早就清理好了!”

“那便好。我倒是想去一下,可怎奈申生一直未得君父召见,父亲也回不得封地,所以便耽搁了些时日。”

晋国原本采取井田之制,每一成年农夫可获田百亩,年产粟稷百石上下。又每八户农户要耕作公田百亩,但由于农夫互相推诿,不肯尽心,亩产往往只有私田的六七成左右。鉴于农户不愿耕作公田,导致大量田土效力被浪费掉了,至桓叔在位时,干脆便将公田也都分给了农户,每年只取十亩的收成作为赋税,公室所得竟然比之前高了许多。及至代翼功成,晋国的所有封邑内便都依照此制推行起来。

公孙突所领的羊舌邑是故翼都郊外的一个小农庄,农户只有三十五户,人口不过二百,每年收取的田赋只有区区三百多石。除了不需要亲自下田耕作外,日子比寻常农户也好不了多少,因此衣着便也比旁人朴素了不少。

但公孙突也算是个安贫乐道之人,对此丝毫不以为意,竟喜欢些旁人避之唯恐不及的诗书典籍,因此便成了太史苏门下的常客。太史苏每每提到公孙突,总是盛赞有加,常言此子有博古通今之才,将来必成大器,便着意要将自己的孙女许配给他。然公族对其却常常嗤之以鼻,笑言其不过是一个呆头呆脑的书虫罢了,不过公孙枝对其倒颇有好感,两人自是走得十分亲近。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十二章:公孙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