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我希望你做一个勇敢却”怕死”的人

凌晨三点,熟睡的姐弟被一阵浓烟呛醒!

着火了!!!

火焰、浓烟和热浪不断膨胀,涌入房间,姐姐一骨碌爬起来,一边大喊:“爸爸、爸爸、爸爸……”一边用棉被还有自己的单薄之躯死死地护住吓坏的弟弟。

5天后,12岁的姐姐因伤重不治,在医院离世;而手术后的弟弟醒来后,第一句话就是:“姐姐呢?”

悲痛过度的父母,不知道怎么跟一个5岁的孩子解释:他姐姐已经去世了,他再也见不到最亲爱的姐姐了,只能躲起来,偷偷抹眼泪……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

“死亡”这个话题,却让很多父母难以启齿,

甚至刻意对孩子回避?

宠物去世了,家长会告诉孩子:它睡着了;

爷爷奶奶去世了,家长会告诉孩子:爷爷奶奶去了一个很遥远、但是很幸福的地方;

甚至还有的家长,会用神话传说中的轮回故事,为孩子解释死亡……

马东在《奇葩说》中说过:“面对生死这件事,是我们所有汉文化里面的人,缺的一课。”

华东师大的一份调查结果也显示:63%的家长“难以接受向孩子开展和死亡相关的活动”。

结果就是每个孩子都要经历死亡,但却又不懂死亡!

上个月跟小宝一起在宠物市场买的金鱼,不知怎么,前一天还好好的,早晨起来,就见它翻着肚皮浮在水面上。

小宝用小手戳了戳,金鱼不动。我连忙制止了他,说:“金鱼宝宝还在睡觉呢!你不要把它弄醒了!”

在我潜意识中,这么小的孩子,不应该让他过早接触死亡。等他长大了,自然就会明白了!

我打算偷偷再买一条一模一样的金鱼回来,来个“偷梁换柱”,演一出“金鱼宝宝睡醒了”的大团圆戏码……

可学过心理学的同事小婷知道后,连忙制止了我,她说:“掩饰和欺骗都不能解决问题,孩子真正需要的,是生命教育!

她给我看了国外一个很火的视频,跟小宝年纪差不多的小朋友,已经开始学习如何面对死亡了:

视频中,小男孩捧着死去的宝贝金鱼,为它送别。他亲吻了金鱼一口,然后把它放进马桶里冲走。

在金鱼被冲走之前,小男孩还表现得满镇定;可金鱼真的从视线里消失了,小男孩又忍不住哭了起来!

因为妈妈告诉过他:死亡,就是自己的朋友永远不会再回来了

教育专家说:你给一个正在承受丧亲之痛孩子的最好的礼物,是告诉真相、诚实相待和理解

但是,人天生就有对未知的恐惧,孩子也不例外。

后台曾收到过一个妈妈的留言,跟孩子一起看动画片《狮子王》,看到老狮王离世的情节,她竟然发现孩子的眼眶湿湿的。

孩子下了好大的决心,才问道:“妈妈,你和爸爸,也会死吗?”

她认真的告诉孩子:“会的,我们每个人都会死。但死亡一定是有原因的,不会突然就死去!在死亡到来之前,我们还可以好好珍惜在一起的每一天!”

虽然孩子表示理解,但很长一段时间,想到这件事,就会很伤心,有时还会哭出来! 

因此,她有点怀疑,给孩子做生命教育,是不是有些残忍?

但越来越多的孩子,因为一点小事就想不开、轻生,对他们的父母来说,其实更为残忍!

很多影视剧、小说都在传达一种美好的愿望,人死后会去一个叫天堂的地方,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于是很多孩子,都把死亡当成解脱痛苦的唯一方式:

  11岁的孩子,因当众被老师批评,感觉羞辱,于是跳楼自杀;

  13岁的孩子,因寒假作业没做完,被要求补做,选择跳楼自杀;

  14岁少年,因被父母没收手机,愤而自杀;

  14岁的姐姐,因为偷玩手机被弟弟发现,竟残忍将亲弟弟杀害……

有调查数据显示,自杀是中国第五大死因,也是中国十五至三十四岁人群的第一死因。

我国每年自杀死亡人数近30万,还有约250万人自杀未遂。这其中15-24岁的青少年占比竟高达26.64%

除此之外,还有大量青少年沉迷网络直播、游戏、小说,离开了网络就不知道该干什么,甚至没有朋友,也没有梦想。

大量事实证明:缺乏生命教育,除了感到人生百无聊赖、充满绝望,孩子还容易被本能驱使,寻求感官刺激,做出一些低级趣味的事。

电影《流浪猫鲍勃》,就是一部生命教育的活教材:

流浪汉詹姆斯,一直过着颓废、无望的瘾君子生活。对他来说,活着,不过就是混日子而已,所以他拒绝接受公益组织的帮助,混一天算一天。

直到有一天,詹姆斯的生活中出现了一只猫。当他不得不开始照顾一个脆弱的小生命时,他才发现,原来生活可以过得更有意义。

他开始一点点改变自己,戒毒、工作、与人交往,还将自己的故事写成了一本书。

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说:“教育的目标之一,就应该让人明白生命是何等宝贵。”

古希腊先哲亚里士多德也说:“只教育头脑,而不教育心灵,等于没有教育。”

生命教育,才是每个孩子的人生必修课!

当然,生命教育想要减少“副作用”,得选好方式!

还记得2017年大火的那部迪士尼电影《寻梦环游记》吗?我身边的很多家长,就用这部电影,给孩子做生命教育的启蒙。

电影用一种梦幻的方式,给孩子描述了一个美好的亡灵世界,帮孩子消除了对死亡的恐惧:

图片来源:电影《寻梦环游记》

同时又用感人的剧情,为孩子们解释了人一生要经历三次死亡:

第一次是身体的死亡:从生物学角度来说的,生命体征消失的死亡;

第二次是葬礼上的死亡:认识你的人都来祭奠,意味着死亡者社会地位的彻底消失;

第三次是真正的死亡:当这个世上没有人记得你的时候,你才是真的死了……

而想要世上更多的人记得你,你就要在活着的时候,创造价值、活得精彩、珍惜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


图片来源:电影《寻梦环游记》

ahaschool也推出了精心制作的《少年的生命教育课》,用十二个最贴近生活的场景,来为孩子解释死亡,阐明生命的意义,以及如何处理生活中的不如意。

比如如何让孩子直面亲人的去世?课程用非常美丽的语言告诉孩子:

生老病死是我们每个人必须经历的!我们总会遇到告别的时候,也难免会悲伤;但生命依然是美好的,就像一场漫长的搭车旅行,要经历无数次上车、下车。

在同行的过程中,一定要珍惜眼前人!

让孩子们真正懂得:死的意义,首先是让我们知道生的可贵!

我曾经想过一个问题,如果我拿到澳大利亚演讲家力克•胡哲的人生剧本,我会不会想杀死自己1000次?

但天生没有四肢,身体的残疾让力克•胡哲连自杀都做不到!

如果只能活着的话,苟活不如用力地活着!

他走进了校园、开始学习写作和演讲,鼓励世界各地的人们勇于突破自我,他不但取得了大学的双学士学位,还娶妻生子,把自己活成了人生赢家!

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不断去丰富,不断去经历!成为力克•胡哲最有说服力的人生哲学!

很喜欢罗曼·罗兰的一句名言,“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生活。”

哲学家塞内加也曾说:“生命,只要你充分利用,它便是长久的。”

孩子只有看透了生死,才会热爱生命、热爱自己、热爱生活、热爱身边的所有人。

生命教育,其实也是爱的教育!

教育家约翰·杜威说:“教育不是生活的预备,教育就是生活本身。”

生命教育和爱的教育,可以与生活融为一体!

有一位开出租车妈妈,每天拉活很辛苦,但是自己的孩子却天天泡网吧,不学习。

妈妈百般劝说无用,愁眉不展,于是在网上悬赏:谁能帮孩子治疗网瘾,就给谁钱!

后来有人给妈妈支招:钱你自己留着,让孩子晚上和周六陪你出车。

给孩子吃好喝好、无忧无虑的生活,这是爱的本能;让孩子知道生活的真相,并还能热爱生活,这才是爱的教育!

心理创伤治疗专家海蓝博士曾在《不完美才美》书中写道:

决定孩子一生过得好不好,与数、理、化的成绩高低,会不会琴、棋、书、画的关系不大;

决定健康和幸福的是:孩子在成长中有没有感受到爱,有没有学会爱;能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是否具备抗挫折能力解决遇到的困难

孩子,每个人的生活,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我希望你能在面对生活的时候很勇敢,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轻易妥协;同时在面对危险和重大选择时“怕死”!任何事情,都不如健康和平安重要!

珍惜活着的每一天吧!做一个爱着很多人,也被很多人爱着的,幸福的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孩子,我希望你做一个勇敢却”怕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