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世界应该怎么样的?还是世界是怎么样的?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

图片发自App

前文说到了关于周期的看法,奥地利学派认为,是乱印钞票造成的;凯恩斯学派认为,是因为人们不消费、总需求不足造成的;

货币主义认为,通胀不仅是政府超发货币,且认为凯恩斯学派提出的反经济周期措施无效;理性预期学派更进一步,认为政府对抗周期的行动本身就增加了经济波动。

而真实周期理论再前进一步,认为周期本身是自然的,政府连管都不应该管。这些原因被称为“冲击”,经济学术语是“外生变量”,意思是整个经济体本来很好,忽然一股冲击,破坏了原有的平衡,所以产生了周期。

但“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却认为,经济学家所说的外生变量、冲击,其实无所不在,总是发生,发生意外冲击是常态。比如自然灾害、地震、飓风、洪水是一种冲击;新的发明、技术创新、支付方式、结算方式,也是冲击;新的观念、风尚、潮流,也是冲击。

冲击无处不在,而经济体中,每个个体需要花一段时间对冲击做出反应,这个时间被描述成调节缓慢、反应不充分、市场无效,其实是正常的。

前文说到过投资加速器原理,理论上家里要请几个人吃饭,需求增加,就应该多买个电饭煲。但电饭煲是耐用品,一旦投资了,以后不一定都能用到。因此人们才不会一有客人就买电饭煲。反应过快是错误的、不经济的,会带来巨大损失的,让子弹飞一会儿,再行动才合理。

因此当市场需求增加了,老板不会马上雇人,会等等,让现有员工加班,加班成为常态再涨工资,再不行才招人。

图片发自App

再比如,三人做砖头,一人砌墙,本来天衣无缝,刚好都满负荷工作。但砌墙的人熟能生巧,速度快了,做砖头的速度没跟上。这时砌墙的人会出现劳动力闲置,外人看是失业。

怎么办?一时半会也找不到出路,维持一段时间后,人们才会逐渐想出对策,把劳动力利用起来。如果以前,政府觉得出现了失业,应该管管,制造本不需要的岗位让人做。这实际上造成了浪费,妨碍了人们去寻找真正有价值的工作机会。

我们经历的很多经济衰退,是由于过去的错误商业决策造成的。比如通胀时,错误的计划、多招人等行为,会出现泡沫破裂、工程烂尾等结果。就像一个人生病了,去住院,当然劳动力浪费,但产生原因生病,已经发生,错上加错并不能变成对。

这学派还喜欢用计算机模拟,来说明复杂问题。模型里一条小路,许多小车,尽可能快的速度前进,只有跟前面那辆距离小于三米才慢下来,防止撞上,每辆车都根据这个规则行动。

只要前面某一辆车发生事故停下来,就会拥堵。拥堵的位置不断后移,车辆不断前进。所以到底有没有出现危机,取决于你怎么看,如果盯着车本身的速度,那天下本无事,每辆车都最快速度前进。

如果盯着位置,这条路一直在堵。怎样才能保证通过干预,让每辆车的速度都提高呢?生活充满冲击,要应对冲击,大家的反应不是瞬时的,是滞后的;不是全面的,而是渐进的。这本身合理,额外的干预不会解决问题,只会产生新的问题。来自诺奖得主芬恩·基德兰德和爱德华·普雷斯科特

问题:针对货币主义学派、理性预期学派和真实经济周期学派的理论,你认为面对失业,政府应不应该袖手旁观、无所作为,为什么?

我也同意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观点。失业是社会调整资源的一个过程,政府最好不要插手,创造岗位,反而延误了社会调整资源的节奏。

政府应该做的是救助鳏寡孤独者,保护那些没有工作能力的人的生存,维持社会稳定。

聪明人为什么观点不同

图片发自App

这些经济学家都是聪明人,为什么会彼此不同意呢?其实宏观经济学家争论不休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最根本的在于,宏观经济学现象涉及的变量太多了,而我们研究的宏观经济现象本身,数量还是有限的,特别是近现代对经济的统计数据才健全,研究才比较有依据。

就像解方程,变量太多,方程组就解不出来。经常能看到一个宏观经济学理论,也能找到证实理论的历史数据,可放到不同历史情境中,好像又说不通。每个学派选一段对自己有帮助的历史,但理论就仅是适用于这段历史。

第二,在于宏观变量本身是一些加总的变量,这些变量之间未必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比如微观经济学中的供给与需求,能看到清晰、直接的关系,真实容易复制的现象。

但到了宏观经济学,考虑的不在是单个的供给、需求,而是总供给和总需求,这之间未必有清晰的因果关系。

经常听到总需求不足,可明明我生活不够富裕,需求足的很啊,不足是说对被统计的商品购买量不足;产能过剩?真正适销对路的产品远远没有过剩。

观念越宏大,就越不清楚,既难被证实,又难被证伪。

第三,人会形成预期,会产生对策。知识和信息本身是增长的,不可预测的。在它们的影响下,人的行为也变得不可预测,这增加了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难度。

这些人争来争去到底争什么呢?有个图如下,横七竖七,总共五十六种不同观点。大概就八大问题:第一周期中波动的根源、震动的来源是什么?有的说消费不足,有的说超发货币,有的说是冲击。

图片发自App

第二人究竟能不能形成预测?第三价格能不能灵活地进行调整?第四市场结构本身能不能做出灵活的调整?第五市场到底存不存在着均衡?

第六经济周期持续的时间到底是长还是短?第七到底应该采取相机的政策,还是规则化的政策来对付经济危机?第八收入政策到底有效无效?给人发钱会不会花出去?

当然除了以上的争议之外,还达成了一些共识。大概六点:第一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主要靠供应方面的因素。一个国家长期发展还要看它的生产力。

第二短期的经济波动,则往往来自需求方面。比如人消费时的非理性;增发货币;政府短期的经济政策。

第三长期里,通胀和就业不存在隐形的替代关系,不可能通过制造通胀来降低失业率。

第四长期里,货币增长率决定了通胀率,滥发货币迟早造成通胀

第五政府试图调节周期是做不到的。第六大家普遍接受了“人是有对策的”这一点。大家从过去的控制论转化成博弈论的角度,觉得政府不过是众多玩家中的一个。

图片发自App

问题:请你举个经济学家的观点,既针锋相对有言之成理的例子。

价格能不能灵活调整。凯恩斯学派认为是僵化的,真实经济周期学派认为是灵活的。

谢谢欣赏,观点来自《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注世界应该怎么样的?还是世界是怎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