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击性理学的课程与自我分析

第1课 真实之美

用例子来验证你是否有攻击性冲动:

1.假设你是一个孩子,当你正在专心致志的搭积木的时候,眼看就要搭完了,你的小伙伴跑过来恶作剧的把他推到了,却傲慢地拒绝道歉。

2.假设你还是一个孩子,你正兴致勃勃地搭积木,你爸爸或妈妈走过来,对你的积木进行各种指点,认为你应该搭成那个样子,而不是现在难看的造型。

3.假设你人就是一个孩子,你的积木已经搭成,你满怀期待喊你亲近的人来看一下,你迫切希望与他们分享成果,你很兴奋,但是 你的爸爸在打游戏,脑袋都不太一下,让你喊妈妈,妈妈正在做晚餐,顺口埋怨,为什么不喊你的爸爸来看。

这三个场景,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默认,当我们在专心做的事被打破,当我们正在进行自己喜欢的事情,被亲近的人打断,被批评贬低;当我们满怀期待的跟亲爱的人分享我们的成就,对方却非常冷淡、埋怨和漠视。 会使我们感受到不舒服的感受,会生气会沮丧,还会想吵想闹。这些感觉来临时,有一种冲动想还击,想破坏,想让对方知道你有多么不爽。这种冲动,就是攻击性。

当你不能跟真实的自己发生链接,通常意味着有一些障碍遮挡在了你和真实的自己之间。其实也是挡在了你和他人之间。这些障碍,会让你感到难受,你可能会感到恐惧,感到愤怒却难以表达。  这些感觉是非常不舒适的,为了让自己舒服一点,人们会启动一个防御。像是建造了一座城墙,让城里的人感到安全一些。  

当这样的时刻逐渐多了的时候,真实的自己似乎就不知道去了哪里。

如果上述的小伙伴,勇于承担,跟你说声:“对不起,我看你搭的那么好,我去搭不出来,我就很生气,于是破坏了你的作品。“   我觉得你的感受会不一样,你可能会觉得生气,但是不至于想报复。

如果父母能意识到自己对孩子没有达到自己的期待而感到愤怒,那么他将有机会去处理自己的愤怒。他也有可能反思,自己这样做对孩子很不公平。也可以说:“我一直以来不断地挑剔你,是因为我在你那里投入了太多的期待。之前我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现在我知道了,很抱歉让你受了这么多委屈”。当父母可以这样表达自己,跟自己的愤怒在一起,他们就有机会看到一个真正的孩子本身。

同样在第三个例子里,如果父母能够明白自己很累,需要休息,也许就可以坦然一点跟孩子说:我实在太累了,刚刚无法回应到你。可能让你不舒服,我希望我们还有机会来看看你的积木作品。 这样的方式,也是直面自己的疲惫和无助。当你带着诚意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孩子会理解这一点。那么他的因为被拒绝,而产生的攻击性也就化开了。就是真实面对自己的感情会带来的改变。当人们受到的伤害被看见、被承认,被尊重时,人们的攻击性会减弱,这就是呈现的一种非凡之美。

当对方表达愤怒时,如果我的反应是防御式的,比如,我没有啊,我很理解你呀,那么这会是关系的张力变得更大。可是如果,我放松自己,允许自己更加真实地存在这个关系里的时候,我就会体会到对方真正的感受。  他可能正在经历着魔种挫败,因为当我无法理解到他的时候,对他来说是一种失望,这里面就隐含了一些攻击性。  而当我回避和防御,就像否定了他的感受,这也会让对方感到被攻击,所以他也会更加的攻击我,然后关系越僵,矛盾越突出。

 如果直接说出:哦,刚刚你觉得我没有理解到你,所以,你感到很失望。 这样就很容易让对方理解到开始进入到对方的世界里。

比如:问,是什么原因,使得你有那么多人喜欢?  答:并不没           有什么大本事,我说出来一些真实的东西,我看过的,我体验过的,我相信的,就分享给大家,仅此而已。

比如:可以去谈两个人之间的亲密话题,是什么吸引你关注她,然后在一起走下去的?

当一个人的发言,总是绕来绕去的时候,我自己也觉得挺烦的,很快就会失去兴趣,最后就莫名其妙的感到生气。绕来绕去,其实就是没有跟事物的本质相连,所以他没有那种真实的力量。

真实 意味着,你需要透过面具,去看那个你一直要隐藏的自己,那里面可能有许多脆弱,许多羞耻,许多恐惧。 但是一旦你诚实的面对它,照见他的真实,你就有更多的内在力量,你便不会非要以攻击性行为方式来处理冲突了。

就比如说:宝贝,你在对我生气凶的时候,你一点也不美,当你温柔的跟我说话的时候,就像花一样的美。 通常在我的状态比较好的时候,就会比较多的容纳,这时候就会有更多的耐心,但是我并不能时时刻刻都做成这样。在我比较暴躁的时候,更多的意味着,我再防御,感觉到一些不舒服,却不能够直接的说,给你的感觉是我在冷暴你,然后经过女生的思维达到你不爱我了的极端思维。

我想,真实的自己就是,当我做不到的时候,我们可以说出,宝贝。我现在很累,我想先休息一会,等我休息好了再回应你。

1.每个人的内在都有攻击性,没有出现攻击性行为,只能叫做一种攻击性的冲动。是当我们内心感觉到一些外在的危险时,所自然产生的一种本能具有防御性,也是对受到挫折的一种反应。

2.人不能够坦诚的真实的表达自己,所以便会采用防御的方式处理冲突。这就会使关系陷入到困境中。

3.当真正的与自己的感情在一起,就会找回到与自己真实的连接,也将会有力量意思到攻击性,和化解冲突中的攻击性。



第20课 指责

在相处关系里,指责是一种破坏性力量,是在用一种伤害性的方式进行攻击对方。(而被指责的一方的心理会有沮丧、委屈、愤怒、脆弱,以及贬低。仿佛自己瞬间变得很小,很虚弱,这个时候,容易把对方看得很高大,很权威,很有力量。)这种感觉出现的时候,就是核心自我被拿走了的时候。

自我核心:对自我能力的认识,决定个人在社会中的价值观和行为路线。 就是你怎么去看待自己,他人以及世界了。 一般一个成熟的人都会有一个稳定的认识。

指责里,会含有大量的否定。会拿走另一个人的核心自我。是一种语言的暴力,站在高点,指点别人的不是,这里含有大量的贬低。

可以列举到的例子就是:一方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最后的结果会有一些瑕疵,然后亲密关系的人会侧头彻尾的否定前者。让前者觉得自己做了一件错事,感觉自己的认知都错了。做的一切的事情,不仅没有得到基本的尊重而委屈,还被否定。导致前者压根就再也没有心情去做这件事了。

指责的人永远站在道德高点,他认为自己有权利去对别人的人生各种指点。并指责他人的时候,有一种嚣张感,他可以任意的用语言侵犯别人。并这种指责,带有快感和优越感。


一个孩子是怎样从一个对世界好奇,到失去信心、充满敌意的。

这个孩子,长大后也变成了这样的人,不断指责,永远皱着眉,指责就是他跟别人简历关系的方式之一。 比如:当他跟他一个朋友一起走路,前面有一摊水,朋友提醒让说,唉小心,他立刻怒了,说,你这是认为我蠢吗?我看不见吗。  在指责的炮火中长大的孩子,极其敏感,就像是一个小刺猬。随时担心都在担心这个世界是不是有什么危险,然后自己立即就可以卷成一团,用身上的刺来保护自己,也扎伤了别人。然后他也慢慢的变成了一个指责他人的人。

经常爱指责别人的人,在这个世界,不容易有很深的朋友,因为一旦进入深一点的亲密关系,他们的边界就消失了,就会忍不住去指责别人,跟他在一起的人多少感觉到压力和不自在,担心会被指责,想逃离。  

被指责者作为一个人的本身,没有被看见和接受。作为一个人,是在内在世界不断构建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对世界的看法。但指责成了这中间的破坏性力量,使得构建得一切被摧毁。即便是一个成年,有了稳定的社会认知,核心自我,也会在巨大的破坏力之下,收到影响。

而且对于一些自我不稳定的人来说,指责,尤其是反复出现指责,是能够轻易的拿走他们的自我核心。


另外,当一个人被指责,而引起内心巨大的反应,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这个被指责者的内心也觉得自己不够好。就是说,你有一个钩子在这儿,指责的网一撒过来,直接就被钩住了。 (嗯,这个就是心理学上的一个防御机制,叫投射认同) 一个人指责你的不好,你正好认同,就是那个真的不好的人了,然后就会对指责者也很愤怒,或者是去诡辩。

然后还有一种的是,别人并没有说什么过分的话,但他会理解成你指责了我,这一类敏感者,会不断的在人群中寻找这些熟悉的味道,并且因为过于敏感和敌意,经常让周围的人不愿意靠近他们。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你是真的那么不好么?这是一个关于认同的问题。我们很多人觉得自己不够好,不值得被爱,不值得被珍惜,不值得被重视。这会导致一个核心的认同:我不够好。   你自己好不好,到底是什么决定的呢?是别人的语言?别人的看法?还是别人的认知么? 每个人说的都是关于他对于这个世界的看法,他他眼中的世界的样子。你只不过是在某一个瞬间,跟他的内在世界的一部分,有了一个小小的重合。但那并不是真正的你,那是他们眼中的你。同样你的样子,在这个人眼中是这样的,在那个人眼中,又是那样。你就是你,独特的自己。

当你越来越有力量的时候,会为自己高兴。这样当别人指责你时,就不会轻易地伤到你。你心情好了,自然也不会对自己,对身边的人那么苛刻。享受生命3更加丰富的状态,攻击性更多的是往创造力的一面,而不是破坏力的一面。

小锦囊:

锦囊一:面对指责型的人,他攻击你,最重要的是:可以进行反思,不认同,你就是你自己,不是别人口中说的那个别人。需要都练习。一旦发现自己陷入了那种“”我很不好“旋涡,立刻提醒自己,回到岸边来。

锦囊二:另外一个很好的练习,让我们从当下的情景里撤离,就是,作品身体的内观。 当你感觉到会很多情绪缠绕,提醒自己回到身体的感觉来。察觉自己的呼吸。

锦囊三:允许自己的攻击性存在。在你感觉很憋屈的时候,可以用很多种方式宣泄掉,最常用的是,怼回去。你给对方的反馈,哪怕是很激烈,也会让对方明白,这样对你是不行的。 如果能够用言语好好讲话,也可以用非暴力的沟通语言进行交流,我非常生气,非常难过。这也是让对方把你看作是一个人的方式之一。

锦囊四:对自己宽容一些,预期放低一些。有助于帮助接纳这样一个不完美的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攻击性理学的课程与自我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