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传》day1

第一章曾国藩的七次科举之痛

老曾家有个科举梦,传统时代,一个家族要真正发达,不是看你有多少亩地?而是看你家中有没有人读书当官。勤苦发家的曾爷爷做出了一个重要决断"送子读书"曾爷爷一生三不信,"只信人定胜天"

父子双双赶考,父亲考了16次,已年过40还未考中秀才。舆论压力,长途跋涉,屈辱,痛苦。父亲终于在第17次父亲榜上有名,可曾国藩依旧第六次落榜,还被学台"悬牌批责"责为"文理欠通"文理欠通,是很严重的批评。当然考官也认为,曾国藩的文章虽然文理欠通,但是通过文字能看出来基本功还是很扎实的。

曾国藩在书房里反思自己这么多年读书考试经历

1."死记硬背"说明了他确实很用功,但是也确实很笨。

2.倔强到底,绝不放弃。被失败击倒是一个男人最大的词。

通过反思,找到作文的门径,掌握了考试诀窍。被学台“悬牌批责”成了他的命运转折。通过它,“愈挫愈奋”的性格特点。艰难的科举过程还塑造了曾国潘独特的人生。那就是"尚拙"崇尚笨拙,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作为一个笨拙的人没有智力的资本,因此比别人更虚心,更肯付出。第二笨拙的人从小接受挫折教育多,总是失败,因此"逆商"也就是逆境商数比较高,抗打击能力特别强。第三,笨拙的人不懂得取巧不走捷径,遇到问题只知硬钻过去,因此做事不流死角,曾国潘的人生哲学是"尚拙",既然天生钝浊,那么,曾国藩就充分发挥钝浊的长处,涓滴积累,水滴石穿,追求的是扎实彻底一步一个脚印。君子不走捷径,不图虚名,锱铢积累,艰难前行。

你可能感兴趣的:(《曾国藩传》day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