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从自己最近的情绪开始说起
时间过得很快,参加朝华读书共读的第二本书《情绪管理》已经结束,因着突如其来的燃气安全隐患整改和疫情防控工作,这本书我几乎完全没有输出感悟,甚至连认真阅读都没有。
不,其实也不对。
至少,2月19日,这本书开始的第一天,我很郑重的开启了一个新本子,准备开始手写读书笔记之旅。
图片
然而,现实跟我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2月20日,成都突发疫情,风险地区在离我们10公里远的地方。
刚好,负责过疫情防控工作的我值班,从当天开始,直到晚上十点都陆陆续续有村民前来村委会办公室报备,在排查期内去过重点地区,同时,电话报备和微信也时不时接到报备信息。
空气突然就紧张了起来,情绪开始有些失控,尽管手里的工作也在有条不紊的开展,但内心却时常在上演着争夺大戏。
按理说,这个时候,这本书对我来说很是适合自己,可是,我却一点儿也静不下来,我的情绪总是无法振作起来。
我停下了自己的一切学习活动,共读、背诵古诗、一度连写作都停了下来。
内心觉得无比空虚,好像不知道每天重复着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与之同步而来的是,情绪愈发不受控制。
在工作环境,变得沉默,从早到晚像个机器人一样,坐在电脑面前,机械的登记、整理资料、上报信息,很大程度上都没有自己的逻辑框架。甚至有那么些许时刻,好像眼泪都藏在了眼眶,不管是谁,多说一句话,泪珠可能就像断线的风筝一一跌落。
回到家中,压抑的情绪,变成了暴躁的脾气,三两句话没对,心里的那股子“火气”便浮了上来,便是情绪化的对待父母。缓过劲来,便是无尽的悔意和委屈。
#02 情绪从何而来
——反应+解释=情感
偶然间,点开【朝华读书】共读成长社群,看着大家热火朝天的讨论“反应+解释=情感”,刹那间,好像打开了某种开关一样,我似乎找到了自己情绪失控的源头。
图片
我好像看到了自己内心那丝“委屈”的源头,那是发自内心的对自己的忽视。
不论是工作中,还是家庭生活中,我好像都是那个“别人看起来怎么样的人”,而不是“我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特别是当我看到“反应+解释=情感”这个公式的时候,我忍不住点开微信读书,打开收藏在书架上的书籍《情绪管理》探个究竟,快速的过了一遍目录,细细的翻看了第六章中的第四小节——“你看到什么,就会得到什么”。
同样是泥石流中被毁掉家园的两位男子,不同的心理反应和行为表征,让我突然意识到:“情感”或者说“情绪”,ta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源自于自己对身体本能反应的一个诠释。
对于那些本能看到的东西,我们是没有情绪的,所有的情绪都是因为我们自己为ta赋予了意义。
那么,回到现实生活工作中,为什么同样的工作环境,我和另一位同事的情绪会有那么大的差别呢?
原因与他,最简单的就是我们对事件本身的“解释”不同。
我认为的“必不可少”,大抵在别人看来只是可有可无,或者说是无所谓。
要如何打破这个僵局,最直观的就是“改变自己的解释”。
我告诉自己,“工作很重要,但同样也要也要学会自我解压。要走出去,打开自己的眼界,而不是局限于电脑前的一亩三分地”。
有了这个认知,我的心似乎平稳了不少。
我依旧会为未完成的工作而紧张,依旧会为需要完成的工作列出计划, 为考核而担忧。
但是,我不再委屈害怕,我相信,用心做,坚持做,总是会有结果的。
#03 你可以选择自己的幸福
为什么去做一些因为担心别人怎么想而放弃的事情呢?
第七章保持进步,开启了对“如何幸福的思考”。
你自己可以决定你和别人拥有同样的权利来做这件事。
你可以制止自己给这件事贴上恐怖的、无意义的、无价值的标签,
当你仅仅因为你可能无法将其做得完美而想要拒绝一个做事的机会时,你也可以制止自己这么做。
你可以告诉自己,你可以不完美。
不要让过去的障碍、问题、批评、期望或者失败,阻挡你选择变得更好。
人生是自己的,未来是自己的。每一个未来,都是由无数个当下组成,把握每一个当下,选择积极、乐观面对。
将过去的障碍、问题、批评、期望或者是失败,放到一旁。
告诉自己,“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于是,做好当下的自己就够了。
“爱满自溢”,幸福也是这样。
当你自己洋溢着幸福和喜悦的时候,你的幸福和喜悦才会传递给其他伙伴。
愿每一个你和我,都幸福、快乐到永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