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励与惩罚的危险

临近期末,为了鞭策孩子努力复习,考个好成绩,家长们的各种“攻心计”纷纷展开,物质奖励五花八门。

这是大多数家长的一贯措施,却是教育的一种下策。

当我们期望孩子达到我们心中的目标时,会用奖励与惩罚来刺激孩子。

惩罚与物质刺激不能不说没一点效果,但这种方式只能短期奏效,无法让孩子具有主动性。

无论是奖励还是处罚,本质上都是一种控制。

我们常用贿赂方式有两种:一是物质奖励,二是打感情牌。

用孩子心心想念的物品做为奖励让孩子听从自己的命令,达到自己的期望。

物质奖励虽没有惩罚带来的明显伤害,但具有隐蔽性的破坏力。为了奖品做一件事,只能说明这件事本身不值得做。

外在动力是被人推着学,内在动力是自己要学。孰优孰劣,不言而喻。

惩罚与物质奖励都是一种外界动力驱使孩子去学习,无法促进孩子对学习本身的热情,也无法实现深度学习。

打感情牌也是我们父母常常用的招式。每日苦口婆心向孩子数自己对孩子的付出有多辛苦,牺牲有多大。向孩子表达若她学习成绩不好,自己很伤心难过之类的。

虽对部分孩子来说具有一定的效果,但给孩子的压力太大。在父母的严格要求下,能成才,但影响也在。

两种贿赂的方法都无法激发孩子真正的兴趣。孩子真正的兴趣是他个性内的生命力,应该是完全自发的,无法被逼迫。

处罚是一种手段,更多是一种愤怒。对于孩子无计可施,说教无效的情况下,我们会拿出家长的权威,发泄情绪。

有时我会对孩子实行棍棒教育,自己明显感觉到情绪失控,有种很强的愤怒感与恨意在里头。

挨打的孩子你感觉乖了,其实是一种假象。孩子只是伪装顺从听话了,但心里会对父母疏离,产生恨意。

处罚的本质是沟通不顺,父母只得用权威让孩子屈服。

你肯定会问既不奖赏又不处罚,那如何激发孩子的自主性呢?

以物质奖励为辅,激发孩子内在动力为主,让孩子形成源源不断的向上动力,迸发出生命的热情。

多关心孩子,让他感受到父母的爱。毕竟只有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才能让积极的教育有效发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奖励与惩罚的危险)